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方式论文,我国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粗放型农业增长方式是指主要靠生产总量的增加,即通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增加实现农业增长,不注重品种的质量,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造成高投入、低效益,自然资源退化,生态环境恶化。集约型农业主要是提高现有的生产要素的效率,同时要求高产、优质、高效。它的特征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经济效益高,产品竞争力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79年到199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增长的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趋势如何?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测定,为确定我国农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一、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全面、综合评价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状况,首先要建立反映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反映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严格按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科学内涵,结合农业系统的实际,对农业增长方式的现状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程度作出科学的描述;(2)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从多方面反映出来的,如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快慢如何、集约化水平的高低如何等均应在指标体系中得到反映;(3)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即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尽可能完善,而且要考虑资料的易于取得,以便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具有可操作性;(4)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评价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评价,因而指标之间应是相互独立的,要避免评价指标之间不必要的重复。
根据以上原则,建立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一)反映农业增长集约化程度的指标—农业集约化程度 农业产出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记为Y,在Y增长额ΔY中,可以分解为按集约型增长和按粗放型增长两部分,由于集约型增长主要是靠提高投入产出率而获得的增长,而粗放型增长主要是靠增加投入获得的增长,于是有:ΔY=Y1-Y0(投入产出率1-投入产出率0)×投入1+(投入1-投入0)×投入产出率0=T1+T2
式中:T1代表集约型增长获得的增长额,T2代表粗放型增长获得的增长额。
农业投入要素主要有土地、劳动力、农业固定资产、中间投入等,由于农作物总播面积有一定波动性,在此暂不考虑。由集约型获得的Y增加额
T1=(ΣQ1K1-ΣQ0K1)×α+(ΣB1L1-ΣB0L1)×β+(ΣN1M1-ΣN0M1)×γ (1)
式中:Q1、Q0为报告期、基期的农业固定资产生产率,K1为报告期的农业固定资产;B1、B0为报告期、基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L1为报告期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N1、NO为报告期、基期的农业中间投入生产率,M1为报告期的农业中间投入;α、β、γ为固定资产、从业人员、中间投入对产出的弹性系数。
于是:农业集约化程度=T1/ΔY(2)
农业集约化程度代表了在农业增长中集约型增长所占的比重,农业集约化程度指标值越大,说明集约化程度越高;当农业集约化程度小于或等于零时,则说明农业增长完全是粗放型。
(二)反映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指标—投入弹性系数 由于粗放型增长主要是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获得增长,而集约型增长主要是靠提高投入产出率来获得增长,因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指标来反映农业增长中有多少是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取得的,据此判断农业增长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这就是投入弹性系数。
投入弹性系数=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农业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α+从业人员增长率×β+中间投入增长率×γ)/农业增长率
(3)
投入弹性系数≤0,说明完全是集约型;投入弹性系数≥1,说明完全是粗放型;该指标介于0和1之间说明是粗放和集约结合型。
实际上,投入弹性系数也可以反映出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程度,由索洛方程: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农业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α+从业人员增长率×β+中间投入增长率×γ)
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农业增长率=1-投入弹性系数 (4)
因而,在投入弹性系数和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这两个指标中,只要计算出一个,另一个就很容易求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因素主要是在要素生产率中得到反映,所以投入弹性系数也可以反映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投入弹性系数越小,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大。
按照独立性原则,这两个指标只要选取一个即可,考虑到投入弹性系数从经济意义上更具有直观性,我们选取投入弹性系数作为反映农业增长是粗放型还是集约型的指标。
(三)反映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快慢的指标—农业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由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是要使农业要素生产率得到提高,因此农业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也就代表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于是反映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速度的指标有:
(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B1-B0)/B0 (5)
(2)固定资产生产率增长率=(Q1-Q0)/Q0 (6)
(3)中间投入生产率增长率=(N1-N0)/N0 (7)
(4)土地生产率增长率=(G1-G0)/G0 (8)
以上四项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指标均为正指标,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快慢。
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测定
为了对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我们收集了1978年至1995年农业投入与产出的主要指标。其中产出指标农业总产值为用1978年不变价表示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投入指标中农业从业人员为农、林、牧、渔业逐年年平均从业人员;农业总播面积取各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年平均值;农业中间投入由1978年不变价的农业总产值减去不变价农业增加值得到;农业固定资产的资料只有1983年以后的当年价数据,为了与其它指标在时间上一致,我们取逐年的农机总动力加上役畜动力作为农用动力,这部分包括了农业生产用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
(一)α、β、γ的测定 根据收集的数据,用TSP软件先对时间序列进行移动平均,然后建立农业生产函数模型:
LNY=-3.3607+0.3096LNK+0.4801LNL+0.4544LNM
(3.3114)(2.0606)(7.9708)
R[2]=0.9966R[2]=0.9956
D.W=1.8348 F=964.5080
对回归系数标准化,则 α=0.2489、β=0.3859、γ=0.3652
(二)农业增长率、农业要素增长率和农业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根据收集的数据,用环化公式计算出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中间投入增长率、总播面积增长率等农业要素增长率,并计算出劳动生产率、固定资产生产率、中间投入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等农业要素生产率指标。
(三)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指标的计算 根据数据和测定的α、β、γ值,用公式(1)、(2)计算出集约化程度,用公式(3)计算出投入弹性系数,用公式(5)、(6)、(7)、(8)计算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固定资产生产率增长率、土地生产率增长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增长率,见表1。
表1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
三、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分析
由表1可见,从1979年到1995年,在农业集约化程度指标值中,有6年为负值,这6年农业增长是完全粗放型,其它年份农业增长方式均是粗放与集约结合型;17年中只有1年超过0.5(1984年),是以集约型为主,其它年份均以粗放型为主;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仍然是以粗放经营为主。
在投入弹性系数指标值中,17年中有16年投入弹性系数大于0.5,其中有6年大于1,这说明大部分年份农业增长主要是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取得的,这项指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的农业增长方式是以粗放型为主。
从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看,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有1年为负值(1984年),1年为零,其它15年均为正值,其中有3年的增长率超过10%;固定资产生产率增长率有8年为负值;土地生产率增长率除2年为零外,其余均大于零;中间投入生产率增长率有12年为负值。这说明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中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的提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固定资产生产率、中间投入生产率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速度不快。
分阶段来看,不同阶段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
1979-1995年,我国平均农业集约化程度为-0.079,这说明改革开放以后的17年间,我国农业增长方式是完全粗放型,由此可看出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性。投入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820,即要素生产率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8%,这个指标的结果比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低,远低于农业发达国家要素生产率对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低。土地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6.676%,是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最高的,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今后耕地还要继续减少,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仍然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年平均增长率为5.512%,仅次于土地生产率增长率,然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基数太低,1995年第一产业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GDP的1/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任务仍很艰巨。固定资产生产率和中间投入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均为负值,这反映出我国农业的资源消耗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如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不到30%,而有些农业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达到60%-70%。这两项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低,成为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最大制约因素。
为了分析不同年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综合效果,有必要对六项指标进行综合,这里,我们采用了一种常用的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取表1中各项指标的最差值作为不容许值,最好值为满意值,即可将表1中的实际值转换成单项功效系数,再用专家调查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假设六项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30、0.30、0.10、0.10、0.10、0.10)用加权和公式即可求出不同年份的总功效系数,计算结果见表3。总功效系数越大,代表农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越快。
表3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评价指标的功效系数
标签:劳动生产率论文; 弹性系数论文; 生产率论文; 集约化管理论文; 粗放型经济论文; 集约化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