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黄明甲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黄明甲

防城港中港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防城港 538001

摘要: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工程建设的重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国家、投资体制、工程建设和运营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指导思想,涉及到各个工程领域以及知识工程和工程管理等。它不再是传统的质量、成本、进度等三位目标的核心,而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将成本的质量、成本的控制和成本进度作为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另外,相关人员对工程竣工后的健康状况、价值工程的变化规律和功能下降等方面的研究也缺乏基本的认识,导致大量非理性和不科学的问题以及事故的发生,甚至出现不合理的工程行为。鉴于此,通过优化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进一步加强管理者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明确工程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寿命期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系统管理思维是一种十分系统的管理思维,这种思维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都有分析,各个环节的因素包括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像这种比较全面的分析就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研究方向也比较多元化,其中涉及的多种因素都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研究的重点,对于这些问题的单一研究的组合就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全方面的研究分析。为了保证有良好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建设方面应建立一定的制度,在管理方面应该对管理进行更加强化的管理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建设方面应该以工程全寿命期作为管理的指导,让管理更加合理化系统化。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有了正确的指导方向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良好的发展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顺利有序的进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提出更好的要求才能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

2 工程管理既有问题分析

2.1 管理过程局限于建设阶段

受传统管理理念限制,大部分工程管理人员在对建筑项目运作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只会将管理的重心局限于项目建设阶段,对全寿命期管理模式了解知之甚少,并没有以系统的思维来看待整个建筑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所以在工程项目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等等,这不光会导致工程建设工期的延迟,还容易给后期的维护与运营带来一定不良的影响,也会给相应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2 管理思维过于片面化

就现今工程界项目建设的管理者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思维模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也只是简单地将工程套搬到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并没有形成以工程实况与特征为导向的思维管理模式。在该管理思维之下,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将产生模块化的分离,工程管理工作也将难以连续开展,且相应工程管理者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也仅仅是简单地从阶段性出发,过于重视局部的利益,这就会给整个工程整体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埋下不良的安全隐患。

2.3 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在传统管理思维束缚之下,管理模式自然也就难以得到及时革新。现今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只重视工程质量,而忽视其安全性指标及经济效益或是只重视经济价值的现实问题。同时,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交互较为困难,大多数工程仍旧以人力式资料记载整合的方式保存与传递相应的数据信息资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由于工程建设环节中交叉内容较多,而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未以系统的思维对其进行合理管控,所以参建各方容易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且推卸责任问题极为严重,这也是制约工程质量及效益提升的重要管理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究

3.1 工程全寿命周期系统分析

对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来讲,工程建设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利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创造出来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定居、商业活动、开封等。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其一般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建筑物、设备系统等,由各个合理的部分科学性组成,具备一定的功能价值,满足建设要求、质量等建设指标。通常工程处于一定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种环境下,建设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对外界环境来讲,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产生影响。其中,系统环境作为边境条件对工程系统产生影响,系统环境是全寿命期的会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的总和。任何工程系统,任何阶段都会存在一个系统环境中,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会对工程系统产生影响,工程系统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工程系统需要外部环境提供原材料、劳动力等,这些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工程系统同时也会产生废旧的建筑材料等,这些也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工程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合作,需要对两者之间进行系统稳定平衡。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

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方法是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基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了许多部分,如:策划决策、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后期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层考虑,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对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个系统在全寿命期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工程管理进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工程管理相比,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面向工程系统的科学合理的系统过程。它从工程系统大局出发,不仅局限于工程的阶段和工程的专业。在整个管理周期中,构建集成化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应用各个学科在工程管理中的特点,集合施工主题方、政府、社会等对工程进行监督。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科学体系下的产物,在工程理论和实践上面对传统工程理论都有极大地优势。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设计多时期、多關联方、多专业学科、多因素等的“复杂”管理,因此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全寿命期的主要任务。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交叉影响,也给协调增加了难度。在协调时,应该以系统整体目标作为主要考虑要素,以结构合理、功能整体完善左幅辅助考虑要素,统筹兼顾,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巨大优势。其中,应该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或者战略性的对一些因素进行放弃,合理科学地进行协调。

3.4 完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实际上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可以说其是传统管理系统的升华,工程管理系统完善了传统管理系统的不足,加强了对于施工整个过程,包括对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的价值,应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工程寿命期管理时,每部分的管理是不同的。工程寿命期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其所应用的理念,思想都是现代化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对工程整体的管理,而不是任何一部分,一阶段。

结束语

工程管理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与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这对于工程质量后期的维护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简要阐述了传统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和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架构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总结了工程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工程全寿命两种新型工程维护思维的创新方式,以推动我国工程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

[2]刘燕.成虎.工程专业学科体系统一性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4):52-55.

[3]刘国章.系统思维与现代管理[J].系统科学学报,2010(2):33-37

论文作者:黄明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黄明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