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祁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 祁东 421600
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老年脑梗死中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于我院接受检查的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CRP水平,研究观察中患者CRP水平与梗死面积、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对照组的CRP阳性率为0,平均含量为(2.14±0.75)mg/L;观察组的阳性率为70.0%,平均值为(14.02±2.5)mg/L,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面积越大者,CRP水平越高,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本组轻型、中型和重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18±1.08)mg/L、(14.97±2.08)mg/L和(21.33±3.28)mg/L,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病情好转者68例,CRP阳性率为52.9%,大于病情无好转者(32例,阳性率为71.9%),P<0.05,上述差异具有兢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远高于健康老年人,而且病情越严重,CRP水平越高,预后效果越差,其在判断老年脑梗死病情和预后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健词:C反应蛋白;老年脑梗死;检测价值
脑梗死是目前老年人的一种多发且常见疾病,发作具有反复性,而且一旦复发病情会迅速恶化,预后效果差,致死几率高[1]。为了预防与治疗脑梗死,明确其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有关报道显示,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效果[2]。为探讨C反应蛋白在老年脑梗死中检测的价值,笔者测定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针对病情严重程度、阳性率等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并且经过头颅MRI/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0岁80岁,平均(70.1±5.8)岁。另外选择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00例健康体检老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60岁-78岁,平均(70.3±5.4)岁。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①测定CRP水平。分别抽取对照组(清晨空腹静脉血)与观察组(入院1d后)受试者的3ml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后,保存于20℃的环境中以备检测。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的CRP试剂,测试仪器为贝克曼免疫分析仪。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后再次抽取静脉血测定CRP水平,观察阳性率。我院将CRP<8m#L的定为阴性,≥8mg/L的为阳性。②老年按照脑梗死面积进行分组。观察入院前患者首次MRI/CT的扫描结果,采用Adama分型法中的标准,根据病灶直径大小将患者归为三类:直径<1.5cm的为腔隙性梗死,直径在1.5~3.0cm之间的为小梗死,直径>3.0cm而且累及脑解剖部位超过1个的为大梗死。本组中包含腔隙性梗死、小梗死、大梗死的患者数量分别为32例、45例和23例。③参考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有关标准[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颅MRI/CT扫描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个等级,其中0-15分的为轻型,16-30分的为中型,31-45分的为重型。本组中包含轻型、中型和重型的患者数量分别为26例、52例和22例。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6.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并用t检验其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并用x。检验其组间比较。如果P<0.05,说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CRP阳性率对比
对照组受试者的CRP水平均<8mg/L,阳性率为0,CRP平均含量为(2.14 4-0.75)rag/L;观察组中共70例患者的CRP≥8mg/L,阳性率为70.0%,平均值为(14.02±2.5)mg/L,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关系见表1,结果显示梗死面积越大者,CRP水平越高,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测定结果显示,本组轻型、中型和重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18±1.08)mg/L、(14.97±2.08)mg/L和(21.33±3.28)mg/L,CRP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提升,各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与预后效果的关系
经过治疗,本组患者中病情好转者68例,其中血清CRP检测结果呈阳性者36例,CRP阳性率为52.9%;病情无明显好转者32例.其中血清CRP检测结果呈阳性者23例,CRP阳性率为71.9%,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于治疗1个月后测定并统计)
3讨论
CRP是一种炎症反应的标记物,是肝细胞受到各种细胞因子诱导后产生的,机体组织损伤、发生感染和炎症时其含量增高[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CRP阳性率为0,平均含量为(2.14±0.75)mg/L;观察组的阳性率为70.0%,平均值为(14.02±2.5)mg/L,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面积越大者,CRP水平越高,P<0.05;本组轻型、中型和重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18±1.08)mg/L、(14.97±2.08)mg/L和(21.33±3.28)mg/L,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病情好转者的CRP阳性率为52.9%,大于病情无好转者(71.9%),P<0.05,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许桂英[5]等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中,选取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选择性别、年龄相似的40例健康老年人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其入院后第1、3、7、14、28d的CRP水平进行测定,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老年脑梗死组的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老年脑梗死患者的CRP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组,P<0.05;患者的CRP水平按照梗死排列为腔隙性梗死<小梗死灶<大梗死灶,P<0.05;患者的CRP异常率影响着预后效果,预后效果差的患者与预后较好者相比CRP阳性率较高,而CRP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死亡率较高。最终得到了老年脑梗死和CRP水平有密切关系的结论,与本次研究的结果相似。说明病重患者的CRP水平更高,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所以CRP可当作预测老年脑梗死危险性的因子,当作对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程度进行判断的指标。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远高于健康老年人,而且病情越严重,CRP水平越高,预后效果越差,其在判断老年脑梗死病情和预后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继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一二聚体和血脂-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7,(22):2800-2802.
[2]曹传伟.榻彩霞.黄载文.等.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价值评价[J].广西医学,2017,(7):854-855+862.
[3]简崇东.黄建敏.李雪斌.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6.(36):160-161
[4]张丽娟.赵丽娟.张惠敏.等.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与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0,(16):2279-2280
[5]许桂英.李有梅.于艳春.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1):1046-1049
论文作者:龙艳君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脑梗死论文; 老年论文; 血清论文; 阳性论文; 病情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