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国情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本源性优质资源,为造就实现中国梦强大文化力量增强感染力与说服力,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奠定优秀文化根基。高校应着力提炼家国情怀教育成果,形成优质特色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研发推进家国情怀教育成果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躬行体验式、思考式、娱乐式、创作式实践教学,建构家国情怀教育有效教学的协同创新模式,以增强家国情怀教育实效。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高校思政教学;价值;路径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蕴,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资利用的重要教学资源。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衍生出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家国情怀”,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的“家国同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倡导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的儒家信念。国人希冀国运昌盛,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与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紧密相连,也是历代中华儿女经历了无数的“国破家亡”悲剧后形成的集体历史记忆。由个人及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由社会进而到国家,由国家最终达及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礼记•大学》中有句经典名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奇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句话作为四书之一《大学》的总纲,是儒家思想中最为经典的思想之一,充分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思想,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可忽视中华民族血脉中家国思想的传承与重构,应发扬其优秀传统,融合现代文明、时代精神,重构当代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极强的指导意义,凸显了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
1.1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导向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思想内涵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的安定和谐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其中也包含家国一体的情怀理念。每一个个体在社会行为中都会产生自身的思想,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群体共识,凝聚为社会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实现,是取决于每个公民个体的行为选择与实践的。由此可见,将家国情怀这一重要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育,让其懂得注重自身思想内涵与道德修养的塑造,注重工作中敬业有责任担当。此外,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思想的精华与思政理论中提倡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起来,形成优秀教学资源,提供正确的教学导向。
1.2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优质资源
中国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成为民族发展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而众人形成的文化共识凝聚为文化认同。而国家要实现民族认同、祖国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各民族文化交融凝聚为文化纽带,实现文化和价值思想的认同。为中华儿女注入家国情怀的思想情感,渲染其内心情绪,激起他们的思想共鸣,构建优秀文明弘扬的不竭源泉。思政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文化理念,不仅贴合理论教学的价值目标,而且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载体。
1.3增强文化力量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家国情怀文化理念经过历代的沉淀,逐渐包含了爱岗敬业、讲究道德修养、诚信友善、有担当负责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能够在巨大苦难中获得重生,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靠的是个人淡视自身利益,超越私利,更多地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动态并为此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将个人的理想情怀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国家才能真正通过个人凝聚的强大力量而屹立不倒。思政课堂中注重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教学,通过振奋人心的历史案例,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大学生的心中印下家国情怀的烙印,促进文化力量的长效实现。
2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路径选择
2.1提炼家国情怀文化理念,构建特色教学内容体系
要让家国情怀理念深入高校学生的心中,教师构建特色教学内容体系,加深学生对这一理念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开展教学:一是调动相关政府部门以及高校专业研究人员共同探讨与研究,整合相关文化理论资源成果,为教学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二是在抓住家国情怀文化理论、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三是及时更新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研究理论;四是要将人物案例与精神与文化的启发结合在一起,逐渐挖掘与感染学生心目中的爱国情绪,将课堂有效转化为理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2.2研发家国情怀文化理论的专业教材
高校要想形成思政教学的长效机制,就要对获取的文化理论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与运用。而要想实现最大程度上的管理与运用,学生需要有专业的教材进行辅助学习。首先,要将相关文化理论资源形成架构明确的专业体系;其次,根据教学的进程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特色辅导读物,满足思政教学的需要。
2.3推进体验式、创新型实践教学
将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是付诸实践,在优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教学。要坚持实践教学创新性、多样化,形成独特魅力。推进体验式、创新型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认识。体验式、创新式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认识和感知,诸如指导学生阅读古籍、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革命地等,令其开拓视野,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通过征文或者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中得到身心陶冶与思想升华,产生情感共鸣。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2.4建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高校在着力进行思政教学、立德树人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还要致力于建构协同创新模式,将研究、教学、宣传等各个环节关联起来,将各个方面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实现有效教学。
3结语
每个炎黄子孙在血液中都流淌着深沉的爱国之情,家国情怀蕴含在中华儿女的思想深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探求构建特色教学内容体系,研发家国情怀文化理论的专业教材,推进体验式、创新型实践教学、建构协同创新模式等方法路径,积聚力量、凝聚共识,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梁家妍.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2).
[2]谢承炎,周延波,彭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人力资源,2018(8).
[3]刘应君.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价值与路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4]计卫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5]人民网.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9/c1024-30982117.html.
论文作者:孙英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家国论文; 情怀论文; 文化论文; 思想论文; 思政论文; 理论论文; 高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