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对策研究报告_战略实施论文

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对策研究报告_战略实施论文

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对策研究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齐齐哈尔论文,研究报告论文,健康发展论文,企业集团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到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时指出:“把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因此,实施大集团战略,是经济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带动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提高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尽快形成一批经济实力强、生产规模大、技术素质高,能够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大集团,实现“搞好二次创业,富民强市”的工作目标,重塑我省第二大城市形象是我市上下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发展状况

自1993年以来,以第一重型机器厂为核心企业、东北重型矿山机械联合公司、齐齐哈尔重型机械研究所、齐齐哈尔机床电气传动设备厂、富拉尔基电控设备厂为紧密层成员单位、沈阳重型机器厂、南京高速齿轮箱厂等9个为半紧密层成员单位,联合国内13所科研院所、2所大学为松散层单位组建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宣告挂牌成立以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组建、发展和壮大企业集团,对于促进齐齐哈尔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提高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活力和竞争力,盘活国有资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1994年齐齐哈尔被国家列为第一批“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遵循国家“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总体部署,加大了组建企业集团工作的力度,以资产为纽带,以盘活国有资产为目标,以优势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强强联合,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组建了一批具有齐齐哈尔特色的“大吃小”,“小吃大”,“大加大”的企业“航空母舰”。截止1998年9月份,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已经发展到47个,其中,国有大型企业集团9家,国有中型企业集团8家,国有小型企业集团7家;集体所有制中型企业5家,其余为集体、乡镇(村)级小型企业集团计18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三级,国有、集体、乡企三种所有制,成员企业835家,其中紧密层企业200家,半紧密层企业174家,松散层企业461家,核心层、紧密层企业资产达到170亿元,职工总数15.123万人,涉及机械、冶金、机电、造纸、化工、医药、纺织、酿造、建材、建筑、房地产、木业、车辆等十几个行业,上万个品种产品,形成了具有农、工、商、科、种、养、加、贸为一体的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支柱型企业。这些集团通过政府的支持,以破产重组、企业兼并、租赁经营、剥离分立、委托经营、抵贷返售等方式,使210户危困企业重新启动。特别是1997年齐齐哈尔市实施的黑化集团兼并齐市化工总厂、黑龙集团兼并齐造纸厂这两组兼并,对改善企业产品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向多元化扩张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齐哈尔市的企业集团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历经了由产品经营到商品经营再到资本经营的发展阶段,加速了企业制度创新,初步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经营资本化。北满特殊钢、车辆等5户省部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集团的方案已得到批准,现正进入实施阶段,对国有企业配股到人,集体企业划股到人,破产重组,企业职工安置资产量化到人的试点业已展开。继北满特钢股票上市后,“黑化、黑龙股份”股票发行也已于1998年9、10月份在沪市挂牌交易,累计募集股金6.4亿元。按照改革的配套性原则,企业集团在改制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内部运营机制,转变经营方式,使企业经营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以全员劳动合同制,管理人员聘任制、弹性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普遍实施,综合配套率已达93.8%。在人事用工方面,打破了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对管理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工人实行竞争上岗,有的实行“树梢工程”,有的实行“尾者下岗”等用人、压工的办法,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职工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在分配制度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要素分配为补充的分配格局初步形成,端掉了“大锅饭”,初步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综观齐齐哈尔市自1993年以来组建企业集团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龙头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主导。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自组建以来,大胆开拓国内外市场,借助国内计划单列的优势和集团内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发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抢占制高点,使集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加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产值利税率稳步上升;黑龙集团在不断提高主业冰上运动器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大胆兼并了原轻工部齐齐哈尔造纸厂这一曾在国内新闻纸行业排行老大的轻工企业,走出了一条多元经营的路子。二是以行业主管部门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齐翔建工集团在组建前是市建工局,当时所属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7.9%,94年到96年连续三年亏损达3750万元,集团组建以后,把企业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从深化产权制度入手,发挥和挖掘国有企业的特有优势,走出了一条制度创新、集约经营、稳步发展的新路子。1997年实现总产值3.46亿元,比96年提高1.1倍;实现税金1454万元,比96年提高1倍;利润比96年减亏1200万元。在所属的24个企业中,由96年亏损企业20个变成97年盈利20个,亏损面由96年的83.33%下降到97年的16.66%。竣工工程优良品率由96年的39.09%提高到97年的45.6%,获省优质工程2项、市优质工程8项。1998年齐翔集团予计实现总产值4.25亿元,比97年提高23%,比96年提高2.26倍,实现税金1800万元,利润在97年的基础上再减亏500万元,亏损企业由4户减少2户。三是以产品关联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龙江电器企业集团自1995年组建以来,产品由单一的吹风机系列发展到集锅炉循环泵、自吸泵、高楼给水泵等以风水工程为主的9大类100多个品种,年产吹风机90余万台,占全国销售量的60%。1998年总产值完成4000万元,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400万元,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四是以政府行为为导向,借助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将一些经营不景气、产品无销路、市场占有率极低的企业并入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中去组建企业集团,采取的办法是先破产、后兼并,或以租凭的形式,卸掉一些陈欠旧帐的包袱,使企业得以重组优化。齐齐哈尔北大仓酒业集团自从剥离重组以来,靠实施资本经营调整产品结构和开发外埠市场开路,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996年组建集团以后,企业上交税金609.6万元,比95年增长132%,实现利润61万元,与上年亏损654万元相比,扭亏增盈715万元,结束了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4583万元,比96年增长92.4%,实现利税1068万元,比96年增长52.6%,创历史最好水平,上缴税金717.5万元,比96年增长23.6%。预计98年上缴税金1200万元,比97年增长79%。第四种特征的企业集团,在我市应属多数。以上所述具有这些特征的企业集团,对于齐齐哈尔市的企业重组和资产置换,盘活存量,增加资本总量,提高资本质量,转换企业机制,理顺产权关系,提高集团的竞争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拉动齐齐哈尔市经济增长的龙头,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对此,我们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也是不庸置疑的。

