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制种发菌阶段四注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论文,制种论文,平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作培养料:对棉子壳质量严格把关 菇农之所以喜欢用棉子壳作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是因为棉子壳所含营养全面,吸水性强,透气性好,便于发菌出菇。研究表明,棉子壳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2%左右,全氮含量在0.67%左右,碳氮比为70:1,是栽培大多数食用菌的优质原料。同时,棉子壳颗粒适中,不用再进行粉碎、预湿等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菇农在用棉子壳栽培平菇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注意增加辅料,补充营养。由于脱绒设备的改进,棉子壳上的绒毛变少变短,导致其吸水能力降低,透气性变差。加上棉子油生产设备对棉子造成的破损减少,平菇难以完全吸收棉子壳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因此,在以棉子壳为原料栽培平菇时必须增加一定的辅料,如豆饼、麸皮等补充营养。其次,选用新鲜的棉子壳。由于前两年棉子壳价格居高不下,市场上棉子壳存货不少。菇农购买时一定要谨慎,最好选择新棉子壳,如果是陈棉子壳,最好经过高温灭菌进行熟料栽培。但9月之后才开始接种栽培的平菇,多采用生料栽培,在购买棉子壳时一定要仔细,选用没有发生霉变的新鲜棉子壳。 制作三级菌种:关键是掌握好料水比 塑料袋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如果培养料含水量偏低,则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如果培养料含水量偏高,则透气性变差,会导致菌丝生长受阻。一般来说,秋季气温高,料水比以1:1.1至1:1.2为宜。也可用感观测定,以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标准。棉绒长的棉子壳可适当多加一些水,棉绒短的应少加一些水。装袋时,边装料边拌料,随时翻动料堆,以防干湿不匀影响菌丝生长。 三级菌种发菌期:及时翻堆,注意防虫 三级菌种发菌期要避光、干燥并注意发菌室通风换气,经过1个月左右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三级菌种发菌时间长,如果管理不当,易出现菌丝生长慢、感染杂菌、虫害等问题,导致发菌失败。 首先,适时检查菌袋,翻堆散热。由于培养室空间有限,菇农多是多层堆放菌袋,有的可达7层。随着菌丝不断生长,菌袋内部温度随之上升,如果不及时翻堆散热,很容易造成烧菌。翻袋时要注意将原来朝上的一面换到下面,使袋内水分均匀,有利于发菌。翻堆时,菌袋一定要轻拿轻放,防止扎破菌袋而感染杂菌。翻堆时要注意检查菌种萌发、生长情况,若发现杂菌点片状发生,应及时拣出并进行防治。检查菌袋时可用手将菌袋两头的袋口松动一下,使氧气透进袋内,加快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生长速度变慢,氧气缺乏,可用大头钉在菌丝长过处打小孔,切不可在还没有生长菌丝的地方打孔,否则会导致菌袋污染。其次,做好防虫工作。三级菌种发菌期间经常受到害虫威胁,如果菌袋被硬物刺破或遭鼠害等,菇蚊、菇蝇等进入袋内产卵,菌丝很容易被害虫咬食,影响发菌。发菌期间,应每隔7天左右对地面、窗户等用高效氯氰菊酯、敌菇虫等药剂喷施一次,预防害虫。 入棚期:做好菇棚的消毒工作 在平菇生产中,很多菇农往往把管理重点放在了前期菌种制作和出菇阶段,而忽略了菌袋入棚前的菇棚消毒工作。如果菇棚消毒工作做不好,棚内病菌多,平菇就更容易感染病虫害,进而造成损失。 菇棚消毒非常简单,首先要将往年的废料、菇棚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然后在地面撒上生石灰,并用克霉灵、腐霉清等进行全棚喷洒,墙体、立柱、通风口等都要喷洒药物进行消毒,不留死角。也可将菇棚关严,用百菌清烟剂、二氯异氰脲酸钠烟剂和虫螨一熏绝(高效氯氰菊酯)等熏棚1~2天,然后通风排气,之后即可将菌袋搬进棚内栽培。 在平菇生产中,还有一个让菇农头疼的问题,就是绿霉菌浸染。在将菌袋搬进棚内前,首先要将被杂菌浸染的菌袋分拣出来,单独堆放,切不可与健康菌袋堆放在一起,以免健康菌袋被杂菌浸染。其次要看杂菌的浸染程度,如果被杂菌浸染严重,整个菌袋中都长满了绿霉菌,这样的菌袋已经“无药可救”,必须扔掉;如果浸染不是很严重,只有一处或几处感染绿霉菌,则可通过向长绿霉菌的培养料处注射高效绿霉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标签:平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