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高级研修班为例
蒋廷飞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 为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平台作用,本文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基地为例,通过分析高级研修班的办班意义、立项特点、成效等,提出高级研修班的发展思考和建议,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高级研修班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工程,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1991年人事部发布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管理试行办法》指出国家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是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高级研修班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为振兴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在项目设计时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训后能输出成果、产出人才。本文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2014-2018年高级研修班为调查对象,其中9个国家级高级研修班、14个省级高级研修班,通过分析高级研修班的重要意义、立项特点、成效等,提出高级研修班的进一步思考。
一 高级研修班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平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为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高级研修班作为平台,对全国相关行业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精心设计高级研修项目课程,整合全国资源,加强合作,优势互补,探索并建立起兼容、开放、共享的高级研修班平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为高级研修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充分利用各继续教育基地,整合好地方的资源优势与人才需求的平衡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二) 提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重要抓手
全国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分布在各行各业,如何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能力,高级研修班是重要的抓手。现阶段高层次专业人才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大力发展“高”“精”、“专”领域的科扶技时,不可或缺的就是高层次人才的建设与参与。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要深入贯彻在各级高级研修班中,充分利用好高级研修班平台,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高精尖缺人才,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精品项目。以高级研修班为抓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学习内容更接地气,学习方式更灵活多样、学习效果更是直接有效,最简单显著的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某一专业领域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
“但是这些钱太过精致了吧,古钱哪有纯手工打磨,精雕细刻的道理?”孟导拿起一枚陆教授的古钱,用老贾的话来问陆教授。
(三) 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助力地方经济服务
高职继续教育要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实际,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队伍建设。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级研修班主题涉及“大数据”应用有5期, “互联网+” 相关主题有7期,另外有“智慧城市、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每期高级研修班的内容策划上都与浙江经济特色相结合,符合浙江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需要,并结合浙江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智力优势等方面的条件,精心选择相关主题,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学员培训后的成果研修,对科技和其他关联行业也起到决策咨询作用。我们近几年组织的高级研修班,在训后输出的论文、课题和应用型成果等方面,都已在各关领域突显出来,高研班的示范作用已显而易见。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继续教育基地,在积极推动高级研修班工作的效益跟踪、评估,以及高研班成果的辐射和推广等方面,经取得较详实的一线素材,为后续更好地服务浙江经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级研修班,是与大数据、计算机、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主题密切相关,是具有鲜明浙江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肯定,学员们也表示非常有收获,每期学员小结写得深刻并有实践意义,有些课题已从理论研发投入生产运用了。要推进高级研修班的成功,以下三点有着密切关系。
二 高级研修班的立项特点
研修班立意要“新”,即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信息。以“大数据”为例,此类研修旨在培养与造就一大批与时代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员,以大数据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大数据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实现了大数据研修的公益性、示范性和引导性。自修、研讨在高研班活动中要占有较多时间的比例,为突出研修内容的立意“新”,在考察和咨询活动环节时,安排学员到杭州的新兴企业参观考察,以生产、科研一线的单位为依托,让学员学习到目前大数据行业最为前沿的知识,这个环节对于加强我国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主题针对性强,体现互联网时代的先锋性
(一) 主题立意高远,具有示范性强,效果明显
高级研修班的研修课题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内容上要兼顾实用和指导性,它具有以下特点:
高级研修班利用每一期的培训,搭建了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如每班设立了微信群、QQ交流群等,不仅通过短信息、微信、QQ、电话等方式保持高级研修班管理人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为整班学推送与培训主题相关的服务信息,搭建了学员横向沟通的交流平台,畅通了班级管理者与学员的长期征集渠道。
(二) 课程设计科学,内容丰富
研修主题要“深”,即主题要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课题、难点或重点相结合。以我们立项的“互联网+”研修课题为例,研修课程设计周密科学,囊括大数据理论解析、关键技术分析、成功案例分享、大数据发展趋势观察、云计算信息园现场观摩等模块,为参训学员带来一场关于大数据的全方位的头脑风暴,课程逻辑严密,由浅入深,犹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与体验。互联网正在逐步改造着传统行业,我们在设计研修班课程要内容丰富、科学合理,内容上包括了“十三五规划视野的“互联网+”与信息经济发展”“信息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转型破解之道—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金融拥抱互联网等等。除了理论前沿知识的学习,课程还设计了在企业现场学习环节,如安排了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现场学习。尝试从国际、国内视野与企业经济生态环境,从困境破局管理创新,从技术手段实现等多维度、多角度探讨、找寻出一条适合企业实际的,在互联网+形式下转型升级的路径。
三 高级研修班取得的成效
(一)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高级研修班学员来自国家各大部委办、中央企业及大型制造业、科研院所等相关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大数据、计算机、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专题有迫切的应用需求,在高级研修班招生时,培训组织方将相关行业的管理者、供应商、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的人才招集在一起,催生了相关专题的销售商机,有利于进一步沟通与合作,有效服务了产学研。
网络休闲因其独特的属性特质契合大学生现实休闲需要,正深刻改变着大学生休闲生活方式,对其休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根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已达96.1%,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30.2%[4]。上网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上网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最喜欢的闲暇方式[5]。本课题组对江西、浙江、福建、贵州、江苏、吉林六省1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2168人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如下网络休闲现状:
(二) 搭建沟通平台
研修主题要“精”,即内容丰富而精,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要求,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投入到互联网经济领域中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中国的传统企业同样面临着由互联网带来的商机与挑战。我们以“互联网+”为主题的研修,是吻合时代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是适应社会相关行业需求的,具有先锋性与针对性强的特质。
“我们立即出发!”马国平说着,望了一眼队列中的陈山利,“陈班长,你班担任后卫队,你殿后,带领救护队,不要掉队!”
