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时代变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础理念,要综合生态建设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长江经济带实际状况,完善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了长江经济带生态问题与不足,根据实际状况探究了完善长江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与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 ;
推动长江经济发展,重视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通过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发展。而在实践中长江经济带还是存在污染排放、生态环境破坏、环境风险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重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要凝聚绿色发展共识,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实现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重视综合体的建设,重视创新,实现创新改革,探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新路径。
1.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发展问题
长江经济带是较为典型的沿带区域经济发展类型,在流域范围中各项资源、环境以及生态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长江经济带区域范围中资源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小觑的,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粗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紧缺的问题,影响了其持续发展。
1.1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发展问题的日益加剧,长江流域过度开发问题导致长江经济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现阶段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第一,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长江沿岸工分布了钢铁、炼油以及化工园区区域,存在六千多个排污口,导致长江经济带的废水排放量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形成了超过六百公里的长江边带污染区域,含有三百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直接的增加了周边农业面源的污染,造成了长江区域中约有80%的胡泊存在着富营养化的问题。
第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长江经济带聚集着约有全国30%的石油化工产业以及40%的水泥产业,这些产业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约为全国总量的31.5%左右。
第三,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长江经济带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长江流域周边土壤中重金属严重超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问题。同时,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80%的酸雨分布区域,湖南、重庆以及江西均是我国酸雨问题较为彦主动的区域。
第四,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长江沿线周边的固体废弃物并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长江中存在着大量的漂浮垃圾。在洪水季节中三峡大坝就会出现蔓延数十公里的垃圾漂浮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承载力呈现严重的下降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威胁了周边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
1.2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显著
第一,森林面积显著下降
长江上游地区中其森林的覆盖率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约为40%左右;而现阶段仅为10%,整个流域中原始值减少了约85%左右。
第二,湿地面积锐减
在长江流域周边随着围湖造田等项目的增多,导致胡泊面积大面积减少,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生态危害。
第三,洪涝以及干旱交替问题显著
三峡大坝虽然有效的缓解了中下游地区中洪水产生的威胁与影响,但是在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中还是受到了暴雨的不同程度影响,城市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内涝问题,出现降雨增多以及河流调蓄能力下降等压力与问题。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局部季节性干旱问题的加重。在中下游地区中其降水量显著下降,枯水季节提前,且干旱的年份也显著增加,自然环境日益恶劣。
第四,生物多样性减少
在一些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分析,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少导致水中生活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导致水中的生物数量以及种类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受到地震、泥石流等恶劣的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区域周边出现了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问题逐年加重,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长江经济带建设
2.1优化主体功能战略,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随着国家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将全国范围中的国土空间划分为城市建设区域、农业发展区域以及生态保护区域,我国各个省市也响应国家政策,进行了主体功能区域的规划。在主体功能区规范之下,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其主要核心理念就是在适合开发的区域中加快发展,推动产业以及人口发展,而对于一些不适宜经济发展的区域要限制产业以及人口的聚集与发展,有效的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长江流域中也是如此,其存在着大面积不适宜开发的地区。长江经济带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拥有众多的保护区域,而这些区域受到人地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在上游地区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为了解决此种问题,就要综合长江经济带,重新划定生态系统保护格局,综合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以及防风固沙、生物多样化保护等需求合理的划分,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科学的方式有效遏止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控制生态功能降低以及面积减少的问题,要根据自然本地,全面发展基础,根据周边区域聚集发展以及流动之间合作发展的思路,明确空间发展的重点,充分的凸显其优势特征,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优化配置管理,进而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内陆联动,实现生态生活生态发展协调性,构建一个全新的、科学的空间发展格局。
2.2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人口有效聚集
生态功能区是长江经济带较为关键的生态保护凭证,而这些区域在发展重视受到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与影响,这些地区中生态环境问题相对较为脆弱,森林之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随着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各种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周边经济发展,导致贫困县增多。
为了解决此种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异地搬迁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此种方式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在操作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要想真正的解决此种问题就要重视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聚集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扶贫脱贫。
通过完善周边区域功能,聚集产业达到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增强人口的吸纳能力,增强创业就业空间,进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发展奠定基础。
2.3构建空间规划系统。实现空间统一规划
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系统,区域规划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域规划为主要依据以及引领,根据国土管理部门的土地规划、综合各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监督,为城市空间建设、农业发展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空间等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明确生态保护工作工作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布局
