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耀建设(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渗漏问题给予重视,在施工中对于容易出现渗漏环节或部位进行相应的防渗处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充分发挥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渗能力,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本文探讨了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水利工程是极为重要的水工建筑物,其安全稳定的运行对于保障电网经济,保障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极为重要。因此必须重视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近年来,渗漏问题已经成为水利工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防渗技术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水利工程典型渗漏水问题成因分析
1.1 蜂窝麻面漏水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好坏对混凝土可能产生的蜂窝麻面有直接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可能会存在漏振得情况,还会存在振捣不实,造成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中,出现一整片大块的蜂窝麻面,部分呈现出贯通缝的样貌。所以,面对这一混凝土浇筑的情形,产生的渗漏集中体现在渗漏或滴水中。
1.2 荷载变形裂缝漏水
一般由下列两种状况导致荷载变形裂缝:①混凝土的强度符合了设计规定的要求,然而在混凝土墙壁北面对方超荷载而产生的裂缝即为贯通缝。②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则遭受到水利工程围护结构的挤压,未能及时架设钢支撑等原因带来的变形裂缝,还可能因为主体结构的地下不均匀沉降,导致主体结构产生裂缝。
1.3 施工缝渗漏水
进行二次浇注已浇注混凝土结构物上的混凝土时,没有有效处理其上的混凝土凿毛,或者凿毛之后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干净,则在已浇注混凝土基础上直接浇注混凝土。在混凝土接缝处会产生一道施工缝,但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施工缝间产生渗漏。
1.4 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渗漏水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侧墙上常常会产生混凝土的自应力裂缝,通常体现为上下贯穿缝这一形式,并均匀地出现在工程混凝土侧墙面上,间距为3~5m。这种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自身存在一定的应力所致,这主要是因为在水泥达到一定的水热化水平时,混凝土自身的膨胀应力丧失,接着混凝土侧墙面会形成收缩,并且是均匀性的,所以,贯穿缝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侧墙面出现时一种均匀的裂缝。
1.5 混凝土的变形缝渗漏水
接缝未能紧密地进行搭接会导致在进行捣固过程中,移动了止水带的位置,未能牢牢安装止水带,还可能因为止水带周围的混凝土漏振,不能严密地进行捣固,则会导致水渗漏进变形缝两边的混凝土中。
2 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处理灌浆施工阶段
(1) 灌浆孔的钻孔施工工序。在灌浆孔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使灌浆孔与孔壁道保持合理的距离和均匀性,同时施工前在灌浆孔间和孔距尚小的时候进行预测工作,预测内容: 灌浆机之间和孔距尺寸。一切准备工作到位后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速度,一般要保持缓慢且匀速,施工过程中要对整体的灌浆工作进行统筹,如果发现前期工作不合理要及时进行纠正,同时需做好下一个施工工序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灌注桩形成之后需进行压水方面的测试,如果测试结果合乎标准,便可略去后续孔的灌注工作,如果测试结果不合格,则必须行后续孔的灌注工作。
(2)灌浆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多种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内容,例如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控制性灌浆技术,技术应用水平也与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在施工技术应用中要掌握其技术要求,明确注意事项,从细节处减少施工漏洞。其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主要是指在喷射过程中高压液态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形成高速水流,能够切割灌地层结构并可以在切割间隙加入泥浆和地表层泥土,均匀混合搅拌后可形成灌浆柱,防渗水功能强,且地基承载力高。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灌浆深度大时容易形成上粗下细的固结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物体的承载能力、防渗水功能,因此在喷射时要注意增加压力、流量,或者降低旋转或者提升速度;当喷浆量明显不足时可采用复喷技术; 当冒浆量大于灌浆量的20%,需要对喷射压力、喷嘴直径、喷射速度进行调整,对冒出的浆液可回收;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喷射压力以及灌浆量、喷嘴移动方向、速度等; 喷灌后浆液可能会出现析水现象,可采用静压灌浆等形式预防。
控制性灌浆技术改进了传统灌浆技术的不足,即是指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对灌浆容量进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质量,防渗水功能也较为突出。该方法无需使用特殊的水泥浆材,施工管理方便适应性好,工程造价低且不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降低了各种漏水风险。但是该技术对施工人员要求高,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该技术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对水利的压力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灌浆的范围进行调整,有助于增强防渗功能。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主要是依据坝体应力分布的规律进行操作,该方法能够有效堵塞漏洞,同时又能避免裂缝、切断软弱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程的防渗性能,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工程发生变形,稳定性高。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对技术内容作科学变动,例如在裂缝区域进行局部灌浆,可在周围布置与固结灌浆相似的孔群; 在施工条件不好的区域可进行全线的劈裂灌浆。
2. 2 科学设置防渗墙
(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使用这种成墙工艺,通常是使用多头深层的搅拌桩机,通过一次多头钻进,然后在土体中喷进水泥浆,与此同时,进行相应的搅拌作业,有效混合土体与水泥浆液,等到固结之后,构成水泥土桩,进行水泥土防渗墙的施工,主要使用桩搭接施工的方式。现今,这种成墙施工工艺的成墙深度最大值是22 米,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大概在0.3MPa 左右。这种成墙施工工艺有着施工简单、泥浆污染小以及施工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防渗效果良好,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链斗法工艺。链斗法工艺是指将排桩下放到成墙厚度,利用链斗开槽机匀速移动挖掘,这个过程中结合泥浆护壁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灌形成防渗墙体,可有效提高防渗深度以及墙体抗剪切力,工程安全性有所保障。另外链斗法工艺与浇注混凝土方法技术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开槽机的控制,当防渗墙深度相同,开槽机开槽宽度越大防渗功能越强。此外防渗墙深度也是影响防渗性能的主要因素,开槽机开槽宽度发生改变,防渗墙结构深度也会随之改变,从其施工效果来分析,该工艺制成的防渗效果最为突出。
(3)倒挂式工艺。倒挂式工艺属于传统的防渗墙工艺,主要采用人工的形式进行防渗墙修建,施工过程中会形成槽机械,可有效提高水利泥浆壁面的结构强度,增强防渗性能,但是施工速度慢,也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此工艺中,混凝土墙体的结构是影响防渗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中要结合具体要求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器械设备提高混凝土墙体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对我国水量调节、科学合理地配送水资源以及预防城市内涝等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水利工程的防渗技术,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昊.水利工程堤坝防渗施工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6(35).
[2]董启涛.塑性混凝土在大坝防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37).
[3]王国辉.双塔水库输水洞防渗墙施工塌孔事故处理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07).
[4]崔泉.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7(15).
论文作者:刘锦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防渗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防渗墙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