二、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齐齐哈尔市的这些企业集团自组建运营以来,对调整我市经济、产业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使企业集团向市场化、集约化、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在我市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集团企业自有资本少,资产负债率高。齐齐哈尔市的大部分企业集团是在国有和集体企业改组、改造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集团成员企业原来的负债率已比较高,例如黑化集团、一重集团、齐翔集团,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3.2%,产值利率为6.7%,而机床集团资产负债率达到90%,产值利税率为负19.2%,即使齐齐哈尔市最好的集团,例如车辆集团、黑龙集团、华鹤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也在50%以上。绝大部分企业处于负债经营的状况,一是部分企业集团的效益以利息形式转移到金融部门,到期还不上贷款形成高负债;二是由于职工工资的不断增加,退休职工逐年增多,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得到完善,企业办社会的负担仍然无法卸掉,造成企业费用开支不断增长,加之一些地方政府的集资、摊派和以各种合法名义指派,使企业的债务负担日益沉重,由于组建集团以后的时间不长,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约束,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积累资金去降低资产负债率,有的资产负债率还日益提高。沉重的债务把一些企业集团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长期以往发展下去,这些企业集团还会走上原来企业资产恶性循环的老路上去。

2、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松散,难以形成集约经营优势和对外发展合力。有的企业集团是由原来的行政性单位改组建成的,有的则是通过行政“拉郎配”组成的,因此,集团组建的时候,仍然是粗放经营格局。集团组建以后,又未能迅速地理解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的资产附属关系,以致出现形式上的企业集团实质上的粗放经营格局。在归属关系上,有些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只存在行政上的层级关系,没有资产纽带关系;在企业组织形式上,既没有核心层企业,也没有紧密层和半紧密层之分;在产品开发上,既没有名牌龙头产品,也没有统一的品牌和统一的营销策略;在决策经营上,集团公司既不是投资中心,也不是利润中心,只是汇总中心、综合中心。

3、经营不规范,难以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一是企业集团普遍缺乏多元化经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成熟的集团都是一业为主、多业化发展的。然而,从齐齐哈尔市目前已组建的企业集团来看,大多数属于经营结构比较单一,跨行业、多品种、多品牌,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龙头产品较少,一旦宏观环境发生转变,企业集团就难以适应,有的企业集团甚至比一般的单个企业还脆弱。二是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迅速扩张,不仅在本行业大量购并,而且还进入别的与自己本行业没有多少关联度,并不熟悉的行业。有一些企业集团提出发展自己的几大支柱产业,并认为这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散,利于企业稳定发展,即使有些产品遭到较大风险陷入困境,也可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极有可能加大企业经营的风险。应当承认,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后,多元化经营战略越来越得到普遍采用,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一种典型方式。大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单项业务企业、主导产品企业、相关联多元化企业、无关联多元企业。据统计,主导产品企业和相关联多元化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的主要企业类型。但是,由于受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元化并不一定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表面上看,多元化使企业“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减少了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了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反而会加大风险。无关联多元化使企业所有者进入全新的领域,对购并对象所在行业不甚了解,往往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这种购并还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经验表明,这种无关联行业的企业兼并,成功率是极低的,因此,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在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可取的。