根据产业聚集以及资源节约,遵循生态环保基础性原则,有效的推动区域产业分工以及协同化发展,加强对产业园区以及开发区域的支持,重点保障园区用地需求,通过各种政策与对策达到提升园区吸引力的目的。
长江中上游地区要加强对产业转移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区域,要将产业园区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能力的建设,提升其综合能力,实现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上游地区要重视产业转移发展,根据资源环境特征,综合承载能力,避免出现污染以及环境风险聚集等问题。
通过引领产业合理布局的方式,解决产业同质化发展的WNET,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的问题,要强调产业转移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工作,构建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进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其自我发展。重视中小城市园区建设与发展,基于现有城市基础,实现功能分区建设,真正的实现功能共享。
2.5实现生态环境优化,完善生态保护补偿管理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具有较为显著的外部性特征,重视全流域的区域建设以及保护,上游重视环保,下游获得收益,可以构建良性环境。
重视污染物监督管理,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精准监测分析,通过生态保护法律以及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管理,构建有序的监督管理模式。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根本上通过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构建激励模式,是一种将地区发展以及地区保护有效融合的手段,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共同发展的有效模式。生态保护补偿主要就是纵向的补偿以及横向的补偿,其中纵向的补偿就是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上下级政府之间生态保护转移的形式,是一种对生态保护环境工作突出地区的补偿,也是一种补偿发展权的有效方式。综合生态保护各项因素,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以及损失评估等相关零花指标以及绩效考评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成效模式,进行自检分配管理,通过完善的激励约束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横向补偿的基础性原则就是“谁收益、谁补偿”,为了实现公平公正,就要综合长江经济带的周边区域,通横向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具体的内容与规则,根据实际状况,构建生态保护成本补偿资金池,根据生态地位重要性等诸多因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明确评价要素,确定补偿机制。
同时,要综合长江经济带目标清晰以及具有米昂起利益关系的小流域作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第三,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募集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通过碳排放全、水权等方式提取补偿基金作为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池的来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2.6解决生态污染问题,实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6.1重视资源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
节约资源是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关键手段。生态优先发展过程中长江经济带要节约资源,根据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要构建集约型、低碳型资源模式,通过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式推动现代化产业建设,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节约各项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禁止盲目扩展工业用地以及城市建设,通过引导农业绿色化生产,降低各项资源消耗,要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加强对资源保护以及自然资源领域的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对传统自然资源的升级改造,通过深加工产业发展、衍生产品发展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创业创新能力。
同时,长江经济带要重视人力资源以及科技创新发展,要合理的利用各种新能源,加强对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清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在根本上解决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2.6.2强化污染治理,构建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模式
实现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防治与控制,在水、大气以及土壤、垃圾污染等领域中强化管理,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与手段,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全新的思路,构建完善的、系统化的污染防治管理协议,通过水域监测以及污染应急体系的建设,通过科学化的方式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障用水生态安全;重视水污染处理力度,实现生产以及生态用户的安全性;通过构建全覆盖的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管网系统,实现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第一,重视大气污染防治
根据大气污染治理的各项规范与要求,明确防治指标与要求,要重点管理,实现有机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降低污染排放。
第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分析长江经济带污染现状,根据实际状况,通过大数据等方式构建完善的入职污染档案,了解土地污染重点行业以及企业,要根据规范要求严格查出违规行业;整治农业生产化肥农业滥用等问题,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土壤的综合改良。
第三,垃圾污染
减少垃圾污染源,重视垃圾分类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垃圾资源循环利用。重视环境保护与优化,在源头上强化控制与管理,才可以在根本上保障环境安全,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性发展。
2.6.3恢复生态功能,构建生态良好绿色发展模式
恢复生态功能,借鉴优秀的治理经验,制定完善的措施与手段,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净化水资源,重视长江经济带的防林系统的建设,推荐退耕还林还草,强化生态功能建设,根据实际状况做好封山育林管理,提升造林绿化力度。
第一,做好湿地保护与管理,通过立法等方式保护长江经济带的湿地景观,争取处理江河湖海的生态关系,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退耕工程的开展,拓展湿地面积。为了有效的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各种恶劣的自然灾害问题,就要构建完善的长江流域防洪防涝体系,加强对中下游河流的建设。通过构建海绵城市等方式达到提升长江经济带周边城市泄洪能力的目的。
第二,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综合自然保护区域,恢复原始自然风貌,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对濒危生物的跟踪观察与对比,保护生物自然繁衍生息。
第三,通过修复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共同体发展原则,构建完善的保横向生态补偿模式,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强化思想引导,形成绿色发展意识,解决凸显问题,重视生态环境整治与改革,构建生态优化以及绿色发展的全新路径,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本整合,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佳莎. 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J]. 中国水运, 2018, No.585(06):14-15.
[2].许红莲, 蒋伟进, 郭晓东. 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低碳城市绩效评价研究[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8(3):36-43.
[3].黄娟, 程丙. 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考[J]. 环境保护, 2017(7).
[4].汤鹏飞. 以生态优先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国长江论坛·2016”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 2017(3):112-115.
[5].李梦源.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
[6].唐龙. 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No.251(04):38-41.
论文作者:吴守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长江论文; 生态论文; 经济论文; 区域论文; 重视论文; 生态保护论文; 方式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