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资源的忧虑和对策——西峡县土地资源演变及利用的初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峡县论文,土地资源论文,浅谈论文,忧虑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在对西峡县土地资源演变、利用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必然要涉及到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生态。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土地资源的演变及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础,它是地球上数量有限的自然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为日益增多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工业原料,建筑场地和自然环境,是当今世界众人共睹的大事。人口的增长意味着对每寸土地需求的加剧。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无情索取,乱占滥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另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潜在的威胁。土地资源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是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十万年才形成的,因此是十分珍惜的。只有认真研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才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本文在对河南省西峡县土地资源演变及利用和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县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见。旨在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最佳化。
1 人均占有量急剧下降
西峡县总面积518万亩,1949年有人口23.6万人,人均占有量为21.95亩;1990年达40.6万人,人均占有量12.76亩,41 年人均土地面积占有量下降9.19亩(其中40万亩国营林区已计算在内)。平均每年人均土地下降0.23亩。与我们国家人口土地消长变化比较稍低一点。1950年我们国家人口为5.5亿,人均占有量13亩,40年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一半,这个数字与同期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下降速度同步。由此而产生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急剧下降。
1.1 耕地资源
1949年西峡县有耕地37.6万亩,23.6万人,人均占有耕地1.59亩,41年人均耕地下降0.88亩。总耕地面积下降8.8万亩,若严加控制, 再过40年,西峡县耕地面积可能保留20万亩,届时人口将超过50万,人均耕地不足0.4亩。
1.2 森林资源
据有关资料记载,解放初期西峡县林地面积为323万亩, 活木蓄积513万m[3](人工林少)。23.6万人,人均占有林地13.68亩, 人均蓄积21.7m[3]。自1958年至1962年间,由于自然灾害和工作上的失误, 造成大肆毁林开荒,陡坡开荒,乱砍滥伐,三年间开荒13万亩,引起山林火灾136起,烧山面积达50多万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林业三定和林业区划、规划,大大调动了山区人民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使山林“元气”得以恢复。时至今日,森林覆盖率达54%,林地面积284 万亩,人均林地面积7亩,41年人均林地面积下降一半。解放41年来, 党和人民政府带领人民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大大增加,单位林地面积蓄积有所增长。立木蓄积达551万m[3],人均活立木蓄积13.6m[3],41 年人均活立木蓄积下降8.1m[3]。
1.3 粮食
人均粮食的数量决定于可耕地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口数量。就西峡县单位面积产量来说,增长速度是惊人的,1949年—1990年的41年间,粮食单产由90.2kg上升到346.3kg,净增2.84倍。 其中小麦品种经过四个更替阶段,解放初期的单产为61.7kg,50年代为89.5kg,60年代为111kg,70年代又更换两次,到80年代平均单产达168kg。玉米品种历经三个引进、推广、繁育制种阶段,由解放初期的单产78kg,增到80年代的214.5kg,净增2.8倍。尽管如此, 西峡的粮食总产量从1980 年到1990年一直徘徊在9000-11000万kg之间。 人均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143.7kg增到1990年的247.7kg,净增103.7kg,仅增长72%, 人均粮食的增长速度是粮食产量增长速度的1/4。社会发展、人口暴涨, 人们生活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解放初到1958年的10 年间总计调出粮食2349 万kg,仅调入66.2万kg,1959年至1964的6年间,调出粮食1731万kg, 仅调入475.5万kg,当然这6个年是困难时期。自1965年到1990年的26年间,只有6个年份粮食调出数额大于调入,其余20 个年份粮食调入数额均大于调出数额,26年总调出粮食2986.3万kg,调入7034.1万kg。
2 人口增多,资源减少,生态趋向恶化
西峡县的森林资源尚未恢复到解放初期的水平,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均占有量的减少,接踵而来的是生态灾难。
2.1 气候恶化
据1958年至1980年气象资料,年平均降雨量比50年代减少200mm, 年均降日数(≥0.1mm)减少3.7天,平均风速增大0.16m/S, 气温年振幅增大1-1.5℃,两极端气温扩大5.2℃,年无霜期减少6天,蒸发量增大91.4mm。太平镇乡1975年前降雨量950mm,1975年后降雨量只有700-800mm,多次出现干旱。
2.2 河床增高,流量减少,河水猛涨猛落
老灌河在解放前,帆船从老河口通航西峡口,据水文资料老灌河平均流量70年代比60年代减少12.9m[3]/S,比50年代减少16.8m[3]/S。丁河,据老年人回忆解放初期隔河可递烟袋,现在河面宽平均65m。
2.3 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
据县水文站资料1958年至1981年的24年中灌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22t/km[2]·a,丘陵、平川地区平均为800t/km[2]·a。解放后历年修水塘327个到1980年有170个淤平报废。现在可利用的所剩无几。小型水库64座,12年兴利库容减少1/3。24年中19次山洪暴发,出现泥石流。 1950年至1985年间水灾倒塌房屋13719间,伤亡人数515人,冲毁耕地 60364亩。
2.4 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有的绝灭和频临绝灭
据收购部门调查,西峡县中药材年收购量已由400万kg减少到75 万kg,其中连翘由48.5万kg降到12.5万kg。竹子常年产量在75万kg以上,已降到目前的5万多kg。古木、大树在1958年以前随地可见, 现在虽大山之中也屈指可数。我县295个行政村有16 个村以树木名称命名(其中以白果树命名的就有3个),现在名符其实的村只有4个。全县入志地名3263个,其中以动植物名称命名的327个,现在名符其实的不足60个; 1957年以前豹子、老虎、獐、水獭等经常出没山林村庄、郊野、白鹭、鸳鸯、大雁,结群飞行,现已很难见到。老雕、猫头鹰已频临绝灭。除了林子减少,使其无栖息场所外,环境污染,乱捕滥猎也是动植物资源锐减的重要因素。县五金厂电镀车间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剧毒化学成份含量为17.4mg/L,超过国家规定标准0.5mg/L的35倍。此外, 县内历年发放猎枪数量达7500支,平均每平方公里林区达2支以上, 不能说对西峡野生动物的减少无有相关。