4、贪大图快,组建不规范。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内部扩张,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向相关产品、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外部扩张,通过资产购并、重组,将别的企业吸纳其中。目前,有一些企业集团和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走第一条道路发展太慢,而倾向于走第二条道路,因而进行大规模扩张,兼并过来许多没有什么优势的企业;有的则是由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搞“拉郎配”,或整个行业成建制地变成一个大公司、大集团,这样一来,确实可以在短时期内把企业的销售额、资产规模扩大,但企业集团的内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贪大图快凑“大个”的做法很可能造成“欲速不达”,反而把核心企业,好企业拖跨,最后一死(破产)一片。企业集团要通过市场来组建,要把市场经济通行的购并方式做为基本的、主要的手段,既不能追求企业规模的不合理扩张,又不能搞行政“拉郎配”,“甩“包袱”,将一些不良企业硬塞进好的企业,要根据成本效益来具体确定。

5、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实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很多企业集团通过购并和资产重组取得了迅速发展,带动了大量中小企业,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集团过分追求低成本扩张,大量新建或购并中小企业,形成子、孙、重孙公司几十个,而管理体制却没有相应的改进,导致企业管理链条过长,管理成本大量增加,企业效益下降。应当看到,收购兼并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营活动。国内不乏因兼并收购后救不活别人而把自己搞垮的例子。在目前的资产重组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采用承债式兼并,即承揽全部或大部分债务,将一些企业并入企业集团,承担下来的这些债务采取挂帐停息的办法,分期偿还。从表面来看,购并时企业集团没有花一分钱,购并后又以被购并企业的盈利归还欠债,似乎不费成本。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前期谈判、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是需要费用的,既有差旅费支出,又有集团派出人员的工作时间支出,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重视;第二,被购并企业的显性和隐性支出可能未被计入。购并后,集团总部要向被购并企业派出管理人员,改组管理机构、注入资金、引进技术,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第三,只注重近期盈利。被购并企业在经过注资改组后,可能很快扭亏为盈,但从长期看,它们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优势是很难把握的,这些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和维持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届时没有竞争能力,这些企业就会成为集团的包袱;第四,企业计算的只是会计成本,而没有计算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不仅仅包括会计列支的成本,还包括不从事该项活动而从事其它某种活动所放弃的收益,这在主业和多元化经营中最为突出。最重要的是,企业扩张成本的高低必须同能否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相比较,在涉及企业长远发展,战略方针的贯彻时,高成本扩张可能带来理想的收益,这种扩张的成本从长期来看就是低的。相反,如果妨碍了实施正确的战略规划或执行了错误的战略,低成本扩张结果的代价就可能是惨重的,付出的成本就是高昂的。

6、片面追求资产经营忽视生产经营。相当一部分企业集团领导认为资产经营是一种高级经营方式,把资产经营理解为企业的一个独立业务构成,甚至盲目的进入金融界,热衷于证券、期货这些金融企业的活动,忽视了自己的主业,忽视生产经营,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和做法。资产经营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旨在进行有效的证券组合,规避风险,获得最大收益。资产经营不仅包括股票和债券,还包括企业的购买、兼并、合并等有关的业务,与生产企业有关的只是购并业务。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资产经营不过是服务于生产经营的一种手段。放弃主业或把资产经营作为一个专门的业务来抓,是不可取的,且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和风险。

7、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和功能较差。纵观我市现有的企业集团,绝大部分的组织体系没有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组,建立起运行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以及形成权力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张,内部管理不完善,母公司与各公支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甚至有的出现“内耗”现象。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无法适应科技进步和产品品种升级换代的要求,大部分企业仍然是功能单一,或者是生产型,或者是贸易型,或者是技术研究型,各自分割、独立作战,没有形成集团的合力,这也是一些企业集团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起来的企业集团,应当努力构造自己的功能体系,真正成为一个有效运转的投资中心,研究与开发中心,营销和市场开拓中心。只有真正具有生产、营销、技术开发,财务控制功能并兼有融资和资产经营功能,可以发挥企业群体优势的大集团和大公司,才有能力充当我市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的主体。

