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前远程教育研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00)11—0041—02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迅速,从以文字印刷为主的函授教育到广播电视教育再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却明显滞后于远程教育的实践。理论的苍白乏力最终会导致实践的变味走样。
当我们回顾与审视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时,发现在远程教育研究中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
一是研究作风不正。具体表现:其一为心态浮躁。浮躁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通病,在远程教育的研究中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这种社会浮躁病,不少远研工作者对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走势缺乏理性化的思考,功利思想和急功近利意识较浓,不花气力,缺乏成熟的思考,态度不严肃,治学不严谨,乃至人云亦云。其二为选题空泛。在远教研究中,有些课题大而空,不切实际。课题的拟定不是从远程教育的实践中来,有些是凭空产生的,抓不住远教研究的重点,不知远教研究的着力点在哪里,结果是本末倒置,一些远程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反倒很少去研究,而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概念却争来争去。其三为研究不深。一些远研工作者喜欢做表面文章,提时髦口号,浅尝辄止,对一些问题不能做深入细致的推敲研究。比如,1996年黄山会议上中央电大就提出了“两大命题”——开放性和现代化,1999年又提出开放教育试点,并围绕“两大命题”和开放教育试点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这些尝试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导致探索和研究不同步,使试点难以深入。其四为弄虚作假。假典型、假数据常常充斥文中,没有做调查号称调查,随意摘引的数据妄称自己统计的数据,水分之大令人咋舌,全无一点“三老四严”的研究态度,这样的“成果”怎能用以指导实践?
二是研究方法不妥。在我们的远教研究中存在“五多”和“五少”现象:1.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在远教研究中往往着眼于宏观而忽视微观,对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等一般性的东西研究较多,而对远程教育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微观的东西研究不够。2.描述性研究多,预测性研究少。介绍描述国内外远程教育的历史较多,而对远程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不够。3.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对远程教育的性质、特征、特点研究较多,而较少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远程教育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比如,当前的远程学生有多少在利用电视、广播、VCD、英特网等媒体学习远程课程? 在诸多媒体中,我们是否拥有提供足够数量、适合自学的软件,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大家心里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没有一个定量的分析。4.理论研究多,实验研究少。对远程教育仅仅从理论的一般的角度去研究,比较抽象和笼统,而对远程教育的具体环节、具体阶段进行实验,解剖研究一两个个案和实例,从而得出准确的数据和经验的情况比较少。5.拿来借鉴多,结合国情少。应该承认,国外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和研究领先于我国,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大多都是借鉴国外的经验,有的甚至是生搬硬套国外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而结合我国国情的较少,有的甚至全然不顾我国的国情。比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网上教学,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获得学校的教育,一些人就不顾中国的实际只极力要求推行网上教学, 而放弃函授、 广播电视教学等有效模式,正如ORACLE总裁拉里·埃里森说:“你能想象一个在中国南方偏远山村的女孩有机会通过网络取得哈佛学位吗?”
三是研究结果不佳。主要表现在:1.理论不成体系。到目前为止,远程教育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书店里也很难找到有关远程教育方面的书籍。关于远程教育的理论只是在一些报刊尤其是电大系统的报刊上零零散散地可以看到。2.理论缺乏特色。我国远程教育的理论大多都引自国外,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国外远程教育理论的翻版,而具有我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还没有形成。3.理论无法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形成两张皮,致使理论无法指导实践。
我国远程教育研究存在这些不足,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一方面,我国远程教育的历史不长,有很多东西还在探索之中,比较成熟的经验不多。国外的远程教育领先于我们,在自己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的时候,照搬他人的理论模式是最简便的事情,但实践经验的贫乏使理论研究明显缺乏应有的基础;虽然对我们来说,远程教育的研究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却又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队伍参差不齐,有很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也不可能经过系统的培训。研究本是一件枯燥而艰苦的事情,远程教育的研究更是一项清苦事,既无史料可查,又无成型的理论可鉴,只有国外的东西可以照搬,或只能做二道贩子,难能真正领会国外的远程教育的真谛;加上学术界普遍盛行一种浮躁风,使远研工作者也耐不住寂寞艰辛,这样,远程教育的研究就不能不浅尝辄止,泛泛而谈了。
当前,要克服远程教育研究的这些不足,主要应该正确处理好下列几对关系:
一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远程教育要真正成为一门教育科学,就不可以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然而,理论思维不能脱离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否则,理论与实践就会互相阻碍,共同枯竭。要建立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就必须与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就必须深入社会实践,将长期积累的大量丰富而生动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创造;同时,要将取得的理论认识指导实践,进行实践探索和实验,并在实践的检验中发展和完善理论。因此,远程教育研究的课题必须围绕远程教育的实践来拟定,远程教育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远程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难点,远程教育研究的着力点应该是远程教育实践活动的疑点。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研究理论不顾实践,这样理论迟早会迷失方向;另一种只顾实践不研究理论,这样实践迟早会走进死胡同。
二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远程教育的发生与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国际现象。世界各地的远程教育既表现出各自的模式特征,又显示出许多普遍规律和共同特点。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体系时,应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尽可能地借鉴各国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来丰富我们的认识,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借鉴不是照搬,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我们自身的特殊性,我国的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都不同于国外,因此,在借鉴的基础上应该要创新。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借鉴国外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归根到底是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中国远程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借鉴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上,也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只借鉴不创新,变成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和食洋不化的拿来主义;另一种是借“中国特色”来排斥和否定国外的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变成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三是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成功的手段,研究方法不对,理论研究很难出成果。在我国的远程教育研究中,一般来说总是题目大、起点高、描述广、定性多,比较宏观,但说服力不强,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注意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在开展宏观研究的同时,加强微观研究。开展宏观研究,不是去研究大而全的课题,不是空对空,而是研究远程教育内在的一般的本质规律,研究远程教育带普遍规律性的东西,研究远程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特征和作用。然而,研究这些东西还不够,还要研究远程教育各个环节的特征、内在各要素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远程教育的组织形式、实现途径和教育效果。题目可以小一些,剖析可以细一些,挖掘可以深一些,从量化的角度、微观的角度,运用考察对比法、观察分析法、实验设计法等手段,对远程教育中的实例和个案进行研究。只有把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远程教育的研究才既有广度又会有深度,既有说服力也会对指导实践有明显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