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业并存的农民土地利用行为与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_农业论文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户论文,土地利用论文,效率论文,类型论文,经济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7-7588(2008)10-1525-08

修订日期:2008-06-23

1 引言

在30年的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农户之间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农户,由于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后果有所差异[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如户主文化水平、年龄、兼业化程度、收入水平、生产规模等角度对农户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5]。这些研究中,关于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和效果的影响的研究不够充分,基于此本文从农户兼业的角度对农户进行分类,研究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的影响。农户兼业是指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多元化经营形式。对于兼业化程度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日本学者根据非农业经营收入所占的比例来界定,美国学者根据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时间的长短来界定[6]。我国农业生产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根据非农业经营的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兼业化程度更适合我国国情,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兼业农户分为:一兼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和二兼农户(以非农业收入为主)。在考察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8~11]:一是兼业农户对农业的资金和劳动投入都会减少,从而兼业程度与土地产出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一是农户兼业有利于土地产出率的提高。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因为理论基础、实证研究的样本点选择以及研究方法不同。

现有的研究在测度土地利用效率时主要是利用单项的实物产出指标或经济产出指标与投入指标直接对比的方法[5、12~14],如地均产出、单位资本产出、劳均产出等,这种方法得到的是单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考虑了单项投入和产出。而事实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是一项综合的生产活动,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有多项投入,因此测度其效率时考虑全部投入更合理。为了克服单项要素效率方法的弊端,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度土地利用效率,此方法最大优点是不需要一个预先已知的生产函数,不受输入、输出数据量纲的影响,并且能够选择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

基于以上考虑,选择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市江宁区为样本点,以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分组比较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采用DEA方法测度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剖析其效率差异的源泉。

2 作用机理

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的作用机理见图1。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农户是理性的。西奥多·舒尔茨教授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论证了传统社会的农民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一样,有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动机[17]。经济学家波普金认为农户是一个权衡了长短期利益及风险因素后,为追求最大生产利益而做出合理决策的人,是理性的。史清华(1999)认为,农户的经济行为一般认为是理性的,但是,由于市场建设不规范也可能会出现“反常”行为[1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户在生产中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其行为日趋理性。因此,本文在“农户是理性”的假设下分析农户土地利用及其决策行为。

有研究将在农场层次上的土地利用决策过程分为4部分:目标确立、状况判断、决策实施和责任承担[16]。本文借鉴这个思路分析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农户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的两个重要变量就是风险约定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投入和收益,不同类型农户由于其主要劳动和资本投向、自然、经济环境、自身经济实力、生产经营目标的差异,以及劳动时间总量的约束,其在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2]。可见,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主要来自自身资源约束和经营目的的响应。纯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必然追求农业产出的最大化,在此目标的作用下必然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土地利用程度高,还会通过租入土地的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兼业农户既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存在着在非农业投入和农业投入之间的权衡,在生产决策中追求整体利益,也就是追求总收入的最大化。二兼农户以非农收入为主,非农业的收入效应对其更加明显,因此农户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就会倾向于非农产业,而只是将农地作为一种保障,这样必然会减少对土地投入,同时还可能将土地流转出去。一兼农户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农业,农业的收入效应对其更加明显,这样农户决策的过程中就会倾向于农业,将更多地资源投入到土地,以期获得更大收入。由于一兼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介于纯农户和二兼农户之间,因此总体上其土地利用行为(主要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土地利用程度)也介于二者之间。

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劳动、资本和技术投入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差异。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资本、劳动、土地和技术是经济活动中的四大生产要素,在农户生产行为中劳动、资本和技术投入以及经营的土地规模的差异必然导致土地产出的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

3 数据来源和样本区农户概况

3.1 数据来源

2005年5月份在南京市江宁区进行了农户抽样调查。样本的选择依据平均分布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具体过程是:先从江宁区随机选择4个镇,再从每个镇随机选择3个村,共计12个村,然后从每个村选择20个农户调查,共计240个农户。为使数据更加有效和可信,在调查过程中采取直接与户主直接对话的形式。除去不具有代表性的无效问卷,共有208份有效问卷。问卷内容的设计既考虑了本研究的内容,也考虑了农民对问题的接受程度。问卷主要包括农户的家庭结构、农户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耕地状况、施肥状况等等,各项内容的具体指标见表1。

