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天津300381)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后,MPR,X线断层摄影
1.临床资料
患者 男,65岁,因胸闷、腹胀半年入院检查。体检:左腹部可触及一较大肿块,质软,活动度差,无压痛及反跳痛。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示左侧腹膜后间隙见巨大囊性肿物,大小约20cm×12cm×19cm,囊壁菲薄,其内缘见散在点状及结节样钙化,邻近组织器官受压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肝右后叶亦见一较大囊性肿物,大小约12cm×12cm×13cm,囊壁较薄,厚度均匀,并见蛋壳样钙化,其内可见分隔,增强扫描囊液无强化,囊壁均匀轻度强化,见图(1-5)
手术中见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间隙,胰腺及胃腔外后方,左肾受压下移,结肠推向前方,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肿块呈灰白色,表面较光滑,囊液清亮,囊壁光滑。肝右后叶囊性肿物未切除,采用术中引流,囊液清亮。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囊性间皮瘤。
2.讨论
囊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或惰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主要发生于成年人,特别是中青年妇女,偶发生于男性。本瘤好发于盆腔、子宫直肠陷凹、膀胱或直肠表面,少数可发生于腹膜后间隙。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1],若肿瘤持续增大引起相应症状而被发现。病理上肿瘤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多房性薄壁囊肿,囊腔直径从数毫米至20cm不等,囊内含清亮或血性液体,内壁一般光滑,灰白色。免疫组化与其他类型间皮瘤相似,瘤细胞CK5/6、EMA、vimentin、calretinin阳性,部分病还可表达ER和PR,极少数病可表达CA19-9和CEA[1]。
一般认为,囊性间皮瘤呈良性生物学行为,术后很少发生转移,但可复发,有学者认为此瘤术后2年复发率占50%以上[2],因此术后影像学随访检查很有必要。
CT表现:囊性间皮瘤来源于间皮细胞,故其CT表现一般为薄壁、多房性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囊液无明显强化,囊壁呈均匀强化,内部可见线样分隔,邻近组织器官受压移位。所以治疗前行CT常规扫描及增强扫描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后行影像学随访,可评估肿瘤是否复发。
综上所述,腹膜后囊性间皮瘤十分罕见,因高分辨率CT扫描通过MPR技术能多方位观察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及周围组织关系,增强扫描能准确评价肿瘤的血供情况,从而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因此,CT可作为其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晓红,罗晓青,曹进.多囊性间皮瘤2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6):673-674.
[2] 韩庶勇,武卫华,陈海霞,等.腹膜囊性间皮瘤一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1998,13(1):3-4.
[3] 刘复生,刘彤华. 肿瘤病理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74-977.
[4] 叶晓华,周诚,杨正汉,等. CT 和胃肠道造影对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6):810-812.
[5] 宋慧,郑国启,陈跃锋,等.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 特点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33(6):876-880.
[6]郑祥武,吴恩福,殷微微,等. 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的CT 诊断与病理基础[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60-62.
图1上腹部平扫,左侧腹膜后及肝右后叶见囊性病变,囊壁较薄,可见散在点状及蛋壳样钙化
图2,3,上腹部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左侧腹膜后囊性病变未见强化,肝右后叶囊性病变囊壁可见轻度强化
图4,5冠状位上腹部平扫及动脉期,左侧腹膜后及肝右后叶囊性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
论文作者:喻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间皮瘤论文; 腹膜论文; 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病理论文; 腹部论文; 性病变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