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3-0110-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学习最重要的途径。”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天生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区域活动是课程的一部分,是”以幼儿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实践中的一种尝试。它展示了一个丰富多样的自由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在这个环境里自主地探索和游戏,满足幼儿个别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操作符合自己兴趣的游戏材料,自主选择同伴交往,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活动区域环境的设置与游戏材料的投放,能促进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主学习和探索。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
一、投放的区域材料应具有操作性和自主性
案例描述:今天音乐表演区来了五个幼儿,涵涵小朋友先选择了三角铁、翔翔和轩轩小朋友都选择了铃鼓,彬彬小朋友选了沙球。朗朗小朋友看见翔翔小朋友把铃鼓戴在头上当做帽子,他也跟着做,轩轩小朋友则把铃鼓当成方向盘来玩,然后他们一起边唱歌边用铃鼓伴奏。涵涵小朋友拿着三角铁看了一会儿,再摇晃了几下,便放回架子上,然后选了舞板,参与到同伴的表演中。彬彬小朋友拿着沙球左看右看,然后把沙球摇了摇放回原处。
案例分析:从上例众多幼儿的活动情况看,幼儿对能发声的打击乐器很感兴趣,教师提供了多种打击乐器让他们自主选择,但为什么有的幼儿只是拿着这些打击乐器看看、摇摇,而没有对它们进一步的探索呢?显然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时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动作发展发展还不够协调等,他们不熟悉其中的一些乐器,不知道该如何演奏;同时幼儿的动作发展制约着他们对某些需要小肌肉参与的乐器进行探索。虽然打击乐器操作性强,而且能发出不同的音色,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但对于小班幼儿,他们的动作发展水平使他们无法驾驭这些乐器,比如:沙球、三角铁等乐器。这样就使得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不能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操作探究,无法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解决措施:教师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上虽然考虑了幼儿自主性,但在材料操作性上没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动作发展特点,更好地促进操作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在材料种类的提供上,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幼儿操作的串铃、铃鼓和小鼓等锻炼幼儿大肌肉的打击乐器,类型不超过五种,操作材料适合小班幼儿的操作水平,这样就能引发幼儿较好进行操作和探索。二是教师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注意同类操作材料数量多,便于幼儿进行自主选择,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操作材料。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能力较强的幼儿对道具的选择、表演的内容和形式,都会对其他幼儿产生积极影响。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在默默观察同伴的活动后,很快就会模仿他们的妆扮、道具的选择及表现内容参与到活动中。模仿是幼儿的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自主学习,得到发展。
二、投放的区域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与顺序性
案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新投放的手花和纱巾,幼儿都择了手花。程程和雯雯小朋友各选择了两个粉色的手花戴在 两只手上,而萌萌小朋友只选择了一个粉色的手花,庭庭小朋友选择了两个蓝色的手花,翔翔小朋友则一手选择粉色、另一手选择蓝色的手花。只见庭庭小朋友选择了一条白色的纱巾,不停地翻转,不知该怎么妆扮,嘴里唠叨着:“这个要怎么穿?”
案例分析: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上是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很大。投放得好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幼儿的能力,投放得不好,效果则相反。从上例可以看出,幼儿首先选择了新投放的材料——手花,新颖的、颜色鲜艳的材料一定是小班幼儿的首选,他们往往容易被这些所吸引,而手花对幼儿来说是最容易操作的,所有他们都先选择了手花,从幼儿富有个性地选择区域材料(手花)来看,每个幼儿对美的感受都是独特的,他们的选择几乎没有雷同。而对于纱巾,虽然颜色也同样鲜艳,但要怎样装饰在自己身上,幼儿显然是缺乏相应的经验的,所有只有庭庭一个人选择纱巾来装扮自己,虽然选择了材料,但却不知该如何装扮。
解决措施: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与发展性特点,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且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上例中教师虽然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了材料的挑战性,让幼儿在手花的颜色上进行自主选择,但却忽略了材料提供材料的顺序性,同时提供了两种新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无所适从。如果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有一定的顺序性与挑战性的话,那么幼儿便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自我发展。我觉得可以做以下调整:在小班的音乐区角刚开始投放的装扮材料不宜多,每次先提供一种材料,如;先提供手花,待幼儿熟悉后再逐渐增添,如:五颜六色的纱巾及简易的小裙子等。材料的投放如果具有顺序性与挑战性,是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大的提高。
三、投放的区域材料应具有层次性与差异性
案例描述:今天有三个幼儿选择了音乐角。莹莹小朋友选了一条蓝色的纱巾,轩轩小朋友选择了铃鼓,而涵涵小朋友则选择了手花。莹莹小朋友看见了,也选择了同样的手花,同时她拿起一条红色的短裙对涵涵小朋友说:“这件红裙子给你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涵涵小朋友摇摇头,选了绿色的圆舞板,莹莹说:“你怎么不选择黄色的?”于是,涵涵换了黄色的圆舞板,莹莹选择了绿色的圆舞板,她们两人边唱边用舞板伴奏着,唱完一首歌后,她们又合作表演了《小鸭小鸡》这首歌曲,一人表演,一人伴奏,后来莹莹和涵涵小朋友还邀请轩轩小朋友一起表演了故事《 下雨的时候》。
一个月,音乐表演区只有轩轩小朋友还在玩……