3.2 不同类型农户的基本概况

3.2.1 不同类型农户的比例 利用农户兼业程度(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对农户进行分类,具体标准是: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少于10%的农户为纯农户,介于10%~50%的为一兼农户,50%以上的为二兼农户[7]。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图2):江宁区的纯农户所占的比例只有16.3%,兼业农户的比例高达83.7%,其中二兼农户占的比例较高,达到了60.6%,超过了纯农户和一兼农户数量总和,可见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兼业现象非常普遍。

3.2.2 家庭结构 不同类型农户的家庭结构及差异见图3。从户均总人口数量来看,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分别为3.67人、3.85人、3.87人;从户均劳动力数量来看,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分别为2.33人、2.91人、2.98人。可见,无论是户均总人口数量还是户均劳动力数量,兼业农户数量均大于纯农户数量,二兼农户的数量大于一兼农户,农户的家庭结构与农户的兼业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兼业,主要原因是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能够提供剩余劳动力,为农户进行非农兼业提供了便利,这与陈晓红(2006)的研究结论相同[7]。另外,从初中以上劳动力比例的比例来看,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7.1%、62.7%、59.6%,从总体上说纯农户初中以上劳动力所占比例低于兼业农户,这与梅建明(2003)的研究结论相同[14]。也就是说,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倾向于从事农业生产。

3.2.3 收入情况及差异 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的户均收入分别为16 701元、23 857元、30 012元,三者差异较大,农户兼业程度越高户均收入越高,这与李小建等(2003)、梅建明(2003)的研究结论相同[6,14]。兼业农户的平均收入比纯农户高出50.0%多,二兼农户的平均收入最高,是纯农户的2倍,比一兼农户也高出了25.7%,可见目前非农兼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4 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来研究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观测变量产生显著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如果观测变量在某控制变量的各个水平中出现了明显波动,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是影响观测变量的主要因素,反之则认为该控制变量没有对观测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其数据的波动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选择农户的兼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选择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指标(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施肥数量、土地经营规模等)作为观测变量,分别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显示均在1%、5%或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这说明农户兼业类型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选择有显著性影响。

4.1 农户的投入行为

农户的兼业行为对土地投入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资源的竞争,这是一种负面的影响;二是兼业收入的增长可能会带来农户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在这两方面共同的作用下,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投入行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表2)。

4.1.1 农业物质投入 农业生产中的物资投入主要包括农药、肥料、地膜、种子、农业机械以及农业技术等,为方便比较,将农业的物质投入转化成货币的形式。江宁区纯农户的地均投入为11 703元/,一兼农户为10 332元/,二兼农户为8 856元/,可见纯农户的投入稍大于一兼农户,但二者都远远大于二兼农户的投入。这个结果是可信的,农业生产对二兼农户来说收入效应较少,这导致二兼农户对农业投入的动力不足,在资本约束下,就会减少农业物质投入。

4.1.2 劳动力投入 从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来看,纯农户平均数量是2.10人,一兼农户为2.09人,二兼农户为1.58人;从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时间来看,在纯农户中每个劳动力每年的平均劳动时间在200个工左右,一兼农户的平均时间投入略微小于纯农户,二兼农户的时间投入远小于纯农户和二兼农户。以调查中的典型的三类劳动力农户为例,纯农户的劳动力全部精力都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中,三个劳动力中的两个大部分时间在从事非农生产,只在农忙时进行农业生产,并且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是老人或妇女,兼业农户的劳动投入的质量也不高。综上,不同类型农户的劳动投入差别较大,从总体上说纯农户大于一兼农户,一兼农户又远大于二兼农户。

4.2 施肥行为

江宁区农户主要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农家肥的施用比例为63.9%,化肥的施用更加广泛,比例高达96.2%。因此主要分析农户的农家肥和化肥的施用行为。

