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论文_朱金容

朱金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 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梗塞前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3.3%;护理组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措施在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梗塞前心绞痛;急诊护理;护理效果

心肌梗塞患者主要是由心绞痛发展而来,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反复性以及典型性疼痛,发作时间非常频繁,也可能会出现疼痛加剧的状况,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恶心、面色苍白、冷汗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加强对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梗塞前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梗塞前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护理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63.54±10.23)岁;合并疾病包括16例冠心病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5例其他患者。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4.15±11.24)岁;合并疾病包括18例冠心病患者、11例糖尿病患者,13例高血压患者,3例其他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症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措施。急诊护理措施为:①确定患者心绞痛性质、部位以及时间:患者若为心绞痛,那么患者的疼痛会存在压迫窒息、沉重闷胀等,甚至还由于其自身的紧张感和烧灼感而出现咽喉或气管的呼吸气促,患者的疼痛会逐渐加剧,直至消失。患者疼痛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胸骨上中段,可能会累及到患者的心前区,患者在临床上出现的疼痛界限并不明确,小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胸闷、压痛以及背痛症状。患者发生疼痛的时间一般在1-5min之间,极少有患者的疼痛时间在15min以上,若患者在临床上疼痛的时间在30min以上则可以考虑患者为心肌梗死[2]。②急救护理:当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对衣带进行松解,采取卧位休息,及时对患者给予吸氧治疗,确保吸氧浓度控制在30%-50%之间,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除此之外,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临床症状,并且对患者心绞痛发生部位、次数以及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③观察心电图:患者在诱发心绞痛的过程中其心电图结果显示ST段压低,T波较为平坦或倒置,当患者的疼痛消失后即可恢复到正常水平。④硝酸甘油效果:患者在含服剂量为1-2min的硝酸甘油后疼痛状况便能得到缓解,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头痛等不良情况,在静脉滴注的过程中要对输入速度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在9mg/min左右,及时为患者调整输液量,防止加重患者的心脏功能。⑤心理护理: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由于疼痛会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的心理状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1.3 疗效判定

①显效:患者用药次数以及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减少80%以上;②有效:患者用药次数以及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减少50%-80%之间;③无效:患者用药次数以及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减少50%以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急诊护理效果

护理组患者急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3.3%;护理组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组和对照组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梗塞前心绞痛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形成血栓,从而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痉挛,加剧患者临床上心肌缺氧的状况[3]。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反复性以及典型性疼痛,发作时间非常频繁,主要症状为恶心、面色苍白、冷汗。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改善心绞痛患者饮食状况、生活习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才能控制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概率[4]。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急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急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3.3%;护理组患者急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急诊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措施在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江,韩娟,陈晓君.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26):108-109.

[2]柳幼聪.急诊特殊临床表现心绞痛患者的早期护理观察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3):3923-3924.

[3]崔爱.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09):132-133.

[4]常伟荣,王聪,张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预案与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9(16):174-176.

论文作者:朱金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观察梗塞前心绞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论文_朱金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