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社在互联网上安营扎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营扎寨论文,互联论文,中国论文,出版社论文,网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至1998年堪称中国出版社的“网络年”,以各种方式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出版社不少于100家,拥有独立域名和主页的出版社也有几十家,更多的出版社把“上网”列入了今年或明年的年度计划和预算。这意味着,中国出版界正主动迎接互联网络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中国出版界正逐渐步入“网络时代”。
中国出版社遭遇和使用互联网可追溯到1993年前后的DOS时代,那时清华大学出版社(www.tup.com.cn)就利用互联网的E-mail功能与海外出版社联络和洽谈版权,由于省却了昂贵的国际通讯费、长途旅行费,出版社获益匪浅。1995年9月,电子工业出版社(www.phei.com.cn)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的主页,负责这项工作的毛兆余先生说:“这是网上第一个国内出版社主页。”
出版社能利用网络做什么呢?多数ISP和出版社都看到了互联网的宣传功能。利用互联网的媒体特性,可以向读者展示出版社形象,推介本社图书。其优势是,内容随时更新,没有时空限制,可以向全球发布。中华书局(www.zhbc.com.cn)的阎晋鲁先生称之为“让出版社直接触摸世界”。阎先生说,自从网页建立以来,他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封电子邮件,询问购书事宜,令他既高兴,又感到工作量“不堪重负”。利用3W网址进行宣传,其费用大大低于传统的电视、报刊广告和新闻发布会。可以算一笔帐,出版社建立主页,需要向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支付域名年度运行管理费每年300元,向ISP(网络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器租用费、主页制作费4000-5000元,全部加起来也只有5000元上下。可是如果选择报纸为媒体,在发行量10万份的报纸上,5000元不过换得一次四分之一通栏广告而已。
出版社网上书店也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业务。通过网上的读者门市部,所有的新书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还可以通过网络向图书批销中心和零售店征订。电子工业出版社很重视“网上书店”业务,据了解,目前网上销售码洋不过每月几百元到两、三千元,但是其实际的价值显然不能以此衡量,除了显见的宣传效益,毛先生还认为,“网上书店首先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服务”。
8月28日至9月2日,数百家海内外出版单位的出版人云集第7届北京图书博览会,洽谈合作事宜,进行版权交易,增进了解和感情。与此同时,江苏出版集团(cb.jlonline.com)在互联网上专门推出了博览会专页,介绍16家江苏藉出版社的重点图书。事实上,利用互联网与海外进行联络已经很广泛,清华大学出版社杨先生、电子工业出版社毛先生均告诉记者,他们社的版权交易几乎全部是通过互联网络完成的。而且,双方交换资料、信息,联络感情也很方便。可以说,互联网是出版社“永不落幕的博览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互联网向中国出版人展示了诱人的魅力,但是要让互联网大展身手,仍需突破观念、技术和资金的重重羁绊。毛兆余认为,出版社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阻碍了其发展。另外,目前,Internet的接入技术或者还不成熟,或者让人感到囊中羞涩。要在公用信息数据网(DDN)、微波专线、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等众多解决方案中作出选择,显然并不能让人感到驾驭它们的轻松和愉快。邮电出版社计划今年9月底连上互联网,据介绍,仅购置域名服务器、代理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硬件设施,就花费了50万元,再加上每年不菲的线路租用费、信息流量费,确实会让多数实力并非足够强大的出版社犹疑不前。或许,对于许多出版社,正像ISP所期望的,选择他们是可以考虑的。
此外,要让网上主页充分发挥其全部的潜力,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主页信息量小,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更新不够及时,已及为国内企业主页的通病。毛兆余先生特别指出,在网页制作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距还很大。国外出版社的网页,一是信息量惊人,二是看起来赏心悦目。毛先生打了一个比方,人家的网页,就像中国的苏州园林,园子都很小巧,但游览时移步换景,给人目不暇给之感。某计算机公司的陈先生强调说,企业主页一定要注意做宣传,比如在国内外搜索网站免费注册,与知名站点建立链接。“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名言绝对不适用于Internet,因为Internet这条巷子实在是太深了。
目前,许多家出版社都在不断发掘互联网的新功能。河南海燕出版社(www.haiyan.com.cn)通过自己的主页向居住在海外的少年朋友征集《中国孩子在海外》一书的稿件;邮电社准备推出“网上论坛”,吸引网民和读者前来讨论问题;电子社打算建立在线图书馆,以收费会员制的形式实现图书的网上出版和销售;清华社认为网络蕴含了巨大的商业前景,如果经营得当,可以吸引人来做广告和从事其他一些商业活动,从而成为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预料,伴随着中国电脑网络的“神经”变得日益粗壮,出版社网上业务将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也许有一天,读者会发现,自己买来的每一本书上,都印着以"www"打头的一串字母,而人们对这串字母的熟悉程度,已不亚于对方块字的出版社名字的熟悉程度。
标签:互联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