(三) 推进服务产学研
高级研修班为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员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利用国家继续教育的平台,将通信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汇聚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理论剖析、核心技术分析、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每期以开放性的主题研讨为主、辅以实践案例,使培训学员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检验效果,深化了高端专业人才培养的手段。
四 进一步推进高级研修班的思考
共词分析法 (Co-word analysis)是信息计量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常用在文献计量学领域探测某一学科或主题的研究热点或学科结构等,其基本原理是:当两个能够表达某一学科或主题的专业术语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具有内在联系,共同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这两个术语关系越紧密, “距离”越近。根据两个术语的这种 “距离”,利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和工具,研究者可将一个学科内的重要关键词进行分类,归纳出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结构等信息 [1]。
(一) 控制班级规模
根据人社厅〔2017〕36号文件要求,每期高级研修班目研修时间为6天左右,学员不少于70人。面对我国目前新兴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的现状,广泛开展高级研修班培训,进行大班化教学无可厚。但动辄上百人的培训规模会限制了培训形式、影响培训效果,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高研放每期人员控制在70人左右,中型规模的培训班既能激发学员的精英意识,还能调动学员学习动力,便于学员间的互动沟通,6天的集中研修培训结束后,学员之间经结下了深厚友谊,班内会经常自发组织团队交流,深化了培训效果。
(二) 完善质量评估
高级研修班结业时,每期培训进行书面总结报告,将本期培训情况、主要特点、主要成效、经验体会以及下一步打算等内容进行梳理,将学员个人学习汇报进行整理,将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特别是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如师资队伍管理、课题研究材料汇总等工作要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一支专业的、有分工合作的工作团队支撑,这样才能促进高级研修班的稳定发展,固定的工作团队,不仅保障了培训班高效、有序地开展,同时也为严格执行人力资源保障厅的评估要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历年培训数据的保存,优秀成果的收集整理,课题项目的跟踪评估等。
阅读方法有二:一是博览(面),快餐式阅读,迅速获得大量信息;二是精研(点),挖井式阅读,深入理解书中的概念和体系。二者有机结合。
(三) 突出创新能力
由于高级研修班的学员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重心不同,在理论水平和研究兴趣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高级研修班在设计课程时要突出能力创新、内容具有前瞻性,并对学员进行个性化辅导,最好配备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指导。通过个性化的辅导,要求学员的论文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突出理论创新、研究创新、应用创新,确保高级研修班的创新能力。在组织高级研修班时,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项目能否落地,关键是配制的专家是否专业,专家数量是否足够、专家指导的业务水平是否达标。理论创新、研究创新、运用创新离不开专家指导,专家指导是高级研修班成功的根本。
五 结语
在国家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发展驱动的战略背景下,高级研修班为适应时代要求,为广大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继续提升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平台,高级研修班旨在深入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我省高、新、精等科技产业的快速建设和健康发展,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在高级研修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为后续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的高级研修班积累了一定经验,充分发挥高研班的作用,定期对学员进行效益跟踪,跟踪了解高研班的学习效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收集反馈的情况由专人做出统计分析和总结,然后送国家人事部和联合委托部门。虽然我们在高级研修班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发现了学员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研究视野较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等情况,这说明高级研修班培训还需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在招生环节,严把质量关,将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班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的招生推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同时,高级研修班基地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保障机制,为全国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总之,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基地作为高级研修班的承办单位,要同心协力做好高研班的计划安排和组织管理工作,确保高级研修班的办班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洁. 关于辅导员基地高级研修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 2009(4):53-56.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C], 人社厅函〔2015〕94号.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C], 人社厅函〔2016〕92号.
[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7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C], 人社厅函〔2017〕36号.
[5]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8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C], 人社厅函〔2018〕344号.
本文引用格式: 蒋廷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高级研修班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40):241-24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0.077
作者简介: 蒋廷飞(1970-),男,浙江杭州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政企咨询培训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经济师。
标签:专业技术人员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高级研修班论文;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