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在不断进步,目前很多产业的生产技术或者生产量都大幅度提高,相关的专业技术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因此需要严格化管理。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技术不可或缺。因此为了发展混凝土技术就需要采取适合的策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主要分析在实施混凝土技术时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在当前的大型基建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工程建设的大型化、复杂化,需要大量应用大体积的混凝土来满足工程建设,为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提升。在通常情况下,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底板、大型设备的基础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对于基础结构的施工不仅要求满足工序质量,还要满足抗渗性和整体性要求。
1施工技术特点
首先,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一次浇筑量非常大,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极易形成内外温差,内部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如果超过一定值,就会产生收缩裂缝。如果在施工中外界温度与水化热产生的温度温差过大,那么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会导致工程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因此,水化热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注重施工的整体性,所有混凝土的浇筑需要一次完成,不允许预留任何的施工缝,确保连续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性决定了在施工前要合理地选用材料科学配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产生的水化热,严格制定施工流程,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结构荷载的均匀性,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后,同样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与湿度,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满足其特性。
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水泥水化热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等组成的一种混合物,其凝固后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承重能力。其中,水泥是混凝土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水泥与水充分搅拌后,水泥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热量上升,此时散发的热量被称为水泥水化热。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之后,其体积较大,导致端面系数增加,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的发散出来,导致热量在混凝土内部逐渐累积,内部温度大于混凝土表面温度,致使内外温差过大,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2自缩反应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表面会在硬化的过程中发生自缩反应,在自缩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相互影响,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自缩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消耗的水分大大超过了混凝土自缩值,导致混凝土表面收缩过快,进而引发裂缝产生。
3实施土木工程相关准备工作
3.1选择材料相关准备工作
配置混凝土主要需要一些平时常见的材料和一些调节性物质,其中最基本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骨料、水泥、水等,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属于调节性物质。为了达到施工对材料的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同时外加剂也需要符合质量要求。在制作大体积混凝土时,粉煤灰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外加剂主要是减缓缓凝土的收缩补偿作用,防止出现裂缝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调配混凝土配合比例
原材料的配比度是混凝土制作的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主要受混比例大小影响。混凝土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主要是混凝土配置比例不固定,施工环境、气候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制作,并且需要在施工前做实验检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只有结果可行才可以配比进行制作混凝土。设计人员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是水的比例,水比例大,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弱,相反水不利过小,就会出现堵塞问题,只有适合的水比例才可以。
3.3施工温度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混凝土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可以有两方面入手,一是施工,二是养护。第一,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尽可能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间进行控制,避免在早晚温差较大的环境中施工。在高温季节应对骨料降温,存放在棚下,使用低温水搅拌。在混凝土泵送时,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在泵管中缠绕草袋,并不断喷洒冷水降温,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必要时也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子,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差,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情况。第二,养护阶段。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根据内外温差进行薄膜的覆盖,有效地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保温保湿,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出现混凝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必须在两个星期以上,在内外温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终止。
3.4提升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对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存在施工细节不到位将会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进而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在拌合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粉煤灰、减水剂等外加剂,缓解混凝土水化热的同时,还能提高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最大限度的提升混凝土性能,使混凝土结构具备一定的抗裂能力,提高其抗裂水平。此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添加一些具备良好抗拉性能的材料,如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等作为配置材料,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
3.5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养护
混凝土结构浇注完成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凝固,在凝固期间应当采取一定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预防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工作人员可以对混凝土的表面多次抹压,这一步骤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表面的平整,减少裂缝的发生,之后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温保湿,将保鲜膜和塑料袋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在施工结束后加盖麻袋或者湿草垫,减少混凝土结构表面散湿散热的速率,使其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过度干燥的环境或者温度差过大,会造成混凝土干裂收缩,形成裂缝;定期洒水的方式也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完全凝固前维持保持表面结构的水分充足,避免了凝固过程中干裂现象对整体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需要在外围设置一定的提示标志,避免行人或者无关人员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踩踏或者磕碰,造成人为的破坏,通过一定的时间后等混凝土坚固即可拆除,减少裂纹的发生。
结语
总之,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与其他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必须更加注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流程。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加深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认识,应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有效地保障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结构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杨卓.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8):194.
[2]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3]陶金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3):210.
论文作者:吴炳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化论文; 裂缝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温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