8、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素质偏低。纵观我市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队伍结构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整体素质不高,人才与企业发展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是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数量少,绝大部分是后补的大中专学历;二是在整体素质上面,大多数人缺乏现代管理所需要的金融、财务、税收、外贸和法律知识,很难适应按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管理企业的要求;三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短缺,而且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结构上不合理。

②人才资源比较匮乏,“大才”难选致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结构得不到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一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人员不安心企业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企业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表现更为突出。另外,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很少有人愿意到企业工作,造成人才的选面狭窄;二是在调整班子时很难配备出一个素质的、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特别是好的一把手,有的还会造成任人唯亲、家天下的局面;三是队伍老化;企业干部难以流动。

③管理方式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大适应,干部任免仍沿用委任制模式,选举招聘、竞争上岗的路子不宽,缺乏有效运行的制度保障。

④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大,培养方式单一,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人才个性素质低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⑤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使优秀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9、技术落后,设备陈旧。通过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市大部分企业集团的主体设备均是六、七十年代制造的,不仅陈旧老化,年久失修,而且技术标准不高,工艺装备落后,从而形成了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不高,名牌特优产品少、产品质次价高,能耗大、成本高,绝大多数产品仍然是原料型销售,深加工能力和水平较差。现有的企业集团的生产产品仍然大多数是计划经济时期所确定的品种,虽然做过调整,但仍没有脱离原有的产品构成框架,新产品开发能力较低,高附加值的品种极少,绝大多数没有形成批量、规模生产和效益。

10、“三不变”原则制约企业集团发展,政策环境不宽松。组建企业集团,实施大集团战略的最大障碍是“三不变”原则,即所有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体制不变,致使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难以组建和发展,收购兼并政策、投资和金融政策、税赋政策、技术开发政策、外贸政策等都不尽宽松,使已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发展处处受到制约而难以健康发展。

三、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战略

1、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

齐齐哈尔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的状况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明确到本世纪末以及到下世纪头10年的奋斗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扶持。在预期的时间内涌现出一批财政支柱型企业集团。

根据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和齐齐哈尔企业所具备的条件,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可确定为到本世纪末达到50-60家,大型企业集团14家,形成资产40亿元1户,30亿元2户,10亿元2户,5亿元8户,其中有1-2家进入国家500强行列。到2010年发展到100家,其中有5-10家进入国家500强。

2、企业集团发展的基本战略。

①实施重点攻坚战略。齐齐哈尔企业集团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到50-60家,其中有1-2家进入全国500强行列,必须实施重点攻坚战略。重点攻坚战略就是在齐齐哈尔重点行业,在全国能排在前列的企业根据一定的条件,重点选择一些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每一个企业集团都要以跻身全国500强为目标,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以便尽快培育出一批国家级的企业集团。

②实施政府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战略。企业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特别是还存在着严重的行业、部门和条条块块的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企业集团要有政府的推动和扶持。企业集团只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政府就应向其采取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政府扶持从单纯的财税优惠转移到促进企业集团竞争能力培育和改善企业集团的运作环境上来。为企业集团增强融资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资产运作能力创造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集团的发展要逐步转向利用市场机制,形成自我扩张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发展壮大。

③实施跨跃式超常规发展战略。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到2010年发展到100家其中5-10家进入国家500强,采取常规的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世界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表明,跨跃式、超常规发展是一条普遍的发展规律。采用跨跃式、超常规战略一是要起点高,既要瞄准全国500强目标,也要动态地把握世界500强发展的新趋势。因为只有高起点才能实现跨跃式发展;二是要多种经营方式相结合。充分运用资产经营、生产经营、跨国经营和集约经营等多种方式,把各种经营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开辟出一条企业集团发展后来居上的新路子。

④放手竞争优胜劣汰战略。组建企业集团要逐渐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以政府导向和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作轨道上来。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凭自己独特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求得生存与发展;政府重点应是在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上,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上,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扶植企业集团发展,对于效益差的企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淘汰。只有经过市场机制的洗礼,齐齐哈尔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企业集团才能在竞争中崛起。

