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方安全咨询服务是国家倡导推广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如何做好该项工作,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学习总结。
关键词: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
市政工程除深基坑(槽)、高处作业、起重吊装、顶管等作业外,因工程特性也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如何进行市政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认识和具体应该控制的主要环节。
有限空间的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市政工程的有限空间包括各类井(电缆井、雨污水井、窨井等)、池(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蓄水池、腌渍池等)、地沟、暗沟、坑道、下水道、地窖、地下室等。
氧气含量低至10%以下的有限空间,人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气含量低至6%以下,人员可能发生猝死。有毒有害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人员中毒和意外爆炸事故,在全国范围内也时有发生。某市政养护单位在进行雨水井紧急疏通时,发生人员有害气体中毒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人受伤。深入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管理方面的缺失。
养护单位没有将有限空间作业纳入“危险源清单”,没有预控措施,企业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前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针对作业内容,对有限空间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或者未经本单位安全技术部门、技术负责人及建设、监理单位审查批准的,严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交底的缺失。
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现场带班的班组长和作业工人对于危险源和作业风险毫无概念,既没有携带气体检测仪和通风设备,也没有携带空气呼吸器或其它隔离式防毒面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企业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缺失所致。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所从事作业的安全知识,必须使作业人员树立“工作风险不明白不能做、不具备此项工作技能不能做、工作环境不安全不能做、没有监护人不能做,没有确保安全作业的工具不能做、没有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不能做。”的安全意识。有限空间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严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前未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和检测仪器、通风设备,严禁进行有限空间作业。
再者,现场盲目施救造成死伤扩大。
现场带班的班组长在首先下井的一名工人遇险后,错误的指挥施救,造成死伤人员增加。还是与企业应急救援管理混乱有关,缺乏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考核。对于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基层人员,施工企业在未组织应急救援培训演练,相关人员不熟知应急预案的内容,不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步骤,监护人员不掌握正确的处理和救护方法,是造成人员死伤扩大的根本原因。
最后,相关建设单位、行业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尽管该市政养护项目没有委托监理单位,从该养护单位中标开始的几个月时间里,面对市政养护单位如此多的问题,建设单位和监管部门竟然从未提出过整改要求,说明监管缺失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此次事故绝非偶然,但事故的教训却值得我们总结。那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还应管控哪些主要环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一、事前控制
(一)招投标阶段的管控
在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各投标单位的技术文件中必须具备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否则按照废标处理,或者评分是予以减分。
(二)工程开工前的管控
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必须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审查“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如果内容不全面,则坚决不同意开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事中控制
做好事前控制并不等于一切万事大吉,作业过程中的现场管控同样十分重要,甚至更为关键。管控重点:
(一)作业前准备工作的管控
1.对安全教育、交底和应急预案及演练的管控。检查施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监督施工单位组织应急演练,所有人员必须掌握应急逃生、自救、施救的步骤和措施。通过现场观察、问询等方式,验证施工人员对制度、规程和应急救援的掌握程度。
2.对气体检测仪器的管控。作业前应根据危害因素对有限空间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确认无风险后方可进行作业。通过核对检查仪器质量合格证或检定证书,通过问询的方式,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掌握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
3.对通风设备的管控。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保证自然通风顺畅,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方法,但严禁向有限空间输送纯氧通风换气。未采取强制通风的措施,监理人员有权制止施工人员下井作业。
4.对安全防护用品的管控。进入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部位或缺氧场所,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其它隔离式防毒面具,以防止中毒和窒息。
5.对监护工作的管控。监护人员必须到位,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使用联络设备(对讲机等)必须配备到位,并当场测试联络设备有效。
(二)对作业环境的管控
1.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进入潮湿、狭窄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照明电压不大于12V;当需使用电动工具或照明电压大于12V时,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
2.为防止其他人员误入,应在在有限空间的入口处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示牌。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3.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三)对安全技术措施的管控
1.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必须有可靠的联系手段,能随时保持联系。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用火、临时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许可证,所涉及的其它作业要按有关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存在交叉作业时,应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3.检查气体检测仪器、空气呼吸器或其它隔离式防毒面具,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并定期进行检定。空气呼吸器或其它隔离式防毒面具使用前检查是否严密,有无漏气现象。
4.检查施工单位在有限空间外的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材。
三、应检查的安全档案资料
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动火证
4.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5.安全防护用品质量合格证(等)
6.气体检测仪器的合格证或检定证书、使用说明书
7.应急救援预案及培训、演练记录
结束语
随着时代与行业的发展,尤其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国务院安监部门也加大了对安全事故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因此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安全管控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安全监理和第三方安全咨询业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践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论文作者:刘应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作业论文; 空间论文; 人员论文; 气体论文; 能做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