从施用农家肥的比例来看,三类农户差异不大,纯农户的比例最高,达到了69.0%,一兼农户次之,使用农家肥的比例为65.7%二兼农户使用农家肥的比例最低,但也达到了59.1%。从来源看,大部分农家肥是自己家中生产的,主要来自畜禽以及人的粪便,在纯农户中也有部分是通过市场买进的。从施用农家肥的数量来看,纯农户的户均施用量大于一兼农户,但从地均施用量来看一兼农户的地均施用量却大于纯农户,主要原因是一兼农户的土地规模大于纯农户的规模。无论是户均施用量还是地均施用量二兼农户都是最少的,并且与前两者相差较多。

在施用化肥的农户中主要使用尿素和复合肥,有93.4%的农户同时使用尿素和复合肥,其他化肥的使用量少,因此用农户的尿素和复合肥的投入量来代替化肥的投入量。在统计不同类型农户的化肥施用量时用的尿素和复合肥的实物量转化为折纯量①。纯农户、一兼农户和二兼农户化肥的地均施用量分别为222kg/、277kg/、192kg/。可见,一兼农户的地均施用量最大,倾向于通过增加化肥的投入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纯农户次之,二兼农户最少。

4.3 土地利用程度(复种指数)

复种指数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江宁区是南京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并且气候适宜,复种指数较高,纯农户的平均复种指数达到了2.8,一兼农户为2.3,而在二兼业农户中由于将资金和劳动投入到非农产业,导致土地利用程度非常低,平均复种指数仅为1.8,小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

4.4 土地经营规模

江宁区人多地少,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分别为0.41和0.39,二者相差较少。在江宁区土地流转现象虽然已经发生,但流转的规模和数量都不大,致使纯农户和兼业程度较低的一兼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偏小,远远少于适合现代化农业机械、农业设施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用的最佳经营规模。同时,二兼农户的平均土地规模依然很大,高达0.31,“离乡不离土”的兼业现象普遍。在二兼农户中非农收入比例在80%以上的农户所占的比例高达28.2%,但这部分农户仍没有把土地出租或只将小部分土地出租,他们把土地当做重要的社会保障,当非农兼业不顺利时就会回来继续耕种土地。在这种兼业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二兼农户都保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不会真正的向非农产业转移。

5 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如前所述,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必然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巨大差异。基于此,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5.1 分析方法: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于1978创立的,该模型可用于评价多个同类型的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19]。这里把每一个农户看作一个生产决策单位,运用由Fare(1994)改造的方法构造一个生产最佳前沿面[20],把每一个农户的生产同最佳实践前沿面进行比较,从而测度每个农户的土地利用的相对效率。落在生产最佳前沿面上的DMU的效率值为1,其他未落在边界上的DMU,则称为无效率的DMU,其效率值介于0~1之间。

目前常用的DEA模型是[21,22]CRS模型和VRS模型,这两个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规模报酬的假设,前者是假设规模报酬是不变的,测度的是综合技术效率(TE),它衡量的是投入转化为投入的效率;后者去掉了这个基本假设,测度的是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下的纯技术效率(PTE),它衡量的是以既定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或服务的能力,能够说明当前的生产及决策正确与否。综合技术效率(TE)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SE)与纯技术效率(PTE)的乘积,即TE=PTE×SE。根据规模效率可以判断出各农户处在递增或递减的规模报酬区间,据此可以调整各农户的生产规模,使其达到生产规模的最佳状态。

5.2 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其投入指标可以用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数量来表征[15]。利用农户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表示劳动力投入,包括在翻地、播种或移栽、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农药以及收获和其他田间管理任务上花费的时间;用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表示土地投入;用农业支出表示对土地的资本投入,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农业机械支出、灌溉以及其他日常的服务等;产出指标用农业总产出表示(表3)。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整体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运用DEAP2.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农户的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然后将各个农户的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全体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表4)。抽样调查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364,说明实际产出仅占理论产出的36.4%,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很低。从综合技术效率的构成来看,纯技术效率为0.652,规模效率为0.558,二者都比较低。

