摘 要:“情境+问题串”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的编排特点,我们就是用具体的课例进行研究,分析这一模式的精髓。
关键词:情境 问题串 问题意识
自从零五年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新世纪小学“情境+问题串”的模式开启了我们问题课堂的研究之旅,我们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终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敢问、爱问、善问的能力。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驾驭课堂,随时亮剑。而且学生的发问没有固定的时间、空间,问题是贯穿课堂的线索:它既是引领学生的起点,更是发动学生的引擎。不管是学习目标的确立还是学生的自学,不管是组内交流还是班级汇报,不管是教师点拨还是拓展延伸,每个环节我们都本色出镜,全情投入。正是这种参与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着思考的快感、学习的乐趣。也正是这种参与意识让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情感不断碰撞,多元的交流彻底颠覆了学生的接受方式,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课堂变成学堂,这也正是我们课改的精髓。
十年磨一剑,这种遵循人类成长规律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改变、课堂的改变、学生的改变。尤其是加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的实证研究》之后,我们的角色更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坐享其成的受益者,而是以教材编写者的姿态来审视手中的这本教材。
态度决定高度。虽然我们是一线老师,没有从事科研的资质,但是通过具体的课例研究让我们有了新的发现与思考。
一、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是摆设
依稀记得一学年的开放日,四位实验教师作课《有几只小鸟》,本着求同存异的理念,他们独立备课,尽管备课角度不同,但都很好地呈现出“情境+问题串”的特色。教师们上得顺手,孩子们学得高涨,那频频高举的小手、洪亮的抢答都记载着他们的参与状态,可所有的这些美好都被练一练中的这道“圈一圈”给施了魔咒。
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两道典型的凑十法练习,可是我们的孩子却纷纷在这里栽了跟头。课后,我们做了统计,四个班级一百八十人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的同学出现状况。这么大的错误率让我们很是恐慌,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把所有出错孩子的教材都拿过来细细分析,猛然发现问题大致相同:第一道题最大的错误出在圈法上,7个橘子圈一圈,6个橘子圈一圈。第二道题的错误有两种:一是圈法,8棵白菜圈一圈,5棵白菜圈一圈;还有的是10棵白菜圈一圈,3棵白菜圈一圈。二是列式,很多孩子列出10+3的算式。令我们费解的是课上也有这样圈一圈、算一算的题目。
可这道题学生根本就没有错误出现。同样是“圈一圈”,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结局呢?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马上研讨,分析这两道题的区别。课上的那道题目,算式已经给了,所以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题意是凑十;而练一练的那道题没有算式,“圈一圈”,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圈两个加数,并不知道题意是要先将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再去圈一圈。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把题意要求改成“列一列,圈一圈,算一算”,这样要求就更具体了。
而且一年级老师反映,上一节《有几棵树》课后的圈一圈、算一算也是很不好。为了验证我们的讨论结果,我们马上又找来一个班级做实验,发现就加了三个字之后,全班45人只有两名学生出错。这两组鲜明的数据就是无声的语言,镌刻着对我们研讨的一种肯定。
由此可见,不是圈一圈会施魔咒,而是题意要求的表述干扰了孩子们的认知。尤其是低年级的小豆包,更该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因为我们眼里的数学跟他们心中的数学具有纬度上的区别。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俯视,而是平视,蹲下身来,从他们的眼睛里发现困惑、寻找方法。
二、问题解决的精髓不是忽略
记忆的镜头再次把我拽回那次的送教活动。就在课程趋近尾声的时候,范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刘翔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110米栏的成绩是13.42秒,当时风速为-0.4米,风速怎么会是负的?如果风速是+0.4米,结果会怎样?大山深处的孩子最可爱之处就是不善伪装,不懂得迎合老师,他们用沉默告诉老师这道题目超过了他们的认知。于是范老师将“高深”转化成了“接地气”的生活用语,“逆风”与“顺风”的表述,让孩子们茅塞顿开。就在我们所有听者都以为答案呼之欲出时,一女孩的回答让我们哄堂大笑:“刘翔应该转身向后跑。”我们的笑是出于本能,是意外,但我们的笑却是刺伤这个女孩的利器,她惶恐地坐下不知所措。
何为对错?这就是孩子最本真的思维,之前刘翔是逆风而行,现在顺风了,如果转身向后跑不就跟以前一样了嘛。孩子认知的天平最可贵,公平的理念驱使才会让她有了这样一个让我们忍俊不禁的答案。就在我担心女孩时,范老师并没有被笑声而掩盖,她郑重地表扬了女孩的善良。这份肯定何其珍贵,保护了一颗脆弱的心灵,女孩原本紧张而不停搓书的小手也因这句表扬而平静下来。
什么才是教育?教育就是离开学校后忘掉书本上的知识所剩下的东西。相信若干年后那个女孩依旧会记得来自范老师的肯定。课堂无错论不是响亮的标语,而应内化于我们的心灵,外化于我们的行动,尊重与保护也绝非冰冷地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落地生根的行为准则。
论文作者:李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学生论文; 让我们论文; 情境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算式论文; 题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