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与探究①
江 艳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安638500)
[摘 要] 通过实践发现,特殊儿童越早介入康复训练,就越能促进他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其中学龄前特殊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短期目标看,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使特殊儿童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学习;从长远目标看,它可以缓解国家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切实解决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问题非常重要。
[关 键 词] 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在《七维教育支持中心特殊教育辞典》第二版中狭义地理解为,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障碍儿童”,包括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类型。为了让残疾儿童适应生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在2015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20%。截止到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群的应有之权、发展之需。
一、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现状
(一)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康复训练机构有私立的和公立的,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是私立的,私立机构的办学往往以营利为目的,事事处处追求效益,教学设施的购置就会受限。[1]很多较贵、较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不会购买,从而导致康复训练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陈旧或不达标。部分私立康复训练机构由于资金不够雄厚,导致资金投入较少,从而购买的或租用的康复训练场地较小,又由于资金少,先进的康复训练设施、设备购买较少甚至没有购买,从而使康复训练条件较差。另外,国家对这些康复训练机构的资金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康复训练机构仍然存在。
(二)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模式
康复训练机构为了让家长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训练效果,于是在制定康复训练时往往关注的是障碍的矫治,如听力残疾儿童的听力语言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肌能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缺陷行为的矫正等[2]。学龄前期是认知、语言、运动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很难达到各种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了。[3]因此在学龄前期如果仅关注特殊儿童的障碍矫治,而忽视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就会让这些特殊儿童在其他方面发生障碍,从而使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加重这些特殊儿童障碍的程度。
该电影产业大数据可视化Hybrid App共划分为首页模块、电影模块、影院模块、数据模块、个人模块五大模块,系统功能结构模块如图2所示。
首联中瀑布从“元化”之中来,尾联又使瀑布成为落入人间的银河,再一次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而颈联和颔联短短四句话中写如同白练的水幕,如雷的水声,又有松桂树木和云霞的衬托、点缀。几个简单的物像就将整一个瀑布勾勒出来,好似一幅写意山水。这样的写法虽非精细的描摹但已经将清新秀丽的江南山水刻画出来,可以说是唐代山水诗最后一抹余晖。
(三)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教师
“康教结合”的康复训练是以生活能力训练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康复训练模式,主要是将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康复与教育相融合。教师在组织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应当注重结合具体的内容融入现实生活中,通过结合日常的生活情景,带入孩子的情感,促进他们能够形成更好的认知,提高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5]例如,在美术课程中,特殊儿童通过画画技巧训练,在掌握各种色彩知识、描绘技巧的同时,也发展特殊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手工课程中,不仅学到了手工知识,还通过描线、涂色、剪贴、揉搓等精细动作训练,提高特殊儿童的观察能力及手指活动能力。第二种情况就是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情景。例如,对语言发育迟缓的特殊儿童,在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时,引入生活中的常见情景,认识水果、蔬菜,唱简单的儿歌。对动作协调性障碍的特殊儿童,在进行动手能力和协调性康复训练时,引入生活中的剥豌豆、切菜、揉面等常见情景。不仅达到了康复训练的目的,还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康复与教育的相互促进,使特殊儿童的智力、日常生活的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及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等全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四)学龄前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
学前期是残疾儿童功能缺陷矫正的关键期,[6]因为学龄前期是人的语言、认知、身体动作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视力障碍的特殊儿童的定向行走训练、智力障碍特殊儿童的认知能力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等,这些专项训练对每一类特殊疾儿童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进行这些专项训练的时候,同时还要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所以在对特殊儿童的各类障碍进行专项康复训练的同时要兼顾到其他方面的发展,努力使特殊儿童障碍得到全方面的康复训练,使特殊儿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如果在康复训练的时候只强调障碍的矫治,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可能会造成不仅障碍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治,而且应该发展好的其他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因此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针对特殊儿童存在的主要障碍或问题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同时需要针对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例如,听力障碍特殊儿童的专项康复训练是听力语言训练,与此同时还要对特殊儿童进行认知能力、肢体协调性能力、情绪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对肢体障碍的特殊儿童其专项训练主要是进行受残肢体训练,防止部分肌肉萎缩、关节变硬,在重点专项康复训练的同时,也要充分训练其他健全部位,以有利于身体的协调发展。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各方面的能力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发展不好一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康复训练的时候有所偏重但不能有缺失,全方面的康复训练更有利于特殊儿童缺陷的补偿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解决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问题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康复训练机构,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实现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全面免费
国家实施增加对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政策倾向和资金投入等措施。特别是对民办的康复训练机构,一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还要进行资金扶持。同时要加强对康复机构的监督,从康复训练机构的救助机制、管理、服务水平到救助档案、评估、救助资金等管理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康复机构规范化服务水平,达到理想地开办康复训练机构的目的。
(二)实施“康教结合”的全面康复训练模式,注重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全面发展相结合
康复训练机构招聘训练师难,招聘专业的康复训练教师更难,因此招聘人员时准入门槛低,在岗的康复训练教师的学历层次大都是大专或以下,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背景较复杂,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素质一般较差,康复训练教师的流动性大,质量很难保障。
随着各种康复技术、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改进,特殊儿童经过康复后回归主流社会的数量越来越多,尤其体现在听障儿童这一类型上,由于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的投入使用,使很多特殊儿童能够像普通学生一样上学、生活。[4]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家长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并不全面。例如,对言语障碍的特殊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能够基本发音,基本满足日常交流后,某些家长就满足于现状,可能会因为自身工作原因或家庭经济原因等,不再继续为孩子进行下一步的康复训练。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对动作协调性障碍的特殊儿童,部分家长过分依赖仪器的康复训练,而忽略家长在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
(三)大力培养专业的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师,提高康复训练教师的综合素质
专业的康复训练教师是学龄前特殊儿童进行有效康复训练的重要保障,国家应从各方面提高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在有康复专业的院校或是特殊教育的师范院校开设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相关课程,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特殊康复训练教师。还可以通过现场培训或者网络培训的形式,不断提高现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及专业技能,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扎实,专业技能更娴熟,更好地为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服务。
(四)加强与学龄前特殊儿童家长的沟通,促进学龄前特殊儿童形成长期、全时空、有效的康复训练
父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父母亲也是特殊儿童最好的康复训练教师。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不仅是康复训练教师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一方面,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并且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康复训练,从而会使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另一方面,家是最和谐、最温馨的康复训练场所,可以消除特殊儿童的防备心理,轻松愉悦地接受康复训练。所以应该让学龄前特殊儿童家长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庭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使学龄前特殊儿童无论是在康复训练机构还是在家里都可以随时进行康复训练,通过长期、全时空、有效的康复训练,不断强化,巩固训练效果。
特殊儿童是被折翼的天使,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更加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通过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他们,减轻特殊儿童的各种障碍限制,改善特殊儿童的身心功能,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给特殊儿童及家长带去希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付忠莲,胡金秀,刘明清.学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有效实施的支持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9):119-121.
[2]周海旺,高慧.上海市残疾儿童医教康复结合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1(8):67-72.
[3]万慧颖.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补偿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王静静.论与家长沟通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J].素质拓展,2018(9):58-59.
[5]姚静.拓展资源,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41-42.
[6]梁纪恒,王淑荣,吕明.“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学前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1(211):11-14.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60-02
①本文系2019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四川省特殊教育发展中心)立项课题“高职康复专业中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课题编号:SCTJ-2019-C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江艳(1986—),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编辑 赵瑞峰
标签:学龄前论文; 特殊儿童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