5.3.2 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按照农户的兼业类型对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出各类农户土地利用的平均效率(表4)。计算结果表明,一兼农户最高,纯农户次之,二者远远大于二兼农户,说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在土地利用中能够较好地发挥比较优势。

为了对各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值的内部结构有更详细的了解,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类(表5)。在纯农户中,仅有11.8%的农户生产是高效率的,效率在0.7以上农户所占比例为8.8%,效率在0.5~0.7的农户占11.8%,效率在0.3~0.5之间的农户占29.4%,效率在0.3以下的农户占38.2%。在一兼农户中,仅有4.2%的农户生产是高效率的,效率在0.7以上的农户占20.8%,效率在0.5~0.7之间的农户占18.8%,效率在0.3~0.5之间的农户占35.4%,效率在0.3以下的农户占20.8%。在二兼农户中,仅有2.4%的农户生产是高效率的,效率在0.7以上的农户1.6%,效率在0.5~0.7之间的农户占7.1%,效率在0.3~0.5之间的农户占19.0%,效率在0.3以下的农户占69.8%。

5.3.3 不同类型农户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将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反映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的根源。纯农户、一兼农户和二兼农户的纯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但都偏低,这表明:①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户对技术性能的把握和利用能力的较低;②从宏观角度来看,生产领域中技术更新速度较慢、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较低。二兼农户的平均规模效率远远低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这也是二兼农户整体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从规模报酬阶段来看,在纯农户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户的比例为88.2%,规模报酬不变的比例为11.8%;在一兼农户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户的比例为65.8%,规模报酬不变的比例为34.2%;在二兼农户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农户的比例为97.6%,规模报酬不变的比例为2.4%。可见,大部分农户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6 结论与政策启示

在江宁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分组比较分析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了江宁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主要结论是:

(1)兼业对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农户兼业会对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施肥数量、土地利用程度产生负向影响,二兼农户表现最为显著。

(2)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远远大于二兼农户,这说明农户适当进行兼业经营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当兼业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3)从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构成来看,三者的纯技术效率差异不大,并且都很低;纯农户和一兼农户的规模效率相差无几,均远远大于二兼农户,并且大部分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农户的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1)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二兼农户向非农产业的真正转移。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对土地的投入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在农业对兼业程度较高农户吸引力不大的条件下,应该根据实际引导其真正的向非农产业转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当前割断城乡的户籍管理制度,解除对农民“进城”的歧视性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宽松的环境;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建立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使农民享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为真正实现向城市市民的转变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

(2)适度扩大有经营能力农户的生产规模。从规模报酬所处的阶段来看,大部分农户的生产规模偏小,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特点有选择地扩大农户的生产规模,这里主要是纯农户和兼业程度较低的一兼农户。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两个前提条件是:①促进土地的适度集中。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建立完善的农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流转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首先,明确界定农村土地产权,这是农地顺利流转的前提,应该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农民承包的土地的权利,使农户真正享有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其次,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流转应当在当地政府组织下进行,遵循自愿和有偿的原则,确保土地流转的安全性。最后,政府要为农地流转提供各种服务,做一个服务型的政府;②加大资本的投入。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自身的积累,在目前的条件下只靠农户自身积累是非常有限的;二是政府的投入。政府对农业的公共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农业的公共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纯农户、一兼农户和二兼农户的纯技术效率都很低,这也是当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纯技术效率的关键是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程度,提高农户对技术的把握能力。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并通过送技术下乡活动以及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农业科技宣传,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把握能力。

注释:

①由于不同农户施用不同类型的化肥,因此需要将化肥的实物量转换成化肥的折纯量,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把化肥实物量转化为折纯量是按照不同类化肥种的(N、P、K)的有效成分计算的。根据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尿素按照氮含量(46%)表示有效成分。复合肥得有效成分按照有效成分氮、磷、钾计算,由于复合肥生产行业没有固定的行业标准,这里取平均值(40%)作为其有效成分含量。

标签:;  ;  ;  ;  ;  ;  ;  

不同产业并存的农民土地利用行为与效率分析&基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