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之问
孙 锐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摘 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的科学理论,是我党迈向新时代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从经典的理论和现实实践的角度启程,提问“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卷,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所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回答。
[关 键 词] 新时代;课题;理论创新
理论为解决时代问题而生,理论应时代而生,伴时代而行。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每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的主题,也为解决不同的时代课题而产生新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为什么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的时代问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理论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接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体上解决了中国富起来的问题。
我国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新的时代必然孕育新的发展、进步,新的实践需要理论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前行。思想和时代是共同发展、相辅相成的,每个时代都需要伟大思想的领导,这样才能加快经济的发展,新时代,伟大的思想在实践中又会孕育出更为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指路明灯,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我国才能够快速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在引用马克思思想体系时,各个领导人都能够进行时代性的创新,不是简单的讨论经典体系,因此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铭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实践精神
在伦敦海格特公园马克思的墓碑上有这样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标志之作,文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的伟大就在于他绝不满足于用理论去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地去实践,真正试图去改变世界。也正是这一原因让马克思的思想成为永恒的经典思想,而马克思也成为改变世界的伟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马克思主义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前人类社会中最为先进的思想体系,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知识的基础,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丰富,形成了完善的社会发展理论。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有着实践性的特点,不只是书本上的空虚理论,而是能够切实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伟大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在人们解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所以能够在改造世界和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在《导言》里扣紧时代命题,是对时代命题作出的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把此文高度评价为“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著作的总导言”,对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指导和启发。经历了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在19世纪进入了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时期。但同时,伴随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资本家和工人矛盾尖锐化,从“卢德运动”到工人罢工、起义,劳资矛盾和阶级斗争方式发生了变化,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学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但解答不了存在的矛盾。欧洲工人运动迫切需要一门更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作指导。19世纪40年代始,马克思为了系统研究经济学问题,研读了大量文献,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宏著。马克思的《导言》指出“这一切答案都深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深植于经济生活的现实中”。《导言》就是为这本巨著所作的总导言,但该手稿在马克思去世后的1903年才发表。《导言》蕴含的思想价值历久弥新,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的坚持和发展
当δR=0时,将其代入式(17),可得到发射机的相关函数(correlation function,CF),即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再是单纯延续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引用的创新,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完成“中国梦”。现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只会毕恭毕敬地从马克思主义的这条长河中舀出水来,然后当作圣神,只管膜拜和供奉,却忘记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毫无生命力,也就无力指导现实世界。马克思生前一直反对把自己的思想当成经典或是神圣不变的理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创新更伟大的胜利而创造的最新理论。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环境的致敏原,并作用于遗传感性个体而出现的免疫自发出现异常所致。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出哮喘、过敏性鼻炎、血清中IgE增高、血液EOS增多等症状。虽然在研究中发现,孟鲁司特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但是在具体应用的临床应用中,许多学者并不推崇单纯应用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而必须要与抗组胺药、外用药等常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并且对于其作用机制等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坚持“从现实土壤出发”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变化展开准确分析,对人民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判断,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进行新的阐述。有言之,最好的继承是创新,最好的坚持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变化,透彻分析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新问题,继续坚持“两结合”的真理性原则,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开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正确选择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举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帜七十年,还把这面大旗帜举稳,并走向发展新阶段,让中国百年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梦想得以实现。这样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开拓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盲目崇拜,而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历史课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并身体力行、艰苦卓绝、不怕牺牲解决了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实践证明。1840年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如何解决国家独立和解放、人民富裕和国家繁荣两大历史性课题。无数仁人志士找寻国家出路,中国选择什么样的理论、选择什么样的主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都在不断找寻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法宝。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提供了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另一法宝———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中找到这一法宝,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从历史过程和实践成果凝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性质和思想根源剖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是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社会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如当年毛泽东同志所言:“一穷二白。”当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的政权的时候,世界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看好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70年的执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人民的温饱已经解决,科技、教育、医疗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保障基本已经实现全覆盖。中国共产党执政70年解决了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绩,更是一个世界奇迹!今天,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上已经交出了令世人惊讶的答卷。
今天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很少有一个国家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如何建设,我们也没有任何可知的经验参考。所以,我们从学习别人到自我找寻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这一过程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果,也历经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和失误。但不管是成功经验还是挫折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都是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第二个历史命题,即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找寻解决这个历史命题的法宝,中国人民付出几代的努力,经历中国共产党人几代领导人的艰苦付出。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人终于开始尝到生活富裕的滋味,梦寐以求的小康时代到来了,中国也真正昂首于世界的舞台。
四、新时代之问的答卷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一个历史性课题,即民族的独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取得的胜利,也是展示马克思主义从单纯理论变成现实实践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基础。我们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就必然会坚持和发展这一制度和道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坚持了马克思所强调的“从现实生活的土壤出发”,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土壤,对比分析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马克思“从现实生活的土壤出发”的精神,他对中国进入21世纪的政治经济发生的活生生的、鲜活的现实进行总结;对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压迫与侵略进行警示;对中国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进行赞美,提出了“新时代”的发展阶段判断。
党的十九大准确研判,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演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结论是基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基于改革开放的成果,人们基本的物质和文化得到满足后,在环境气候、社会保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后提出的;这一论断是中国从落后的生产力向先进的生产力迈进的转变中得出的;这一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
由数据可见,中午太阳垂直时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最大。太阳光垂直照射电池板时,光电转化效率最高。
马克思主义是强大的思想武器,它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这是一条真正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导下,我国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基础上,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答卷人。
其二,构建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是把握中国特色的关键。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和民族性格的实现方式与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独特内涵展现,是中国城市社会个性在世界性城市社会中的独特存在。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创新城市社会发展范式的出发点,是走出模仿逻辑困境的指南针,同时也是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精神根基,亦是城市社会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换的软实力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中共中央文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3]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09-28.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28.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中图分类号] D50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139-03
作者简介: 孙锐(1968—),女,汉族,安徽五河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编辑 赵瑞峰
标签:新时代论文; 课题论文; 理论创新论文;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