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为实验1、2、3组,作为此次治疗观察的对象。结果:在此次治疗观察结果中显示,实验1组、2组、3组的血浆B型利钠肽的含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P<0.05。而D-二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治疗结果显示,血浆B型利钠肽与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而D-二聚体的测定显示,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时间越长。
【关键词】血浆B型利钠肽;D-二聚体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2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ombined with D-dimer on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ontent between experimental group 1 and group 2 was significant (P < 0.05). And the level of D-dimer, which is the first 2- The highest value appeared at 3 days, both groups 1 and 2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after 15 days, while group 3 did not return to normal after 23 days, indicating that the larger the area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time.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siz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D-dimer shows that the larger the area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time is.
【Keywords】Determination of plasma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D-dimer; PCI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value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一些诱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块,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可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患者到达医院在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应直接进行PCI治疗,球囊扩张使冠状动脉再通,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生命。现阶段,临床使用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叙述了使用血浆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治疗的临床分析,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经研究决定医院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64例,女性患者为36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为(67.2±8.5)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评判标准为:患者出现严重的胸骨疼痛,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其中排除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有关的疾病。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1组(心肌梗死面积为10%以下的)56例,实验组2组(心肌梗死面积为30%以下的)26例,实验组3组(心肌梗死面积为30%以上的)18例。所有的患者在病情、年龄、生活以及学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均在患者及家属的知情下签署同意书。
2.方法
2.1 患者在入院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了解到的病情,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各项检查后,采取静脉抽血2ml,采用加入(EDTA)抗凝,分离及离心血浆,准备放入到-80度的冰箱里等待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采用的检测方法时化学发光法,设备仪器选取的是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定量免疫荧光的测定仪器,而试剂则是由长春狄瑞药业有限公司出产的,用免疫荧光干片法测定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的含量值。结合患者的各项检查以及超声波,判定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分析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临床效果。
2.2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9.0的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数采用χ2检验,其组间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经过此次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的含量,随着治疗时间长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虽然血浆B型利钠肽含量值都有所下降,但是实验1组的速度下降最快,实验2组的数值下降速度较1组缓慢,数值下降最慢的是实验3组。D-二聚体随着患者PCI的治疗时出现了升高的迹象,但是随后逐渐的成稳定期,随着治疗的时间最后恢复到正常的参考值范围内。实验1组的D-二聚体的最高值为治疗的前2~3天,达到了890μg/L,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8天后在治疗之前的峰值,15天后下降到正常的范围内;实验2组与实验1组出现高峰值的时间一样,峰值要高,达到了1900μg/L,同样也是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实验3组的最高峰值出现在第4天,达到了2500μg/L,15天后下降到治疗前的数值,23天后才下降到正常范围内。根据结果显示,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越大,血浆B型利钠肽和D-二聚体的数值下降越慢,治疗的时间也越长。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由于生活习惯与工作压力、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正逐渐的增多。其原因是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要氧量突然增加,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导致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在暴饮暴食后,食物中的高脂肪高热量,会造成血脂浓度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也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常常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压榨疼痛,也有少数患者无疼痛感,部分患者的疼痛位于上腹部,会出现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以及神志不清,导致心律不齐、心力衰竭或者休克。入院后要经过心电图、检查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准确诊断患者的心肌梗死的症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治疗,观察患者的吸氧、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及呼吸。直接PCI治疗,90分钟内完成第一次球囊扩张的情况下直接PCI治疗。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浆B型利钠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型利钠肽分泌的条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的含量最高,存在于左右心房,右心房相对多一些,心室肌内的B型利钠肽储存极少。临床对于B型利钠肽有许多测定的方法,放射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等,B型利钠肽与心功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出梗死局部室壁张力的变化,而张力又受到梗死面积、左室形态改变等因素影响,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是一种简便、准确及有用的生化指标。在此次治疗观察中显示,血浆B型利钠肽和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医生可根据测定的结果调整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治疗患者的病情。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应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临床检测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诊断。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就会增高,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导致D-二聚体升高。正常人的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保持了动态平衡,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以及相关的组织修复,有着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碎片,把二个含D片断的碎片连起来就形成了D-二聚体,如D-二聚体上升,代表血块在血管循环系统中形成,是急性血栓形成的敏感标记物,不具有特异性。当D-二聚体升高反应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经过本次研究,在血浆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的治疗中显示,医生通过对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与超声波结合,能够确诊梗死的面积大小为医生治疗提供足够的依据,而D-二聚体的测定,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时会突然升高,下降的越慢显示患者治疗时间会越长。结果显示实验1组的56例患者在此次测定治疗中,血浆B型利钠肽的测定值下降的最快,实验2组比较3组稍稍快一些,实验3组最慢。其对比结果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而D-二聚体的含量值,在患者治疗中的前2~3天时出现了最高值,实验1组和2组均在15天后回归正常范围内的水平,而3组在23天后才恢复正常,说明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治疗的时间越长,其结果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回顾了2016年—2017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经过正常的常规检查后,及时的对血浆B型利钠肽与D-二聚体联合测定,根据测定的含量值,医生能够正确诊断出患者的梗死面积,确定患者的治疗时间,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霞仇丽霞.D-二聚体联合B型利钠肽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1):48-50.
[2]赵明英单华李朝晖.血浆B型利钠肽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06):506-507+510.
[3]李明.B型利钠肽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1):23-25.
论文作者: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浆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面积论文; 天后论文; 范围内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