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具有与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切合的适应性和功能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加快完善现在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更好推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家长认同及社会支持的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具有与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切合的适应性和功能性,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是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探索,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联合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优势,是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共建、学校与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多方利益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主体的融合发展,“变招生为招工,毕业即就业”的鲜明特征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与认知规律。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学习同时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分工协作。在学校学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及基本的技能训练,为企业实践技能训练作好了相应的知识准备,也为学生发展打下相应的基础。企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提供培训产地和实训师傅,按学徒的要求对待学生,传授与其将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技能。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了学生与学徒两种身份。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基础理论时是学生,按理论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而到企业接受实践教学时是学徒,按照岗位要求对其进行训练。职业院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师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各司其职,共同培养好学生。现代学徒制为学生提供多样而合理的教学形式于与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的参与性,调动主观能动性,练就过硬的技能。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模式的一种创新学习形式,既保持了学徒参与真实工作任务,又融入了理论和经验知识的教学,具有现代正规学校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学生社会化、职业化,同时是建立终生学习的一种途径。现代学徒制促进了职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又通过工学结合使专业技能得到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今阶段,“求一技之长,谋一份好工作”是职教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主要动因。一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论学习成绩怎么样,只要有机会就读于普通高中,那坚决就不让他们接受中职教育,实在没办法了,才退而求其次。不得不说,这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一种歧视。这些理念对形成健康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构成了一定的障碍和束缚。基于满足社会发展的深层需要,在现代学徒制中,教学组织形式不断向结构化和制度化方向衍变,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合理性,教学内容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确定,是以企业生产为载体,以岗位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贴合,强调通过有效知识迁移来获得专业领域的技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向综合性、交叉性等方向延伸,是现代学徒制区别于传统学徒的显著特征,也是其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使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组织方式和校企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实效,满足了学生需要。
现代学徒制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有效连接通道,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考核、实习就业等方面与企业的岗位、生产标准等进行有效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可以招收到素质更高,岗位上手快、技术高的员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企业发展的好,又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就业。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育人实践,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训基地由校内向校外延伸,为学生(学徒)提供身边学习机会和便利学习场所,带来学生(学徒)技能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工作效率增长、自身发展满足等方面促进作用,这也使得现代学徒制不再是一种“选择性”姿态,而是变成“必要性”需求,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基本形态。
三、我国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的开展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近阶段有着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越来越小。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2017年4月和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通知》中均再次明确要求:“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将在办学主体、办学内容、办学过程、办学成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梦卿,刘俏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基本诉求、价值向度与推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8(6):43-49.
[2]刘少华,胡春亮,王红彬,德国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借鉴研究[J].职教论坛,2018(6):167-171.
[3]曹晔,培养工匠之师支撑中国制造[N].中国教育报,2017-10-10.
论文作者:方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学徒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企业论文; 学生论文; 技能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校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