案例分析:从幼儿的活动情况来看,他们乐在其中、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由于游戏材料的摆放空间有序,同时提供的材料也能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既有幼儿表演唱歌跳舞的材料,如:裙子、纱巾、打击乐器和手花等,也有幼儿熟悉的故事表演头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选择,找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道具,幼儿在妆扮和选择乐器方面就能有更多自主的空间与选择,同时也相互影响,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的表达和表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主妆扮后让幼儿心情愉悦,并激发了他们表现和创造的欲望,表现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但如果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只注重差异性而忽视了层次性,渐渐的幼儿对一成不变的材料失去了兴趣,没有持续探索的动力,区域就会丧失对幼儿的吸引力,成了一种摆设。
解决措施: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性特点,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提供层次性的材料。这些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可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上例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提供上能注重差异性,但在层次性上显然比较欠缺考虑,在材料投放的开始阶段,幼儿可能会被材料所吸引,但如果总是一成不变,幼儿会对材料失去兴趣。如果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上能注重层次性的话,则能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有效地改进。一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特点来提供游戏材料,先提供适合大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如:纱巾、裙子、舞板、铃鼓等。二是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再提供适合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如:碰铃、串铃、头花等,材料的提供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不仅适合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其游戏发展水平,对区域活动的有效推进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投放的区域材料应具有新颖性与情景性
案例描述:今天的音乐区域投放了新玩具——话筒,没想到新玩具竟那么吸引幼儿,连平时比较不爱表现的莹滢、朗朗小朋友都踊跃参加。只见莹滢小朋友首先选择了一个粉色的话筒,独自拿着话筒,站在同伴面前唱起了歌,接着朗朗小朋友也跟着唱,其他的幼儿也都跟着拿着话筒唱了起来,他们唱着、喊着……
案例分析:根据小班幼儿好奇好问与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入上,能注意材料提供的新颖性,因为只有新颖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的注意,才能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案例中,教师所提供的新玩具是幼儿喜欢的,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所能够理解的,区域材料的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选择与参与的积极性。从幼儿的活动情况可以看出,新玩具——话筒和幼儿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幼儿的表演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但如果教师在提供材料只重视材料的新颖性,而没有更深地挖掘可引发幼儿持续发展的因素,那幼儿的探索就只能停留在操作和摆弄玩具上,不能获得更好的自主发展。
解决措施: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是带着情境性的,带有很多假想的成分,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从幼儿的活动情况来看,新玩具虽然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但幼儿的探索只停留在操作摆弄上,不能获得很多的收获和体验。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有效改进:为幼儿搭建一个简易的表演小舞台,并进行简单的装饰,让幼儿有亲临舞台的感觉,为其创设一个舞台的情景,这样就把舞台、话筒和装扮表演连成一条线,幼儿就会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不断探索,演绎出不同的表演形式,为幼儿的表演添姿增色。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教师更应该是一个观察者,不要轻易介入或干涉幼儿的游戏,应掌握好教师帮助的时机、程度、帮助的方法等,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品格的形成。
总之,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孩子们可以非常自信地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是悠闲地趴在垫子上休息看书,或是全身心地投入地尝试变换游戏的玩法……他们的奇思妙想让教师惊叹不已。而且当一个孩子有好的游戏创意时,往往会吸引其他孩子的加入和模仿。而到了收玩具的时候,大家也特别齐心协力,很快就将玩具、材料各就各位。当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常态,当教师能不断发现并认可幼儿的学习与创造,能主动采取适当的行动支持幼儿的学习时,幼儿园才能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附:作者简介
陈梅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泉州市学前教育名师。1986年毕业于泉州幼儿师范学校,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在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勤勤恳恳,潜心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特别是在幼儿音乐教育和表演游戏的指导方面,摸索出一套较成功的教育方法,逐渐从实践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在福建省《审美与快乐》音乐教育课题研究中,担任学园音乐教研组长,能带领全组成员积极探索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并取得显著成绩。本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
论文作者:陈梅蓉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幼儿论文; 材料论文; 小朋友论文; 区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班论文; 操作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