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社会现实:当代美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职业教育论文,直面论文,当代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00)04—0018—04
一、服务社会:美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立身之本
美国是一个以实用主义为立国精神的国家,在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时,往往倾向于利用一定历史时期内有效的社会资源解决社会上所存在的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一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源,而最早移民美洲大陆的欧洲清教徒们所持有的新教伦理观念,则在事实上为后来这一文化传统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养分。美洲大陆恶劣的自然环境及严酷的生存条件,则为凡事讲求实用的美国实用主义精神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美国实用主义精神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教育方面便是美国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协作关系。自然,美国教育的全部历史也便成为一个持续不断地向传统的人文学科加入实际应用科学的历史,美国职业教育也就在这一演变过程中登堂入室,逐步发展壮大。
殖民地时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为学徒制,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尚未萌发对大规模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建国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农业,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美国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也就在于改革和引进农业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1775年成立于费城的“农业促进协会”即把开展职业培训活动,普及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1820年与1821年出现的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农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即是为了适应美国西部开发时期轧棉、纺织、造船、冶金以及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创办的。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在1862年《摩里尔法案》颁布时出现了第一次高潮。该法案颁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向未来的劳动者传授农业和机械方面的技能。法案规定:依据在法案通过之日或被美利坚合众国接纳时该州在国会所拥有的众议员与参议员的人数,向每名议员分配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可把所获得的土地及其收益用以创办赠地学院,以促进地方农业与工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赠地学院的成功强化了美国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廓清了道路,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其直接结果便是促进了公立学校中职业教育的发展。此后所颁布的一系列配套法案无不出于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密切关系的目的。
步入20世纪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大幅度增强,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德国、英国、法国等先发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位居世界之首,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在数量与质量上与之相适应。为适应这一要求,1906年“全国实业教育促进协会”成立,该组织不遗余力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命令,决定成立职业教育资助委员会,其任务是调查全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探讨职业教育经费的补助办法。1917年2月, 美国国会颁行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法案——《史密斯-修士法案》。其中规定,联邦政府拨出专款资助各州发展职业教育。法案还就职业教育的专业划分做出规定,借此美国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二战期间,为适应战事发展需要,美国国会在1940年颁布了《国防职业教育法案》,拨出专款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职业技术培训活动,参加此类培训的青年职工前后达100万人次。 战后美国政府所颁布的一系列与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法案无不是这一传统在新时期延续的体现。其中包括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以及1968年的《职业教育法修正案》。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与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以造就能够较好适应已发生了极大变化的劳动市场的熟练劳动力。
二、劳动与就业: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现实
美国学者沃根(Vanghan,R.J)在《经济增长的新限度的经济变化与职业教育》一文中提出,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变革引发了对熟练劳动力的大规模需求,熟练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困扰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根据沃根的统计,1975年大约有200 万熟练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1989年这一数字不足70万,而且新增劳动力并没有受过较其父辈更好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今后越来越多的进入劳动队伍的人都是未曾接受过高技能职业训练的人。鉴于雇主不可能弥补新的从业者的职业技能与职业岗位所要求技能之间的差距,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通过开展广泛的职业教育活动,迅速而经济的训练欲就业者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拥有必要的就业技能。沃根认为,现在美国正面临着比自然资源的减少更难解决的问题,即熟练劳动力的不足。许多地区的经济问题已经变成了如何使人们拥有从事新的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问题。
对于这一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也表示了类似的关注。刊载于1993年1 月《教育文摘》的《克林顿总统的教育计划》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措施。该计划承认美国教育存在真正的缺陷。为提高美国青年一代的职业适应能力,计划提出美国工商界应承担起帮助美国人在工作岗位上提高职业技能的责任,并承诺本届政府将实施一项全国性的职业训练计划,鼓励那些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留在学校,学习规定的课程,并在与社区大学之类的学术机构合作的工作岗位上接受两年的实际训练。
