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 李永辉
在教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诗三首》时,我要求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背诵并默写三首诗歌。上周一布置任务,下周一检查。背诵时,班中六十三人,只有四个同学没完成任务。默写时,有十五个同学出现了错误。三天后,我再次抽查,十个人中有六个同学默写出现了错误。而这些默写出现错误的同学,在三天前检查时都是没有出现错误的。面对失败,几个学生都有点沮丧。针对这种情况,我也进行了反思: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在古典诗歌学习上的有效性。
首先,要反复诵读诗歌。正所谓熟读成诵,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不断诵读,让大脑获取语音信息,就能加深对诗歌的印象,而这也能为下一步的理解和分析做好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范读,或领读,或听读,或齐读。无论采取何种诵读策略,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安排教学,注意诵读指导的渐进性。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我选择用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结果,通过我富于激情的诵读,勾起了学生“我也来读读”的欲望。以此为契机,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划分节奏,如此反复诵读,既能让他们体会到诗歌的音乐美,读出诗歌的语言气势,更有助于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情感,这对提高学生在古诗歌学习上的有效性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短时的诵读,只能获得短时的记忆,时间一长,还是会忘记。这就需要学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已学过的诗歌进行诵读,只有这样,才能把大脑对诗歌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让学到的知识不至于快速的忘记。
其次,要理解诗歌内容。无论是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都是大脑对诗歌的浅层次记忆。如果不能定期温习,记忆的信息还是会被遗忘。要想信息保持的更长久,在识记的基础上,还要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我觉得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法:
1.抓住诗歌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应首先抓住意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个句子中的“梅花”,既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又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
2.知人论世读诗歌。古典诗歌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它包含着诗人们丰富的情感,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正所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学习古典诗歌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曹操的《短歌行》,只有了解了曹操的情况以及其写此诗时的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3.运用联想和想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来表露其情感。好的诗词都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故学好古典诗歌,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显示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从而进入该诗的意境。学生可以根据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了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4.抓住“诗眼”学诗歌。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最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古典诗歌毕竟是古人写的,无论诗中的景物,还是作者的情感与志趣,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有距离,并不代表不能建立联系,如果能把诗歌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就能在大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花草与思念的关系,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正如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所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而今天的乡村旅游之所以开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都市人对娴静恬淡的乡村生活、纯净自然的田园风景的热爱,大概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表现的心志亦有某种相通之处吧。
总之,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不能仅仅只盯着短时的识记。要想提高学生在古典诗歌学习上的有效性,在识记的基础上,要展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对诗歌情感的揣摩体味,要引导学生巧妙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知识不限于书本,学习不拘于课堂。只有多读、多思、联系生活,才能帮助学生走出在古典诗歌学习上背了忘、忘了再背、背了再忘的怪圈。
当然,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最多也只能指明方向、“授人以渔”,而不应越俎代庖或者一味填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提高古典诗歌学习的有效性。
论文作者:李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诗歌论文; 古典论文; 学生论文; 记忆论文; 诗词论文; 情感论文; 内容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