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勘察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应用分析论文_邓敬友

建筑勘察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应用分析论文_邓敬友

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 510080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工程对于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以及施工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时对施工现场的地基情况进行细致勘察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对于存在软土地基的区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极容易造成施工安全事故,或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勘察 软土地基 施工技术

为大力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建筑行业在当前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正因如此,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以及适用区域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尤以对建筑工程施工地区的地质条件的要求最为显著。软土地基对建工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存在软土地基的区域进行严格的建筑勘察,尽早发现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隐患。

一、软土地基的特点

对于软土地基的定义是根据地基中土壤颗粒的空隙度来进行判断的,当土壤颗粒的天然孔隙比不小于1.0、压缩系数小于或等于0.5MPa并且含水率较高时,便可将其成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较容易发生形变,外界渗入水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并发生膨胀,因此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建筑施工时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在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发生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具体来说,软土地基具有如下特点:

1、软土地基具有触变性

所谓触变性,顾名思义便是指当软土地基与外界力量相接触时会发生形变的特性。实际上,软土地基的结构较不稳定,受到强烈的外力震动或者剪力作用时,其内部结构会被破坏,从而使自身强度降低,发生碎裂或者侧向滑动。一旦发生这样的现象,地基的稳定性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常常需要对地基进行挖掘、钻孔等工作,加上上方施加了较大的重力,更为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2、软土地基具有流变性

软土的孔隙度较大,含水率较高,当存在较大的外力作用时,软土土壤颗粒空隙中的水分也会受到影响发生形变,改变周围土壤颗粒的排列位置与空间结构,进而削弱软土地基的稳定程度。如果施加的外力足够大,则会加速软土地基的形变速度,整个地基将会受到较大 剪应力,从而使软土地基发生横向断裂。

3、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

由于软土土壤颗粒中存在较大或较多的空隙,因而在受到强大外力时会使空隙中的空气被压缩,使整个软土地基的体积减小,密度增加。这种现象将会让软土土壤颗粒之间的应力结构被破坏,地基承载能力减弱。如果在这种地基上建设建筑物,则会让地基在建筑物的重力作用下发生部分沉降,从而使地基被破坏,让建筑物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4、软土地基的强度和透水性较低

软土地基的强度和透水性较低,由于软土的结构较为松散,含水量较高,加上透水性较低这一特性,使得软土地基无法将土壤颗粒空隙中含有的水分及时排出,很难让地基在规定时间内发生固结。这样的地基在工程力学上呈现出承载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剪应力的破坏等特征,较为容易发生侧向滑坡和边坡塌方事故。

5、软土地基具有不均匀性

由于软土地基的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无论是环境因素还是土层的沉积因素都会导致软土地基在不同层次或不同方位上存在不同的结构,这严重影响了软土地基的强度。由于建筑物的底面积较大,因此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较大的空间跨度,对于不同方位上的地基即使承载相同的外力,其结构上的变化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此便会使建筑物发生倾斜,不利于建筑物保持稳定[1]。

二、软土地基的建筑勘察

通过上文对软土地基特性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建筑工程的地基属于软土地基,则会对施工安全和建筑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工程力学性质较差的软土区域。如果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工程区域内的地基情况进行充分勘察,从而确定地基的性质,则很容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对于软土地基进行建筑勘察是建筑勘察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认真执行的一个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软土地基的建筑勘察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建筑勘察工作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存在的区域进行调查分析。如该区域的地形地貌、该区域内主要的岩土类型、软土的孔隙度和含水率等。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软土地基的形成条件、覆盖面积、纵向深度以及不同深度软土地基的性质差异等。

其次,需要定点钻孔探测软土地基的总体深度和分层情况等。一般来说,对于钻孔的设置不宜过于松散或过于紧凑。当前的工程项目中一般将钻孔间的距离设置在30m左右。至于钻孔的深度等其他参数则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确定。

同时,也应该对软土地基的各项工程力学参数进行测定,而这也是对软土地基建筑勘察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对于软土地基力学参数的测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其一是原位测定,其二则是异位测定。原位测定是指在施工现场对土壤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而异位测定则是指将从现场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检测。对软土地基测定的力学参数主要应当包括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形变状态如压缩指数、回弹指数等、透水性能变化程度如固结性能、等水力梯度等。

最后,在进行软土地基进行取样分析时,需要将原位分析与异位分析结合到一起。原位分析包括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分析可以有效减少为了取样而进行的钻孔工作,减轻了工作负荷。而且由于进行实验的区域就在土壤存在位置,因而所测定的各项数据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软土地基所展现的性质更为贴近。异位分析则主要是依靠钻孔来获得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以获得土壤的各项参数数据。钻孔需要在不同深度依次取样,也需要在同一平面的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只有这样才能够辅助绘制出精密的软土地基的应力强度三维图像[2]。

2、软土地基建筑勘察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该调查清楚软土地基可能对建筑施工以及建筑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除了软土地基成因、分层特性以及纵向、横向分布情况等,还应该分析清楚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能,以确定软土层自行固结的能力、流变性强弱等;分析软土层中不同种类软土构成是否均匀,如在土壤中的厚度、横向面积等;分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硬土层的埋藏条件;分析软土地基中基岩的埋藏情况、分布情况以及风化腐蚀程度等。

其次,应当确定软土地基建筑勘察的辅助工作。软土地基建筑勘察工作最为重要的便是需要工作人员认真细致的对软土特性进行分析,除了对建筑物范围的软土地基进行分析之外,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软土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都应该成为勘察工作的重点之一。由于建筑物对土层的施力同样会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层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可以有效防止周围土层由于地基范围内的土层发生形变、滑坡而受到挤压,一齐发生地质灾害。如果面对的土层条件较为复杂,则需要咨询经验丰富的建筑勘察人员或主动对照相关资料[3]。

三、结论

随着建筑工程领域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对于软土地基的建筑勘察工作的侧重点也发生了改变。除了简单的获取软土地基的相关数据之外,工作人员更需要注重数据的准确程度,避免由于错误数据造成的施工失误和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在选取软土地基勘探方法时,需要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的转变,在保证勘察结果准确的同时也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同时,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除了施工团队之外也需要与其他多方进行联系合作,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建筑勘察乃至其他勘察工作时,需要与相关的组织共同商议。如果因勘查工作不够细致而导致施工发生安全事故,也需要使用应急方案来进行应急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臧濛,孔令伟,曹勇,描述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累积变形的改进模型,[J],岩土力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17,38(2)

[2]马多锐,王赛赛,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Juamjusi Education Institute,2017,(1)

[3]吴家峰,土建工程软土地基病害及加固施工处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Construction Materials & Decoration,2016,(47)

论文作者:邓敬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  ;  ;  ;  ;  ;  ;  ;  

建筑勘察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应用分析论文_邓敬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