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论文_陈帝华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论文_陈帝华

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我国乡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就是农业,同时还是乡村人民从事的主要行业,对我国乡村建设历程进行研究,根据农业经营方式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乡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进行研究。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效率以及组织形式的改变能够对乡村社会生活方式造成直接影响,其中包含有家庭分化、移民以及社会权利结构调整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乡村规划的内容,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视角,并探讨了建立规划组织管理机制、确定乡村规划步骤等调整产业结构策略,从而推动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和谐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水平,且需要多个方面共同联系发展的长远工作。根据建立乡村发展规划并完善各种综合规划项目以及管理机制,建设文明的现代化乡村。要从本质上改善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面对的困难较多,需要展开新农村建设战略。首先就需要推动现代生活方式并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加强农业发展力,从而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发展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方向。

1 乡村规划主要内容

乡村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遵循我国有关规划文件,按照我国各个省市本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政策法规从而保障能够实现乡村规划的整体目标。乡村规划不但要达到推动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要提升农村生活水平以及收入,保证乡村特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

1.1乡域规划

将乡村的发展规模及具体职能进行明确,规划政府驻地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确定规划期,规划其中的人口规模以及人口分布,确定乡村产业发展目标,规划有关生活服务设施、生产设施等不同空间布局,确定基层村和中心村间的关系,规划村庄集约建设实施方案及建设目标,统筹规划乡村建设当中的公用工程设施、道路建设等,从而达到便民、防灾以及保护历史文化等需求。

1.2场镇规划

规划乡村不同用地的布局,确定道路建设标准,了解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水体保护区间,规划防灾减灾防疫系统及环境卫生系统。确定特色文化以及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内容,规划历史文化街区、建筑以及特色风貌保护关键区域,建立有关保护手段,采取管线综合管理,对管线建设的容量合理确定,规划共用工程管径、管线位置和工程 设施的用地界线。

1.3村庄规划

乡村村庄规划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与乡村资源情况以及居住情况结合,同步编制规划乡村,为了使村庄的原生态风貌能够得以保留,不规划聚居户数少并且保有原生聚落特色的村庄,可规划交通条件及聚居条件较佳的村庄。村庄的规划需要通过村民的意愿,实施硬性规定以及柔性标准的手段展开规划工作,规划的内容包含村民住宅、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景观绿化、道路交通以及历史文化保护等内容。

2 基于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手段

农业在乡村产业结构当中是基础产业,农村大量劳动力被占用,非农产业一般包含有农业生产服务生产资料供应业、农产品销售业、运输业和建筑业、商业服务业。要想更好地推动乡村经济发展,那么就需要对乡村建设的关键内容进行调整,直接影响到乡村规划,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其规划方法手段有下面几点。

2.1设置规划组织管理制度

乡村需要建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规划管理及监察执法人员,培训规划管理人员,从而能够让它们有较佳的素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需要对规划编制进行严格审批。且强化执行力度,不可在未编制的村庄规划审批建房,并管控农民私自建房问题。设置村级规划建设队伍,建立乡镇、城市的规划检查网络,杜绝违法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明确乡村规划原则

调整产业结构的情况下,规划乡村需要按照下列原则:第一,保护生态环境。乡村规划不但要基于乡村经济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产业发展及生态保护能够共同协调发作战。规划设计乡村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树木、绿地以及河流的原貌,建设赋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第二,社会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规划乡村要秉着科学发展观,按照具体情况对村容村貌进行改善,根据乡村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和其文化共同结合建设出现代化的新农村,比如乡村可注重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当地现有的生态资源带动大量城市居民前来农村旅游度假,提高乡村经济,并增加农民收入,使城乡人民之间能够更密切地交流并互相融合从而能够推动社会更加协调地发展。第三,以人为本。规划以及开发乡村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让乡村建设能够符合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及物质需求。规划的乡村需要能够处理农民生活当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农民需求以及建议,尊重民意,尽可能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农民利益。

2.3确定乡村规划步骤

调整产业结构视角中的乡村规划需要通过下面四个步骤:其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目前乡村的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计划,实地考察典型村庄,明白农民意愿,通过和村民以及村干部进行交流,了解最真实的有用资料。其二,对村庄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乡村的自然资源以及地形地貌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内容,对乡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发展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其三,建立村庄发展战略。按照已有的资料,对区域范围中的村庄数量、空间布局及人口规模进行系统研究,对其中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发展的潜力和优劣条件进行结合,建立村庄发展战略。其四,明确乡村空间布局体系。遵循保护耕地的原则,明确各种产业发展的用地布局以及基层村和中心村的人口规模、用地需求和村庄性质,建立建设中心村标准。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安排,按照共享共建的原则,防止由于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

2.4明确规划重点

规划村镇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可根据当地产业基础,完善建设交通干线,将集镇为中心且主体为中心村的三级镇村体系,从村庄布局规划上来说,将粗放型村镇模式进行改变,对一般聚居点及中心聚居点进行合理的布局,从而能够让聚居点成为网络状的空间布局,从规划交通上来说,骨架为乡道,建立方便快捷、功能完善且各种交通形式相互结合的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提高更好的交通条件于乡村发展。从基础设施规划上来说,需要统一规划排水设施、电力设施以及通讯设施等,从社会服务设施规划上来说,需要设置文化娱乐室、便民店以及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

3 结语

为了使乡村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良好的提升,那么就需要优化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从而能够形成集工业、农业、交通物流运输和商业服务等各种产业相互协调的产业发展形式。乡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中,需要根据此地区的总体规划作为依据来对乡村进行规划,从具体情况出发,展开科学的乡村建设,明确集镇规模、形式,对土地的用途合理布局,促进社会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达到设施齐全、经济繁荣以及文化发达的目的。这就要求有关规划工作者按照当地发展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安排规划工作,并提升自身的规划管理知识水平,运用于乡村土地规划工作中,探讨最佳的规划方式,从而带动该区域农村的经济水平以及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艳军,朱佳佳,伍世代.新农村建设要重视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J].乡镇经济,2009(5):42.

[2]贺 勇,孙佩文,柴舟跃.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2(10):19-20.

[3]毛旭东.试论我国乡村规划现存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65-68.

[4]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1.

论文作者:陈帝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论文_陈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