(二)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对策

1、确定企业集团发的重点方向。

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已达到了47家,对齐齐哈尔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实现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在短期内跻身于国家级企业集团行列,必须以战略的眼光,依据齐齐哈尔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现状,遵循“实”、“新”、“高”、“名”、“强”的攻坚原则确定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

①组建化学制药、化工原料生产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②组建造纸、包装、塑料制品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③组建以建材、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④组建以机电开发、生产经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

⑤组建以黄牛、奶牛、鸡、鸭、鹅、羊等养殖业与加工制造业为一体的种、养、加一条龙的农工商企业集团;

⑥组建以马铃薯、大豆、粮食深加工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企业集团;

⑦组建以白酒、啤酒酿造业为主的酿造企业集团;

⑧组建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吸收为其承担产品试制兼做实验基地的企业科工贸集团;

⑨组建以亚麻种植、加工、开发、商贸为一体的纺织集团;

10组建以名、优、特产品为代表的副食品工业集团。

重点攻坚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特殊钢工业集团、化工工业集团、机动车车辆集团、木业集团;围绕支柱行业组建和发展纺织工业集团、医药工业集团、造纸工业集团、机械工业集团、建材工业集团、食品工业集团;围绕高新技术行业组建跨行业、跨产业集团,打破一、二、三产业界限,与行业集团相辅相成。

实现上述目标,不仅可使齐齐哈尔的工农业企业集团实现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可由这些集团形成齐齐哈尔的支柱产业框架结构,既能成为齐齐哈尔的重要财源,又能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发展,进而全面推动全市经济的繁荣。

2、支持重点企业集团进行技术改造。

齐齐哈尔现有的高技术产业还没有真正显示出其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点,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必须立足现有企业集团对技术的吸纳能力,依靠以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介组织等机构,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多维的联系网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齐齐哈尔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主动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政府和科研机构就向企业集团提供可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也可把国内外引进或孵化技术介绍给企业集团立项生产。这些高新技术项目可以与老企业的原业务有关,也可以是新的产业,这样,产业高技术化和高技术产业化就可以在这些结合点上滋生出来。

深入实施技术改造的"15116"工程,积极支持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完善和新建一批按新体制运作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促进企业集团专利技术的开发,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保护网,走出一条科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利用技术改造和科学技术所焕发出来的巨大能量,推动齐齐哈尔企业集团迅速形成优势产业群体的步伐。

3、加大资本重组力度,盘活闲置资产。

按照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发展总体构想的要求,对现有中小型国有、集体、区街、乡镇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评估,摸清资产底数,按资产、技术、产品等综合因素分门别类排出次序制定规划。①对有较大优势的企业鼓励其兼并、收购一些同行业的弱势企业,使其闲置的固定资产得以利用,闲置的技术得以发挥;②积极支持和引导弱势企业以挂靠、联营、出租、转让等方式向市、省乃至国家的大集团靠拢,借船出海,借势发展;③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要果断采取措施破产,在兼并重组中,兼并企业一定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忌盲目扩张,一哄而起。被兼并企业可将资产作股投入兼并企业,并凭所持股份获得相应的权益,这样做不仅会有效地打破经济体制和条块分割的约束限制,还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产业、企业之间实现产权的流动和重组。

4、制定和落实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

实施集团战略,国家和省已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有些政策往往因为相互交叉制约而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我们应根据企业集团发展的实际需要,借鉴先进地区乃至国外的经验,制定有利于促进企业集团发展的具体政策,并切实抓好落实。第一,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授权内容包括投资收益权、资产处置权、人事任免权等。第二,赋予企业投资权。国家要改革现行的投资审批制,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够自筹资金的,应该不设投资限额,由企业自主决策,然后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增强融资功能。企业集团可以成立财务公司,可以在国内外金融、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第四,享受对外经济自主权,包括自营进出口权、海外投资权和出国审批权等。第五,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收购、兼并等。第六,建立进出口基金,对成套设备出口提供信贷担保,对海外投资提供贴息。第七,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技术开发政策。企业集团开发创新所形成的新产品按新增增值税的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使其具有保持优势和加大投入能力。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开发研制人员、决策者和组织者,给予奖励。第八,制定保护企业集团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具体运作条款,保障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5、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

齐齐哈尔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数偏少,整体素质不高,严重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建设一支素质高、人数可观的企业经营者队伍已成为企业集团发展的主导因素。

