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

庞翠琴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虚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获取渠道,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本文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生 学习特点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规模化建设以及标准化应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业已实现立体式信息化了。可以说信息化已走入学校、深入课堂了。不光是地处经济发展区的中小学信息化了,就连不少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其中小学也在努力向信息化迈进了。可以说中小学信息化不仅是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更是一种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之逻辑必然。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之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之内在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了多年,教育信息技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会高效率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状态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从教师的角色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学生还没有真正摆脱束缚和禁锢。

宜科参展“2018德国纽伦堡国际电气自动化展(SPS)”,主要展示了自动化及工业互联网两大技术领域的创新成就。在自动化方面,宜科始终以产品为出发点,坚持对产品进行性能改善和技术提升,部分自主研发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此次SPS展会上以传感器和被动连接系统产品为重点展示内容,这些产品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与升级,使其更加适应欧洲市场的需求,更具市场竞争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虚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获取渠道,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综合了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环境两方面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与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生在不断激活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应用软件来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消除了学生分科教学、分科学习的弊端,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知道,多媒体及网络最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反之,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照顾学生的差异,学生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学习环境的虚拟性

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多种器官参加,可大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多媒体网络平台覆盖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全部教学资源,集光、色、声、形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交融、虚拟现实的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构筑了教师物质与精神的全部。”“两袖清风”是任何时候教师所要奉行的,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大大丰富了“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导致了教育内容、模式、手段、方法甚至是教育理念的变革方面发展。电子板书、积件选择、课程整合是目前学生常用的几种信息技术学习手段,其中电子板书可将多媒体作为板书的补充,采用超文体形式对教学内容呈现过程进行管理;积件选择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学情形从积件中抽取某一片断进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课程整合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结构,实现对学科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真正价值。课堂学习中常常是几种形式综合运用,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使学习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

3.学习模式的团队性

首先,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以独具匠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已成为21 世纪人才的特有品质。创造性思维不是孤立的思维形式,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形成的。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分为:一个指针(发散思维)——用于解决思维的方向性;两条策略(辨证思维、横纵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策略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三种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与培养成人的创造性思维的。

4.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在常爱兰的哭声里,驮子把绑着周小羽的绳子解开了。驮子说,向妈妈认个错,认个错就好了。驮子把周小羽拉到常爱兰的面前,说,快说呀,说你错了,说你下次不这样了。常爱兰还在那里抹眼泪,一抽一抽的样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清朝的科举制度到近代的应试教育,教育者只重视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用一纸书卷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致使纸上谈兵者大有人在。即便是现在,在充分认识到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付诸于行动,也是教育者头疼的问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学习在多媒体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下进行,进一步体现了它强大的实践性。在节省时间与空间冗余进自然、探究社会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先进技术得以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探索的队伍中;而且有时因条件所限难以进行的发明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得以完成,弥补了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缺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总显得资源不足,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给学生布置他们能主动参与的获取、处理信息的学习任务,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网址或在局域网上为他们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

学生在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只要出现横向、纵向、分合、质疑的思维跳跃,强大的网络平台均能一一满足。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逐渐由流畅性、变通性过渡到独特性,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其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来说,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辅导员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公平正义,才能被同学信服,才能成为学生内心的榜样。针对一些辅导员道德素质低下的现象,学校必须严格控制,加强对辅导员的素质训练,确保学生权利平等。同时,辅导员应明确自身职责,学生才是其工作的主体,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作用。

其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养成起到了铺垫作用。思维不是凭空运行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形象就是载体之一,它是借助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的;思维也不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思维时指出:“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可见,任何一种思维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思维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对一些应用软件使用的同时,学员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了解、问题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问题结果的推理等一系列的逻辑关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在利用大量的、先进的技术手段还原、再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或从理论上不相关的现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空间被扩展,看待问题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最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成人学习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辩证思维能力。

“冰山原则”的另一特点是省略,这里所说的省略并不是传统创作中所用的含蓄手法,故意省略某些东西,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传统的省略是省略了情味和韵致,而海明威在作品中省略的则是完全不同质的东西——实体经验。海明威曾强调过:“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所以说,作家省略的“某一部分”必须是自己能够把握并且熟悉的,也必须是读者能够领会和理解的。只有这样,没有省略的文字才更具有表达的意味。读者看到这些文字,便能联想到没有直接描述的内容,使读者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

所谓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辨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总之,是两点论不是一点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另一方面也掺杂了许多不必要,甚至是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假设与问题的结果相互违背的现象,如何在复杂、矛盾的情况下理清思路,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是突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但愿能为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学生学习的实施策略有所帮助。

(该课题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0635)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中心小学)

标签:;  ;  ;  ;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