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输液室 222023
摘要:目的:分析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发生安全与差错事故的原因,探讨提高输液室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输液室发生的203例安全与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结果: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与差错事故形式表现多样,主要原因有:专业基础知识缺乏、操作技术水平低,责任心不强,人员少、工作繁忙,查对不严等。结论:输液室护理工作中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管理、强化业务培训与工作责任心,可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成效,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差错事故;防范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输液室作为综合医疗救治场所,面对的是病情急、病症复杂多样的病人,患者年龄不一,输液作为安全风险最高的给药途径,是护理人员常发生护理差错的地方,也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是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为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或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而发生过失,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情况,如果因为医护人员的差错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的,就发展成了医疗事故[2]。如何有效提高输液护理的安全、有效性,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现已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输液室发生的203例安全与差错事故进行回顾,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输液室发生的203例安全与差错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防范安全与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2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发生安全与差错事故的形式多样,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根据对近年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和差错事故分析,要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成效,有效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增强护理人员法制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经常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知识;牢记核心制度,日常工作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培养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经常与医生沟通,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认真询问,确认无误方可执行;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树立自我保护意识[3]。
3.2重视护理风险管理
加强护理管理力度,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业务素质是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的前提。对近年来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安全和差错事故分析表明,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最多的是年轻护理人员,其中大部分是中专毕业生,由于她们工作时间短,经验和临床知识匮乏,对很多药物性能、毒副作用、剂量了解不够,再加上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不严格,易导致差错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了解护理风险现状,熟悉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严格执行。婴幼儿、急诊病人、高龄病人是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人群,节假日、中午、中夜班是护理风险问题好发的时间[4],应用高致敏性、高活性药物的病人是护理风险问题好发的危险病人,对上述好发时间、主要人群和特殊治疗加强监控和管理。
制定合理科学的排班制度。由于目前多数医院病人众多,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如何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显得很重要[5]。弹性排班,增加病人高峰期的上班人数,制定应急预案,做到科室随时保证护理人员在岗,既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又不至于使护理人员过长时间工作而发生疲惫,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院应建立全面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科室设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不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质量检查,注重安全前瞻性管理,设立安全隐患登记本,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如实记录工作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事例,定期进行护理风险的总结评估,建立检查、反馈制度,及时控制护理风险。
3.3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仔细查对病人姓名,防止张冠李戴现象发生。配药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按医嘱顺序配药。粉制药物配制时要先溶解再稀释。配制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药物后应观察药物性状是否改变,符合要求方可输液。
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应主动巡视、询问病人,倾听病人的反馈信息,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做好健康教育,嘱咐病人及家属不要擅自改变输液速度。
3.4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学习药物知识,及时掌握新药知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症。接收药品时,发现有不熟悉的新药品要虚心询问,发现变质药品等异常情况应拒绝使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实际工作能力。鼓励护士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与病人沟通的能力[6]。
3.5 建立激励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促进护理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操作规则,积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根据实际工作结果加强考评,培养护理人员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
总之,只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可以提高输液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成效,有效防范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华敏.浅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与管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49-50.
[2]祝凤叶.门诊输液室的安全管理与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12):102-102.
[3]朱华,朱红金,陈芳等.门诊输液室用药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242-243.
[4]杨昕蔚.关于降低门诊输液治疗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与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z2).
[5]莫佩妙.门诊输液室护士程序化、规范化培训的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2-83.
[6]刘芳.门诊输液环境改造对提高护理安全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9):61-62.
论文作者:陈慧青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差错论文; 发生论文; 事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病人论文; 工作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