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武警政治学院 200070
摘要 社交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给予我们社会及个人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但同时带来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 社交 网络 个人 信息
伴随着科技进步,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交网络风生水起,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这个交互的时代分享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我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网上进行的每一个操作, 都被服务器记录了下来, 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也成为大数据时代商家博弈的一大焦点。社交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给予我们社会及个人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但同时带来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社交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 , 社交网络运营商只有在掌握海量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软件进行用户分析、产品分析, 预测市场走向, 挖掘出有巨大的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才能够在大数据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在方便用户社交和商家预测分析的同时, 使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一)账户被盗风险加剧。用户账户安全, 是人们对社交网络的基本要求。与传统互联网环境相比, 大数据环境中人们拥有了更多的社交网络账户, 为了便于记忆, 通常人们用同一个邮箱或者手机号在多个社区之间申请认证服务;为了便于用户操作, 网络运营商之间也加强合作, 用户可以用一个社交网站账户登录多个网站享受相关会员服务。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关联性强, 一个社交账户被盗, 其他网站的账户安全也岌岌可危。账户资料作为商家的重要资产, 也是犯罪分子垂涎的对象, 账户安全问题在大数据环境下更加严峻。
(二)隐私安全问题堪忧。隐私安全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带给个人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 也是制约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障碍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发布心情、分享照片, 在微博和聊天软件里和朋友进行互动, 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地理位置、我们的日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数据化了。虽然人们乐于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个人信息,但是当大家意识到社交网络在默默记录和收集自己方方面面的数据时,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在现阶段, 社交网络中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公司并没有阐明其个人信息数据的真正用途, 这是导致用户不信任的原因所在。与传统互联网时代不同,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关联性更强, 虽然运营商在共享和分析客户个人数据时进行了匿名处理, 但是随着数据来源的增多和数据量的增加, 那些看起来互不相干、相互分离的数据能够通过一定的关联物匹配起来, 从而使预先的匿名化无效。这种个人信息可以被重新识别出来风险, 使用户的隐私安全问题将日益提上监管部门、立法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日程之上。
(三)用户个人信息控制权减弱。与传统环境相比, 现在人们对
个人信息的控制权明显降低了。传统环境下信息传播模式代价高, 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还保持有微弱的控制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当今大数据时代, 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很容易被访问、收集和传播, 通过对不同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很容易建立包括目标人履历、喜好、朋友圈以及信仰等信息在内的信息体系。数字信息的易复制性和长期保存性, 使那些对我们不利的污点信息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 从而造成我们对个人信息控制权的减弱。
二、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对策
保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是社交网络在大数据时代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账户被盗、资料丢失、隐私被敲诈等等问题, 让我们意识到, 必须从国家、行业和用户等各个层面来应对大数据环境中社交网络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立法工作。《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最高国家标准于2013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它对大数据时代如何合理利用个人信息给予界定, 以指导和规范利用信息系统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法律效力远远不能保护群众个人信息安全, 而散落在其他法律条款中的针对信息安全保护的规定也无法满足当下群众追求信息尊严和信息控制权的需求, 因此大数据时代要想有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最重要的还是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 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刻不容缓。
(二)完善社交网络服务行业自律与监管。良好的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公约, 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交网络企业要想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走得更长远, 就要努力构建本行业的通用规章, 维护用户信息安全, 建立客户信任感, 从大数据中获得持久利益。一是改变秘密收集用户信息的现状。尊重用户知情权, 向其告知企业商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 给予用户是否授权运营商收集和利用自身信息数据的权利, 并在服务条款里阐明个人信息数据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期限。二是努力寻求社交网络个人信息拥有者、数据服务提供商以及数据消费者之间共同认可的行业自律公约, 保证数据共享的合法性, 使第三方在使用社交网络数据时保证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以营造安全的数据使用环境。
(三)加强个人信息的技术防护。在大数据环境下, 要保护社交
网络中的个人信息安全, 除了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的约束外, 安全有力的防护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上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首先, 加强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融合。面对不断膨胀的数据量和多种多样的客户端应用, 行业内应当利用大据更高更广的视角来判断和监测网络安全, 将大数据技术与安全技术有机融合, 尽可能地提前发现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断更新病毒和钓鱼软件特征, 使用户在运用社交网络时有一个良好的个人信息防护空间。其次, 努力更新完善匿名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大数据预测技术为社交网络运营商开展精准营销服务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业界要努力寻找更专业的算法来完善匿名技术, 以解决数据分析应用与用户隐私之间的矛盾。
(四) 提高公众的信息安全素养。提高信息安全素养是社交网络
用户在大数据时代主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有力措施。具体来说, 信息安全素养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伦理道德和信息安全能力等具体内容。第一, 要有数字化节制意识。理性地应用社交网站和移动社交应用, 运用社交网络时要权衡得失, 眼光长远, 在网络上分享真实照片、个人行踪、即时地理位置等信息时要有节制意识, 并且有效设置陌生人访问权限, 把个人信息控制在自己所尽可能驾驭的范围之内。第二, 降低账户信息的可理解度。社交网络用户应当避免使用姓名的拼音或者缩写加生日的方式来申请和设置社交网络账号密码, 避免用同一个邮箱同一密码申请多家网络应用, 同时也应当避免通过社交网络或者手机传送网络账号密码。第三, 主动接受信息安全教育。相关调查显示, 参加过信息安全培训课程的用户信息安全意识较强, 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能力也较为突出。在大数据时代, 用户应仔细阅读社交网络运营商的安全隐私协议, 熟悉相应的隐私设置方式, 主动防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社交论文; 数据论文; 个人信息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网络论文; 用户论文; 账户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