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阜南嗨子戏发展中的传承文化论文_任晓静

浅析阜南嗨子戏发展中的传承文化论文_任晓静

摘要:嗨子戏,主要流行于安徽西北部阜南、颍上一带。取材于现实生活,曲调优美,唱腔板式多样,吸收了民族音乐的元素来发展自己,同时以特色的旋律受到姊妹艺术的借鉴,但随着老艺人们的逝去和传承的断层及社会物质生活的潮流性,使嗨子戏濒临着灭失的危险,只有不断地挖掘其潜质,与时俱进,才能源远流长。

关键词:嗨子戏;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嗨子戏,地方稀有剧种,大概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有180多年的历史。曲调清新,唱腔委婉、清脆、优美、动听。2006年,嗨子戏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阜南嗨子戏历史概述

嗨剧是在近代充满苦难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清末民初,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屈辱、饱受苦难的时代, 淮河两岸的人民尤其灾难深重。为了逃难求生,民间艺人拖儿带女南下逃荒,一路上在乡村演出嗨调小戏,以便讨点报偿养家糊口。由此可见,嗨剧是淮河流域受苦受难的人民用辛酸的泪水浇灌出的艺术之花。

解放后, 嗨剧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人民群众满怀翻身解放的喜悦, 把嗨剧的创作和演出活动推向了新阶段。在各地举行的欢庆会和年节庙会上,嗨剧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五十年代中期,一些剧目在各级会演中获奖,在安徽省已小有名气。在此背景下,阜南县嗨剧团于1958年正式成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是嗨剧发展的全盛时期。1963年,阜南县嗨剧团曾赴安徽芜湖、安庆等县市巡回演出数十场,轰动大江南北。其后剧团又在合肥安徽大剧院连续演出半月有余,阜南嗨剧再次誉满省城。这一时期嗨剧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文革期间,嗨剧与其他地方戏曲一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需求和审美也发生了层次上的变化。戏曲不再是人们文化娱乐的唯一选择,不知不觉中戏曲市场人烟稀少了。

1982年阜南县嗨剧团被迫解散。一个特色地方剧种的衰落,留给世人深切的惋惜和沉痛的思考。

嗨子戏的近年发展状况及传承文化

一、嗨子戏近年发展状况

嗨子戏虽取得了诸多成绩,在当今社会物欲文化的冲击下,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阜南嗨剧团于1982年撤消。民间班社活动也迅速萎缩,且后继乏人。21世纪后,阜南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阜南嗨子戏得到了重点关注。2009年,阜南县举行地方稀有剧种“嗨子戏”汇报演出,极大地满足了阜南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精神文明的建设、传承,社会的进步、和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视为重点文化项目的嗨子戏《王家坝之歌》,被打造成艺术精品,剧组特意邀请国家一级导演李意田任总导演。

当代这样由传统嗨剧改编来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许多剧目在阜南县广为传唱,唱词简洁,寓意深刻,用那些源于生活的一个个小故事和群众身边的勤廉人物事迹,抒发了群众崇廉、爱廉的情感。

二、嗨子戏的传承文化

时代大的变革下,戏曲界面临着集体衰落,嗨子戏这个本来就处于剧种、人口、地域等发展弱势的地方小戏也不能幸免于难。剧种小,不能采用大制作的方式,剧目生产采用低投入的原则,加上一些优秀的演员下海经商,人才流失严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剧种的生存与发展。嗨子戏失去了演员,失去了观众,失去了市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中国戏曲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变革中由强到弱,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但关键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剧种小,发展历史短且不均匀

流传地域不广,人才资源有限,很难产生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文化素质和音乐戏剧表现能力有限,使得嗨子戏在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戏曲内部运动空间受到限制。

(2)嗨子戏本身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落后性主要表现戏曲队伍的素质上。戏曲是门综合艺术,这就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演职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而从事嗨子戏的表演等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的科班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使嗨子戏的发展趋于缓慢。

保守性主要指嗨子戏是小农经济的产物,是对旧的生产关系之上的价值观念传达与诉求。而现实形式却日新月异,形式上崇尚传统,使得嗨子戏的保守意识较为浓厚。

(3)人们对于嗨子戏的认知度

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人们对于嗨子戏的现状和未来的命运所持的基本态度是嗨子戏过时了,认为嗨子戏产生于旧时代,服务于旧代,现在时代变了,既然它不能应时而变, 那么它的衰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阜南嗨子戏是属于稀有剧种, 如今又濒临灭亡。在当今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下, 嗨剧还是存在着再度振兴的希望, 它的振兴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扬嗨剧的优良传统,可以弘扬我国的戏曲文化,为当今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其次, 嗨剧是维护多元并存、竞相发展的文化生态的需要。如果我们任凭地方戏曲自行消亡, 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作为村野文化和淮河地域文化的艺术载体, 嗨剧具有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在弘扬传统文化,提醒当代人居安思危, 特别是引导青少年认识历史、审视现实、健全理想的人格等方面, 它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弘扬传统文化, 还是从建设新的精神文明的角度着眼, 振兴嗨剧都有现实的必要性。

嗨子戏作为地方戏曲,在不断地丰富着的同时,也充实了民族音乐中的成分。当然嗨子戏也一定程度上从民族音乐中不断吸取了新的东西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绝对的乃至无法分割的。倡议弘扬呼吁共同保护继承家乡文化、民族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安耀武、朱贺《嗨子戏“苦”戏唱出“甜”景》安徽日报[N]2011

[2]张宇 《嗨子戏衰落的因素论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

[3]张宇的《嗨子戏衰落的因素论析》江淮文史[J] 1995

[4]刘宏的《“天下独一戏”——安徽阜南嗨剧考察》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戏曲研究 [J] 2004

[5]阜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阜南县文化志[M].黄山书社

[6]翁敏著.中国戏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胡延仲常维孝编.民间音乐与戏曲[M].音乐出版社

[8]魏天定.中国戏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9] 杨果 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M]北京:黄山书社,2008,8.

[10] 阜南县举行嗨子戏汇报演出[DB/OL]. http://www.fynews.net/,2009

作者简介:任晓静(1989),女,汉族,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教师,大学本科,单位:阜南县玉泉小学

论文作者:任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析阜南嗨子戏发展中的传承文化论文_任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