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研究_显著性差异论文

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中介论文,作用论文,教师论文,中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外语教学的特点,课堂往往是学生接触目标语语言素材、观察和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学习有关目标语及其文化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场所(束定芳、王惠东,2004)。能否在课堂上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外语教育目标取决于什么样的教师主宰着外语课堂(周燕,2010)。教师不但要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言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以适当的语言引导、点拨和监控,反馈学习行为,可以使学习者达到高一级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这种作用就叫做中介作用(赖定来,2004)。因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面临着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中介作用的问题。

二、中介作用理论与相关研究

Vygotsky(1962)认为,中介作用就是学习者身边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协助学习者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互动实现的。学习者身边起重要作用的人有父母、老师和同伴,这些人被称做中介者(转引自赖定来,2004)。

Feuerstein等(1991)提出了12种中介特征:(1)让学生明白意图:明晰学习任务和意图;(2)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3)超越当前目的:理解任务的深远意义;(4)胜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能力的自信心;(5)行为自控:培养学生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的能力;(6)树立目标:培养学生设定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能力;(7)挑战:激发学生寻找挑战和应对挑战的潜能;(8)认识变化:使学生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变化;(9)相信积极的结果:使学生坚信面对困难,只要坚持,终能找到办法;(10)共享: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11)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12)归属感:使学生感到自己属于一个团体和一种文化。

Chin(1990)对台湾50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后者认为“让学生明白意图”“胜任感”“行为自控”“共享”“个性”和“归属感”特别重要;“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不太重要(转引自Williams & Burden,2000)。

赖定来(2004)调查了18名高中英语教师和12名初中英语教师,结果表明,在中学英语教师的看法中,“让学生明白意图”“个性”“行为自控”和“归属感”比较重要;“树立目标”“超越当前目的”“挑战”和“认识变化”没那么重要。中学英语教师做法的平均分普遍低于看法的平均分,其中在“胜任感”“行为自控”“共享”“个性”和“归属感”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李晓菲(2012)调查了18名初中英语教师和26名小学英语教师,结果显示,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都有较高的看法意识。在看法上,初中教师在“让学生明白意图”“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四个方面高于小学教师,其中“超越当前目的”这一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八个方面,初中教师低于小学教师,其中“胜任感”和“归属感”两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做法上,初中教师在“让学生明白意图”“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行为自控”“树立目标”“认识变化”和“个性”七个方面高于小学教师,其中“让学生明白意图”“重要性”“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四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五项初中教师低于小学教师,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此外,杨华堂(2006)研究了27名师范专业英语教师,徐锦芬和李斑斑(2007)调查了湖北省五所高校的96名中国英语教师和42名外籍教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温晴(2011)调查了浙江省五所大学的45名英语教师。

由上可见,以往的研究已经涉及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英语教师,但是对比研究还不多见。为此,笔者调查了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做法,以便了解两类教师群体的特点。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师各自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他们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情况怎样?各自的看法与做法之间有无差异?(2)中学与小学教师之间对中介作用的看法、课堂实际做法两个方面有无差异?

2.研究对象

中学共调查了广东省5所中学,江西省4所中学,共收回有效问卷89份,其中高中教师42名,初中教师47名(男教师28名,女教师61名)。教龄从1年到32年,平均教龄8.2年。

小学共调查了广东省5所小学,江西省3所小学,共收回有效问卷75份(男教师10名,女教师65名)。教龄从1年到32年,平均教龄7.7年。

3.研究方法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Williams & Burden(2000)根据教师中介作用的12个特征编写的问卷,将10级量表改为5级量表。问卷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调查教师对12个维度的看法;第二部分询问教师对12个维度的实际做法。定性研究是在9所中学中随机选取3名教师(T1,T2,T3),在8所小学中随机选取3名教师(T4,T5,T6)进行访谈,每名教师单独访谈30-40分钟。

4.数据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通过T检验,分析中学与小学教师各自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他们在课堂实际教学中的做法有无差异;通过T检验,分析中学与小学教师之间对中介作用的看法、课堂实际做法这两个方面有无差异。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中学与小学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他们的实际做法之对比

