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李鸿兰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6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并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护理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最不容忽视的疾病类型。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有效、优质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1]。本文给予心血管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较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科学、专业诊断,确诊为患有心血管内科疾病。②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知情且志愿参加本次研究。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6±6.3)岁;疾病类型:高血压31例,冠心病21例,脑出血患者8例,心力衰竭患者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即: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简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饮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嘱咐患者休息,予以吸氧,观察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 即:①患者入院后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接待,介绍院区环境,区域功能,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检查,消除患者出入院时的陌生感;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充分收集患者资料,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优质护理方案,方案制定后由护士长负责安排实施,确保患者住院期间护理的连续性。②护理人员应听取患者意见,尽量为患者营造满意、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整洁,定期为患者更换病号服、床单,定期开窗透气,保证适宜的温湿度;在患者进入病房后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医生、护理人员配备,常规监测、抢救设备的使用,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用药常识,治疗要点。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性,以提高治疗配合度与积极性。③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多属于严重疾病类型,对患者危害较大,多数患者会担心病情发生进展,造成严重后果。长此下去,心理难免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抑郁、暴躁、悲观等负面情绪,不但影响治疗效果,严重者会使病情发生恶化。护理人员应当在与患者日常交流中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度的干预措施,帮助疏导不良情绪。可以运用宣泄法,让患者悲观失落的情绪得以宣泄。也可以运用升华法,以多种娱乐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患者的表达与诉求,护理人员要予以理解、尊重,增加护患间的信任感;可以集中多个患者进行互动,加强患者间的沟通,利于患者交流治疗经验,相互鼓励,坚定对抗疾病、战胜疾病的决心。④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进行饮食,注意营养摄取均衡,食物选择遵循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原则,禁食辛辣类食物,以减轻心脏、胃肠道负荷;保证患者治疗期间充分的休息,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运用适当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入睡;患者病情好转后遵医嘱进行适度活动,活动强度应循序渐进,杜绝剧烈运动;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以问卷形式调查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6.84%;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68.42%;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多数具有突发性,严重性,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极为严重[2]。除常规内科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调整生理、心理状态,提高认知度与治疗积极性,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3]。而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强特殊性,难度也较大,传统护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多体现为护患关系不融洽,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满意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效率。因此,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给予患者包含心理疏导、环境护理等全方位的优质护理,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体系与医疗技术的完善而产生的新型护理理念,也是全新的护理服务模式[4]。其护理内涵以“人”为本,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将良好护理态度与个性化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在日常护理工作当中。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护理细节,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提高护理积极性;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生命体征的关注,重视患者情绪变化,根据患者自身状态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保证治疗、护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运用优质护理模式,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利基础,在通过加强缓解、心理、饮食等方面的优质护理,能够提高融洽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树立信心,提高治疗积极性,做到令患者满意,也是我院整体护理质量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任宇超,张岚,刘靖童.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浅析如何做好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J],当代医学.2013,19(20):119.

[2]高洁,高素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血管患者实施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429-430.

[3]周萍.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4(8):287.

[4]梁晨景.社区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神经症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3(15):2164.

论文作者:李鸿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文_李鸿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