美国职业教育一向以形式多样、办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成分复杂著称,其教育经费投入也持续位居世界前列,但其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以来一直难如人意。多年来的国际性测试结果使得美国国民惊呼,大多数美国中学毕业生既没有达到正常的毕业水准,又不具备适应现代经济结构中科技含量高的职业岗位的任职资格。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职业教育一个时期以来所存在的“分散、低效、落后”的状况招致了更多激烈的抨击。1994年美国政府所颁布的两项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和《学校——就业机会法案》——便是美国政府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做出的变革性努力。而大力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且关键的举措。
三、直面现实:美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走向
1.加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是一种表现出明确职业定向性的终结性教育。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不断运用强化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之间的联系。判断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检视职业教育与经济生活是否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程度。判断的方式之一便是看劳动者是否能够较快地适应新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以及这种适应的范围和水平。对于职业教育系统内部而言,其主动朝向这种联系与适应的努力的基础工作便是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美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便首先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尝试与努力。
2.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鉴于当下影响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高、精、尖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推广与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对劳动者的就业素质要求。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与渗透导致职业种类以及职业所需技能的改变,探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与职业和技能培训之间的关系成为变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务之实。如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不能够对技术进步所引发的技能训练周期的改变做出反应或反应不够敏捷、快速、高效,无疑将会造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生活之间隔阂的出现。基于这一要求, 美国学者帕曲卡·弗莱恩(PatricaFlynn )就技术的变化对职业的影响以及教育机构对这些变化所可能做出的回应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弗莱恩通过对技术影响的大量的分析与研究,最后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开发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稳定或衰退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对工作技能的要求,技能培训的开展以及对工作结构的影响,详见下表)。由于每个阶段产品以及生产工艺的专门化和标准化程度均不相同,因而对工作技能及职业技术培训方式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弗莱恩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即工作技能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且越来越容易时,那么职业教育在培训方面所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譬如在产品的开发阶段,相关的培训活动一般是安排在特定的工厂中,由开发产品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实施现场教学。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与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常常导致生产技能水平降低,从而为大规模的职业技术培训提供了可能。一旦到了新技术的应用导致劳动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工作性质发生较显著的变化时,职业学校及其他职业培训机构便可在职业培训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所以,职业教育的实施应对新技术的应用表现出应有的敏感,并密切关注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应用使得产品生产所处的不同阶段。根据产品及生产工艺专门化及标准化的程度,有的放矢,科学安排职业教育及培训活动,最大限度地保证职业教育与经济生产及社会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
产品 1
2
3
4
生命周期 开发阶段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稳定/衰退
阶段
任务 复杂逐渐规范化
逐渐规范化 模块化
工作技能
专门化
逐渐大众化
逐渐大众化 大众化
技能培训
雇主或
学校,但易更加普遍 学校与雇主
的提供者
制造商
引起波动 的学校共同提供
对工作结
工作机
新型职
新型职固定的工作岗
构的影响
会,新岗 业出现
业出现位,不同的岗
位产生 位所需职业教
育及实际工作
能力不同
3.大力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994年是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年份,是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两项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改革法令:《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学校—就业机会法案》。依据有关规定,仅1994年美国联邦政府就投入77亿美元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并开始实施三项教育改革计划:其一,创立“一揽子生计中心”,为就业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其二,创设学校—就业过渡体制,引导企业参与学校组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其三,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而其中,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开发被视为可对职业教育发展发挥长久而深远影响的职业教育基础工程。