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物流”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论文

“金融+物流”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论文

文章对当前“金融+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建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帮助。

“金融+物流”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曹凌宇 杜宁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跨学科的、高端的物流金融成为物流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金融与物流的行业结合本质上是一个将资产与资金进行融合的过程,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加入资金的流通,使产品信息与经济信息有机的结合。现代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市场对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是专业人才培养主体,高校在新环境和新背景下,应将“金融”与“物流”专业相结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但是,高等学校金融物流人才培养存在设立较晚、目标不明确、发展过程不完善、发展速度较慢和跨学科难度大等问题,大部分高校暂未开设金融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此专业的高校的金融物流人才输出存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通过企业真实人才需求状况分析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不够广泛,实践能力较弱,无法完全契合物流企业在金融物流发展方面的需要,所以对高校“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对“金融+物流”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在金融物流的大背景下,金融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金融+物流”的跨行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物流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因融资困难而倒闭的情况,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和物流的结合,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因此,经济社会急需“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来看,金融产业及物流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相关人才的对应支撑,大部分高校暂未开设金融物流专业,学科单一,只注重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没有注重对跨专业人才输出的需要,对“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新时代对金融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已不应再是简单的培养专业人才,而是要注重行业合作、创新业务的发展,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质,提高其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多维视角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你说交通拥堵,给你限号了;你说油不合格污染空气,给你把油价涨了;你说房价太高买不起,给你征税20%了;你说国产奶粉是垃圾,给香港下禁令了;你说出租车不好打,给你把车价涨了……

二、高校培养能力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目前部分高校从事金融学及物流学专业的教师大多仅限于本专业学科内容,未能形成跨金融和物流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全面。同时,授课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播,没有进行专业延伸知识的讲解及探求,使得学生知识面单一,严重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外,部分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尤其在互联网金融及现代化物流产业的背景下,教学内容未能很好的与社会需要对接。

2.教学条件有限。金融物流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强,实践教学环节多,需要建立模拟企业开展仿真教学,但目前部分高校财务情况限制,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够完善,,无法满足金融物流专业跨行业的特点及实践性强的要求,很难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

由于部分高校金融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教学过程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配套教材缺乏、理论和实践的不匹配的现象,对金融物流专业的学科建设及课程理解不够深入,课程设置不清晰,开设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培养金融物流人才出现了结构性错位。例如某些物流企业缺乏仓单质押、货权质押、物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这类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金融专业和物流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有跨专业的知识储备以及相应的金融物流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而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具体,仅仅是某个学科项下的发展方向,对专业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少例如供应链金融、金融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未进行跨专业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只限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未设置专业实践课,没有达到“四位一体”的核心课程体系。

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滞后

(2)管道保温措施的选择。本项目位于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管道需要考虑防冻问题。管道可以外包保温层明设或埋地敷设在土壤冰冻线冻土层以下保温。本项目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埋地敷设方式,管顶覆土深度位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

首先,校企合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企业可能缺乏积极参与的激励因素,缺乏稳定的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合作往往具有短期性和不稳定性。其次,校企合作方式较单一且流于形式。实践中常见的校企合作往往就是少数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短期参观实习,做基础辅助类工作并参加企业讲座,这种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企业易于接受的特点,但是此合作方式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而缺乏实效性,效果不佳。再次,学校的实习计划安排与企业的用人时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校的实习目标相脱节,校企合作层次不深,只是将专业与企业相匹配,而没有将教学目的与生产实践相融合。最后,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中学生往往“看的多、听的多、做的少”,即使有操作的机会往往也是简单的重复性操作,缺少基层岗位的管理、规划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机会。

五、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契合度不强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要顺应时代潮流并及时做出调整,金融物流管理同样如此。虽然部分高校已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复合人才培养,结合当地区域经济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存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固化的问题,即金融物流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不强。高校金融物流人才培养计划没有及时响应新经济环境,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互联网金融没有与物流金融很好的融合。

最近,下了好多天的雨,班里开始流传起一件怪事:这几天晚上放学后,离学校不远的农贸市场都会传来凄厉的叫声,放学路过那儿的学生说是闹“鬼”。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相关物流企业带来极大的机遇,但在物流运营管理过程中,很多物流企业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等问题,所以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并为物流企业输送“金融+物流”复合型人才。文章对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及金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发现普遍存在高校对重视程度不足、高校培养能力不足、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滞后和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契合度不强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高校应重视对“金融+物流”复合人才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并完善教学条件、建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和加强与产业经济的关联度。期望“金融+物流”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能够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课题来源: 中国物流学会课题《“金融+物流”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9CSLKT3-128

(作者单位:黑龙江财经学院)

标签:;  ;  ;  ;  ;  ;  ;  ;  ;  

“金融+物流”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