3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建国42年来,县城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累计房屋竣工面积443536m[2],合665亩,其中三中全会以后新增住房面积376250m[2],合564亩,新、老街、路、巷等占地面积在3km[2]以上,占县城规划的四分之一以上。县内主要集镇西坪、丹水、袁店、丁河等公路沿线均都拓宽路面、筑建新房新街。全县农民新增住房面积2200000m[2],合3298亩。 一二类小型水库64座,有效灌溉面积9.92万亩,每增加一亩有效灌溉面积需占耕地0.09亩,总计占耕地8928亩。历年来退耕还林、还牧6万亩。 建国来全县共有公路54条,总长816.7km,约占耕地600亩以上。全县全民工业企业26个,集体工业企业26个,乡镇办工业企业41个,占有耕地近4000亩。1980年后的专业户、重点户,联合体要求增加宅基面积作为生产用房。在校学生和应入学就读的学生的增加要求扩大校舍面积,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根据西峡县城乡住宅面积和生产、生活占用土地情况看,不低于全国每一城市人口占有土地约74m[2], 每一农户居民占用地约200-266m[2]之间的水平。按照这个水平计算,城乡住宅、 工矿企业已占土地在40000亩以上,几乎90%以上为可耕地, 在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不易控制。
4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对策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涉及全社会、全人类各个领域的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涉及种植业、采矿业、农、工、牧、副、人口等等综合制约、综合发展的相关问题。不仅要求在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的合理利用,而且要求在时间空间上的永续利用。从西峡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预测,在本世纪末,虽然通过治山改地,闸沟拦淤造田,开发废弃挡窝,扩大耕地,但城乡建设用地、公路、水利设施、公共福利设施、洪涝灾害减少耕地等占用耕地将继续增加。人口的不断增加,使人均耕地占有量的一直下降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有一个叫王永安的林学专家在《西峡县林业经济开发研讨会》上说:“山区要致富,科技要到户,少生孩子多栽树”。基本上从林学角度概括了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在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同时又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寸土地,珍惜每一个动、植物物种资源。要做到这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增强人均意识
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资源贫富,不能只讲有多少资源,必须树立人均意识,人口大国,往往是资源穷国,发展中国家多属这个类型。据计划生育部门提供,西峡县每年要出生8000人,相当于每年要生一个山区乡的人口,自然减员3000多人,净增4000多人,那么二年就净增一个山区乡的人口。人口的高速增加,是人均占有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努力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是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根本途径。
4.2 树立保护物种资源的意识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野生动植物资源不过是些闲花野草、杂灌藤棘、败虫杂鸟而已。有些乡镇,置大片荒山于不顾,急于改造低产杂灌,破坏原始植被。地球上丰富的物种基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类迄今只利用了很少一部分,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效益,尚未利用的也绝非可有可无,只是科学还未发展到可利用的地步。西峡县现有野生酸枣、拐枣、榛子,以及蔷薇科中的一些属牧童们的“美味佳品”大多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一旦物种绝灭,诲之莫及!如灰喜鹊能捕食螟蛾、棉钩虫、蝽象、金龟子等多种害虫。一年内可捕食松毛虫15000条, 保护20000亩松林。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吃掉一千只田鼠, 一只田鼠一季糟蹋1kg粮食,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等于保护500kg粮食。同时野生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保护农田。所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4.3 切实搞好国土整治规划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在现有土地资源中,耕地是土地资源中永续利用的精华,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可以成为耕地,我们每年改造的耕地肥力远不及建筑占用的耕地。石界河乡通渠村每改一亩山地将要花费300-400个工日。 我国劳动人民有着几千年的耕作传统和意识,他们不愿看到乱占滥用耕地,更不愿看到白白浪费掉耕地。建议土地管理部门在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的基础上,开展增强全民国土观念。从行政上健全土地管理机构,有人员、有规划实施与检查;从法律上完善土地管理法制,依法管理建设土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和县农业综合区划及总体规划紧密配合,控制在公路沿线、集镇、村庄附近占用耕地,尽量把人口疏散在非耕地上。可占用肥力低下的,绝不占用地力肥沃的。建议土地管理部门实行一户一宅基和宅基有偿使用的办法。使之合理利用,各得其所。强化土地、资源管理虽不能增加土地面积,但可有效地制止土地的乱占滥用,减缓人均占有量的下降速度。对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要从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出发,合理规划,科学管理,达到三个效益永续利用的目的。
4.4 大力推广立体农业科技成果,走高产开发道路
在种植结构上,依据作物生育期和光、热、水诸因素的差异,综合运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技术。在林业生产上,大力推广乔、灌、草,果、药、草,果、粮、杂等经营方式。无论是养殖业和水产业均有立体经营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良种覆盖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倡在成林中放牧,大力营造木本粮油。走大农业之路,使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高产开发之路。
Countermeasure and Anxiety about Land Resources
--The initial study on change and utilization for land resources in Xixia county
Du Dahua Zhang Yongxiang
(Xixia Forestry Bureau of Xixia Counry Henan Province 474550)
Abstract This pap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conservation anddevelopment for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Xixia county.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