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宋志涛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宋志涛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可以培育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感悟文章的核心,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阅读 教学

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是高年级教学的灵魂。阅读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读”“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要重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变成了无源之水。

1 读———阅读教学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指导学生诵读,特别是用心灵去读,去倾听,去倾诉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使感悟———在诵读中突现。

2 读———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学生作为读者,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是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最重要的是贯彻多读、少讲的阅读教学思路。让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读———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地方法,引导他们读好文,让学生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灵相融”。所以教师要围绕朗读要求,加强指导和训练。一般课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理解内容,领悟方法,学习运用。包含感情的课文、段落,必须让学生读出情,进入境,品出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是说,在读叙事性文章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文章中,尽力将自己的情感贴近文中主要人物,去感受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理解、感悟其含义。

4 读———阅读中思考、质疑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质疑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质疑,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提出质疑,说明会读书会思考了。思考与读书联系密切。读的过程就是把读物上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个体语言的过程,只有边读边想,才能达到这一点。所以,会读书的人自然会思考。会思考了,自然能提出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要视情况灵活处理。有些浅层次的问题不必解答,由学生自行完成,而深层次的问题、重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读书时讨论,还有些与本课教学目标联系不大的问题,可放到课后,让学生探索解决。5 读———学会默读,学习质疑,发展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提出疑问,就是“质疑”。因为初学质疑,要求不高,只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不理解的地方”,就是不懂的地方。不管是词语、句子、段落、标点,还是画面,凡是不懂,都可以提出来。教师不要做任何限制。这是质疑难的起步阶段,虽然简单、容易,却是学生理解和感悟的关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吗。“质疑”与思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会思考的人难以提出问题。思考与默读联系密切。默读的一个优点就是有利于思考、有助于理解。默读的过程,是把读物上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个体语言的过程,只有边读边想,才能达到这一点。所以,学会默读,就是学会思考。会思考了,自然能提出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要视情况灵活处理。

有些浅层次的问题不必解答,有些可让学生解答,而深层次的问题、重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读书讨论,还有些与本课教学目标联系不大的问题,可放到课后,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一般来说,学生在预习或初读阶段,会提出不少不理解的新词、难句。教师不必让学生一个挨一个去弄懂,可以有选择地讨论几个。有些新词上下文一看就可以弄懂;有些学生初次遇到,似懂非懂,多读几遍就能“猜出”它的意思;有些词语的特殊意思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要多做引导,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有些用法能引起学生强烈质疑的,教师要因势力导地让学生讨论、辨论。精读阶段,学生会提出一些接近训练主要内容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联系前后文读书理解、分组讨论,适时引导到对关键问题的理解。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去解读课改的新理念并付诸实践。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创新,加强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注: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科研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研究论文】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院堡乡中心校

论文作者:宋志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考论文_宋志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