表1呈现了中学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的平均得分和做法的平均得分,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和P值。

从表1中可看出,中学教师对各项看法的平均值都在3.5以上,这说明中学教师对教师中介作用的意识较高。其中“胜任感”“让学生明白意图”“行为自控”“相信积极的结果”“归属感”和“共享”被认为比较重要,这与赖定来(2004)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做法的排序基本与看法的排序一致,但其中“认识变化”和“个性”的平均分低于3分。“认识变化是一种自主管理学习的策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觉得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与考试也没什么关系”(T1)。“学生的个性,我理解为学生有不同于别人的成熟的思想,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独到的成熟的思想。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教与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西方思想的传导”(T3)。

做法的平均值全部低于看法的平均值,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有时想法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面临现实的压力,比如教学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学习动机都会影响老师的发挥”(T2)。

表2呈现了小学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的平均得分和做法的平均得分,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的T值和P值。

从表2看出,小学教师对各项看法的平均值也都在3.5以上,这说明小学教师对教师中介作用的意识较高。12项中“让学生明白意图”分值最高,其中除“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外,其余十项全部高于4分。“对于‘超越当前目的’,这点我觉得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你跟他讲那么多空洞的道理是很抽象的。与其讲那么多空洞的道理,还不如完成好这个学习活动的话,给两块糖果来得实在,孩子们也更喜欢这种方式,自然就更积极地去完成学习任务”(T6)。“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认识变化’则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主性,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T4)。

做法的排序基本与看法的排序一致,在做法上也是“超越当前目的”和“认识变化”的平均值较低。做法的平均值全部低于看法的平均值,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小学教学中,很多方面的做法主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孩子的年龄段不一样,兴趣点也不一样。实际上我们的中介作用就是确保教育的有效性,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引导孩子健康的人格发展。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所说,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叫做守望,能够真正领悟守望的含义,掌握这个度,你就真正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教师”(T6)。

2.中学与小学教师之间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他们的实际做法之对比

统计结果表明,在看法上,中学教师在12个方面都低于小学教师,其中“个性”“让学生明白意图”“共享”“树立目标”和“挑战”五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选拔方式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教师的努力更多地体现在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程训友,2011),中学教师体现得比较明显。

另外,统计结果显示,在做法上,中学教师在“重要性”“共享”“个性”和“归属感”四个方面低于小学教师,其中“共享”和“个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中学教师在其余八个方面高于小学教师,其中只有“胜任感”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考试的选拔导向是目前影响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主要因素(程训友,2011)。“对于培养学生的胜任感,我觉得很重要。从自己的教学经历来看,说实话,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教师恐怕很难做到,因为自己都要去学习去实践如何上课,如何调整教师的正确位置,自然实施起来有点困难。但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对教师的引导角色把握得恰如其分的话,实施起来就要轻松得多”(T5)。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对于教师中介作用都有较高的意识;在看法上,中学教师普遍低于小学教师,但在做法上,二者各具特点;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都存在实践做法水平低于意识看法水平的情况。

以上结论也带给我们几点启示:

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问题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师研究的目的是要在实实在在的教学环境中产生有价值的变化,即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以及人格的完善(吕乐、戴炜华,2007)。首先,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发现问题必须去解决,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总结和反思,那么这些问题就可能恶化,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第二,教师要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办人口大国的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缩小班级规模,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精力来研究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现实中不断探索,在适应中不断突破。“大班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层次也较多,因此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输出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Daily Report和Brainstorming两种活动正是利用了大班充足的学生参与度,才使其在整整一个学期或学年中始终保持一定的魅力”(孙卓人,2010)。

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在学习中反思与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增加在教师教育上的投入,改变教育模式,增加语言能力培养的强度,同时鼓励在基层教学单位创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周燕,2010)。在学习中教师要结合实际,不断自我反思。外语教学方法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特色,而且要充分考虑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及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灵活多样(外语教学“一条龙”改革研究课题组,2002)。

标签:;  ;  ;  

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研究_显著性差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