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_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_可持续发展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已成为困扰全球发展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人地关系的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人口、资源、环境、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科学观,形成良好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必须对中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人口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提

21世纪的大难题——人口膨胀,这是人们最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62亿,按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发展,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增加到300亿人, 而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如果人口真的增加到300亿人,地球能承受得了吗? 人口过快增长,只能给下一世纪社会带来困扰性的压力——人均资源减少,贫富悬殊,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反馈在于人类社会本身,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总人口约1/4,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使我国处于人口负荷过重的临界状态,这不仅增加对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而且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此,加强人口教育,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结合人口知识,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状况,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分布特征,以及人口增长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认识人口的发展必然给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发展带来诸多压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认识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明确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深远意义。

二、资源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

资源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是工农业生产所需要原料和动力的来源,是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要的源泉,它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有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有了保障。然而,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口剧增,生产活动的日益发展,人类对资源的要求量不断增加,使人均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人类无节制盲目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严重,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比如,森林面积减少,淡水危机,气候恶化,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环境污染等等。随着人口继续增多,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对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合理利用与开发和保护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使资源既能不断地满足当代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不致于对后代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造成破坏,我们必须对青少年进行资源教育。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资源的一般特征和分布特点,了解世界和我国对资源的利用现状。认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不可更新资源应加以节约、综合利用和研究利用新的代替品,对可更新资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其不断更新。并且掌握资源保护的有关政策法令,懂得珍惜和保护有限的资源,使之不断地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物质来源,满足人口需求,使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的供应力相适应。

三、环境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而人类则在发展活动中不断地改变环境的供应能力。当人类的发展活动与环境承载量相一致时,环境则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即良性发展;当人类的发展活动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时,环境则向人类的负方向发展即恶性发展,因此而造成了环境问题。

世界环境观察研究创始人菜斯特·R·布朗博士认为, 目前世界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生态环境恶化,开展一场环境革命,以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命运迫在眉睫。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主题。要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解决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矛盾,促进其统一,就必须调节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其向有利于人与环境良性发展的方向转化,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强化人类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现行教材有关环境内容开展教育,也可以通过专题报告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介绍当前世界和我国环境问题的具体事例以及防害减灾中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通过了解环境与发展关系,认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掌握环境保护法规,认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途径,为治理和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而勤奋学习。

四、科技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象征,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深入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成为21世纪人类竞争的手段和焦点,谁能掌握和运用高新技术,谁就能控制和主宰未来的世界,成为时代的强者。从历史上看,凡是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国家,他们的经济都比较发达。比如,日本战后从一个战败国发展成为现在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科学技术是关键,科学技术已被认定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就已把科学技术列入我国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提高科学水平,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强化全民族科技意识的重要环节。科学技术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教材中的知识激发学生的科技意识,通过介绍我国在尖端科技上取得的成就,如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成功、核试验成功等等科技成果。介绍历史上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推动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飞跃,认识科技对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所带来的巨大贡献,推动社会不断文明进步。目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类素质提高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进而自觉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之间得到和谐持续地发展。

总之,上述各个教育不是孤立地存在,它们是一套互为关系的整体,其中人是主体,科技是关键,发展是目的。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认识人地关系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人地关系持续发展的框架,为今后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依据。

标签:;  ;  ;  ;  ;  ;  

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