加速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完善企业经营者队伍的优选机制。(1)改革现存的干部管理制度,将厂长(经理)从现行的干部管理体系中分离出来,改变厂(经理)的公职人员身份;(2)将行政任命制改为聘任制、录用制;(3)引进竞争机制,改变企业经营者产生的办法和企业的领导体制,对企业集团要赋予董事会优选企业经营人员的充分权力,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与现行干部管理制度脱钩的企业经营者优选制度;其二是建立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市场。(1)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使企业经营者从一种职务(科级、处级等)转变为一种专业。企业经营者由市场来筛选,割断企业经营者与政府官员流动渠道。(2)尽快建立企业经营者的供求机制,形成能人机制,使庸材一天也混不下去。(3)通过司法和立法建立企业经营者的跳楼机制,迫使企业经营者竭尽全力为企业效力。第四,尽快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有序运作的规则,改变目前企业经营者队伍良莠不齐的现状。

建全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激励机制,建立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队伍。企业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利益机制,当企业经营者的报酬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使他们感到努力工作是值得的。就会产生独立、持久的动力来支撑其行为,激励其努力工作。因此,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应与经营绩效挂钩,赋予企业经营者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可以考虑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在建立利益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一是权力约束机制;二是制度约束机制;三是监督约束机制;四是市场约束机制。

6、充分发挥政府在组建企业集团中的职能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化水平很低,尤其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各种金融机制发育不完善,特别是投资银行不健全等都阻碍了企业集团的规范发展。传统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也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在这样一种体制背景和经济环境下,政府行为在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需的。

充分发挥政府在组建企业集团中的职能作用,就是使政府充分实现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它包括:第一,发挥政府在企业集团组建中的中介功能。在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评估、咨询、策划和组织。鉴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政府不仅掌握着对企业领导者的任免权,还能低成本的获得企业经营绩效的各种信息。对于组建企业集团的各方,政府要通过引导、干预和牵线搭桥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第二,发挥政府在地区、行业间和部门协调中的作用。由于企业条条块块的分割,部门所有,跨地区、跨行业的组织企业集团往往会带来利益的重组,必须遭到不同部门强烈的反对,只靠企业的游说,很难保证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政府凭籍其行政权力和宏观管理职能,从优化产业政策的原则出发,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来推动企业集团的发展。第三,发挥政府从优化产生结构对企业集团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兼并组建企业集团,使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和部门的闲置资本存量流向资本短缺的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的同时优化了产业结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通过对短缺产业,规模经济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和优先原则,引发优势企业增强兼并动力,降低兼并成本,促进规模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实现各产业部门健康、协调发展。第四,发挥政府在组健企业集团中保障相关者利益的作用。企业利益相关者除了所有者(股东)之外,还包括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职工。政府凭借其强大信息和协调能力,通过制定、实施法规条款以及严格监督兼并、拍卖过程等手段来保障企业集团相关者的利益在组建集团过程中不受损害。第五,发挥政府的科学决策功能,为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不可否认,政府行为在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同时,出于部门利益考虑,往往会产生行为的越位。用行政的直接干预影响企业集团的组建,不顾经济效益和企业意愿“拉郎配”。这种捆绑式的企业集团非但达不到改善不良企业经营状况的目的,反而拖累了优势企业。这种行政干预一方面造成产权交易的行政垄断,无法保证企业集团在组建中遵循效率原则,另一方面往往会人为规定产权流向,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造成宏观效益低下。因此,在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过程中,要求政府行为到位而不能越位。不到位有损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越位则破坏了企业集团的发展。随着经济体系中市场化程度的扩大,市场范围的不断拓展,交易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加深,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的极大发展,政府的信息能力相对来说越来越有限,其对企业集团的间接干预,亦应随之放松缩减。与此同时,非政府部门的迅速扩张使其信息、协调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组建由企业集团自身以及资本市场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协调来完成。而政府则应注重于正确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以及根据法律、政策对企业集团的监督和控制。

实施企业集团战略是齐齐哈尔经济走向振兴、繁荣的必由之路,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保障企业集团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为重塑我省第二大城市形象,产现富民强市的宏伟目标而不懈的奋斗。

标签:;  ;  ;  ;  

齐齐哈尔企业集团健康发展对策研究报告_战略实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