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宁(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公主岭市 1361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方法:选取100 例手足口病患儿,分析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并探讨相关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小儿手足口病1-5 岁的患儿占72%,以5-7 月为多发时间段,经治疗后有效率为88%。结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防止小儿手足口病蔓延,保障小儿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预防【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44-01
手足口病是小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性疾病,以患儿手、足、口等部位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水疱疹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少数患儿在患有此病后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较高,对儿童生命健康形成的威胁极大[1]。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是解除疾病威胁的主要途径。本次研究将着重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疾控中心在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共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若干,从中随机挑选10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性患儿68 例,女性患儿32 例,年龄在1-5 岁之间的患儿有72 例,5-10 岁的患儿有28 例。100 例患儿在入院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出现高热症状的患儿有41 例,中热症状的患儿有37 例,低热症状的患儿有22 例,同时伴随有口腔黏膜病变,手足口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和水疱。
1.2 方法对100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并根据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学特征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对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控制患儿病情进一步发展。积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监测,并严格落实消毒措施,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可给予维生素B、C 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若患儿出现严重的头痛发热、咽喉充血、精神萎靡、厌食等症状,需给予患儿抗感染补液或抗病毒药物,出现皮肤丘疱疹的患儿需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敷于患处,每日三次,以一周为一个疗程,条件允许的患儿可使用丙种球蛋白,以肌肉注射,对于体温过高的患儿给予托恩及泰诺等退热药降低体温。
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出现高热症状的患儿,采用温水擦拭的方法帮助其降温,体温偏高的患儿积极散热,并多喝温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嘱咐患儿于餐前餐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无法自行漱口的患儿则利用棉棒蘸上生理盐水帮助其清理口腔,为减轻患儿口部疼痛,实施维生素B、C 超声雾化吸入等方式,促进患处的愈合。勤为患儿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出现溃烂的皮肤,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触及皮损处,在出现皮疹的初期,可将炉甘石洗剂涂于患处。注意饮食护理,以易消化、高蛋白、偏温凉的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对患儿的口腔破损处造成刺激。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学特征和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收集患儿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 对上述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本组实验对象中,发病年龄在1-5 岁的患儿占72%,5-10岁的患儿占28%,发病时间段以5-7 月为主,此阶段的发病率为64%,其他月份发病率为36%。20 例患儿病情较为严重,选择住院隔离治疗,占20%,其他患儿均为门诊留观治疗或居家治疗,占80%。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干预后,88 例患儿病情出现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改善,12 例患儿病情无变化,有效率为88%。
3 讨论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所引发的皮肤感染性病症,多发于幼儿群体中,并且少数患儿的病情可呈快速发展,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发现年龄在1-5 岁的患儿占72%,5-10 岁的患儿所占比例为28%,说明小儿手足口病以1-5 岁为主要的感染发病年龄阶段,但在各年龄均有发病的可能。根据发病任何时间段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7 月的发病率占64%,其他月份发病率为36%,说明小儿手足口病在任何时间段均可发生,但是基本以夏秋两季为高发期[2]。本组患儿中,住院隔离治疗的占20%,80% 的患儿为门诊部留观或居家治疗,说明此病病情严重的患儿占少数,以轻型为主。
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在任何年龄阶段和任何时间段均有发病的可能性,所以加强预防和控制十分必要,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落实:3.1 及早切断病源切断病源是控制小儿手足口病传播蔓延的关键,所以各医疗机构应针对此病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集体对疑似病例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一旦确诊应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并对患儿临床资料做好详细登记和报告,留待检查,时刻观察患儿身体变化情况,并将病例交由当地疾控中心进行仔细处理,以及时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3]。
3.2 加强消毒隔离对患儿的生活区域和生活用品加强消毒,相关物品、治疗仪器使用消毒液擦拭,患儿玩具、书本等经紫外线时常消毒,在手足口病区和门诊部设置相关标志物,将病区充分隔离[4]。
3.3 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可设置宣传栏或利用广播等方式向患儿家属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并加强对家属的家庭教育,增强其认知程度,使其形成强烈的疾病预防意识,在发现病情时保证能够及时接受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蔓延。
3.4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保证其能够充分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能在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并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3.5 提高患儿身体素质补充患儿营养,增强其运动量,以此来提高患儿的身体抵抗能力,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侵袭。
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防止小儿手足口病蔓延,保障小儿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袁春霞.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干预对控制流行性的效果分析[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9-10.[2] 杨慧敏.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治探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7):26-27.[3] 邹培明. 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疾控方法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295.[4] 张晓景.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教和护理措施[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683.
论文作者:王宁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病情论文; 措施论文; 时间段论文; 公主岭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