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概念在1990年被首次提出(《美国的选择:高技能还是低工资》),1991年美国劳工部成立“国家就业学习顾问委员会”,着手研究开发技能标准问题。1992年,教育部与劳工部通力协作,开始在13类职业中进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的试点工作,后又增加了9个项目。这22个职业群分别是农业科学/生物工艺学; 空调制冷与动力;汽车;生物技术科学;化学品加工工业;计算机辅助技术;电子产品应用;食品营销;森林/木制品;危险材料管理;健康科学与技术;公路干线/公用建筑;服务业;光子学;印刷;焊接;电子制造;电力建设;工业清洗;金属加工;零售商业;观光旅游与招待。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确定建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局”,全面负责美国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的开发与确定工作,计划用5-10 年的时间完成美国主要职业领域的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与确定工作。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系统的开发以其对经济生活与劳动就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客观上拉近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和经济生产的距离。概言之,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系统的开发可以对美国经济生活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改善各州各行各业招工、聘用、劳动评价等自行其是、 要求不一的状况。
(2)持有一定等级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劳动者, 可以十分方便的在全国范围内的相近职业领域间流动。
(3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开发着力体现最新科技及生产工艺水平,可极大的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效率,提高美国劳动力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4)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事实上贯穿于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考核、办证、就业过程的始终,始终发挥着方向指引的作用,强化了教育与就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技能标准一旦确定,职业学校便有可能编制出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模式的确定及教师培训也可以有章可循了。
(5)职业学校可以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活动, 将职业技术课程与传统理论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准备状况及在一定范围内变换工作的适应能力,使职业教育计划与经济生产及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6)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还为企业招收、 筛选和更换雇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赋予学徒制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学徒制原为在近代大规模的学校职业教育兴起之前盛行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父子相传和师徒相传,且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由经验丰富、技能高超的师傅向学徒传授某一行业的基本技能。一般认为学徒制与大规模的现代化大生产难于相容。颇有意味的是,为解决美国国内熟练劳动力匮乏这一迫切问题,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与训练和经济生活的联系,美国劳动界及职业教育界赋予学徒制以新的内涵,从而在新历史时期焕发了学徒制的生命力。当今美国已把学徒制改造成为一种把工作岗位训练与学校课堂技术教学相结合、为各行各业造就一线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美国在教育管理上实行地方分权制,学徒制在各州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不过,学徒制却凸显出基本的内涵:学徒制必须在雇主和雇员正式签署的合约期内进行;学徒制必须履行两大职责:为学徒提供从事某项工作的专门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学徒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工作条件和机会。学徒制在美国之所以出现如此的改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原因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方面。事实上,美国社会目前面临着两大与劳动就业相关的现实问题。一是美国青年工人的劳动报酬急剧下降。据1988年格兰特委员会的报告声称,年龄在25岁及25周岁以下,仅有高中文凭的工人,其工资收入比15年前条件相同的工人减少了28%,而没有念完高中的青年工人的收入则较15年前的类似情形减少了42%。二是美国高中阶段的辍学率较高。离开学校的学生缺乏就业的必要准备,只能沦为收入下降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相信,只有建立并实施一项良好的综合性的学徒制计划,在高中阶段为适龄青年提供一种把综合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结合起来,为青年提供有意义的工作经验和继续训练的机会,才有可能逐步改变目前的状况。
从目前美国实施具有新的内涵的学徒制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作为劳动力供应的一个源泉,借助于学徒制的系统培训提高了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促进了个人学习潜能的发挥,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缩小了职业培训与经济生产领域的距离。
5.更新观念,加强职业教育的普适性
近期,为缩短职业教育与美国一般民众的距离,美国职教界及劳工界还着意在以下方面变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其一,职业教育与培训从面向特定职业种类的计划转变为含义宽泛且覆盖领域宽广的“同种群”计划。其目的在于适应当前劳动者职业变换、职能更动周期缩短、就业呈现全面流动性的大趋势,切实增强从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
其二,依据终身教育理论的要求,职业教育正在致力于为个人终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就职时的帮助,提高职级时的帮助,已掌握技能不起作用时的再教育。
其三,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扩大了范围,不仅提供个人就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与相关技能,还致力于帮助人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新的劳动就业观念与态度。引导他们认清并顺应职业市场的变化,树立创业观念,赋予形成创业精神的技能,并在劳动过程中彼此沟通思想,强化合作意识。
其四,职业学校及有关培训机构采取切实措施,向社会弱势群体、失业者、有失业凤险及社会处境不利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收稿日期:200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