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镇南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阶段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和素质培养出发。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开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也没有在其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和问题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有效的开展策略,希望让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并促使学生在其中有综合素质的提升,建立良好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理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1-055-01
前言
语文是小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习基础,也是学生与人沟通中理解别人表达意思,阐述自己观点的教学课程,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发展极为重要。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个人思想理念上没有随着新课改而做出改变,还是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所以对于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开展不重视,致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做出改变,并以实际问题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朗读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朗读教学的进行,一是可以促进学生有效阅读理解,二是可以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三是有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将全面教育作为支点,然后将核心素养作为方向,将生本理念作为指导,创建新的朗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帮助下健康发展。
二、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在理念没有完全转变的前提下,在朗读教学中存在刻板单一、结构陈旧、缺少文化输出的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还影响了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朗读能力提升。刻板单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开展方式都是以领读和自读为主,无论学生有没有想法,注重的是成绩提升,缺少对学生个人朗读想法和有效朗读的考虑[1]。结构陈旧问题表现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单一的课文朗读为内容,学生反复的进行,没有与阅读教学进行集合,或者在开展中让朗读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没有实际效果。缺少文化输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结构陈旧的基础上,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只关注到了技巧的锻炼,却没有深度文化理解的挖掘和吸收。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新课改下的朗读教学目标和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改革创新教学策略,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然后通过多样朗读和文化朗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并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创建朗读情境,引发情感朗读
对于学生不愿意参与朗读教学,主观敷衍的情况,教师可以创建朗读情境,以朗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带动学生进行情感朗读课文,使朗读中的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内涵,帮助阅读理解。同时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意愿,使学生的朗读技巧可以得到锻炼[2]。例如,在古诗《静夜思》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依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生动画面感兴趣的特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离开家乡的视频,以此都营造一个思乡的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就会带入自己的情感,对于古诗的意境有所了解,可以使学生有立体的记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而且学生带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技巧有所锻炼,对于怎样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声调和语气表达进行了练习。
(二)适当拓展内容,加强课外朗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学生能力形成,打基础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素养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适当的拓展内容,以使学生有好奇心的产生,驱使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并在其中有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在其中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例如,在《秋天的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搜集一些关于秋天的雨描写片段,然后在课堂的朗读教学中进行呈现让学生进行朗读,并与课文的描写做区分。这样就使朗读教学与阅读理解有效的结合到了一起,使学生可以对秋天的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有了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够有审美素养的提升[3]。课外朗读内容的引入,让朗读教学有了新鲜的血液,让学生的朗读和阅读学习地进行可以有兴趣的选择,提高了朗读进行的主动性。但是在拓展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进行选择,以保证学生朗读进行的积极性。
(三)渗透文化思想,组织朗读活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地进行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使学生可以有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改变一下朗读教学的方式,通过组织朗读活动让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并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努力提升,并且可以得到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学生个人思想品质的提升。这种朗读活动形式的教学方式在小学中高阶段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提出爱国思想的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询问和查找,找一些关于爱国思想的文章,然后进行互动朗读,评比最优,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能有所提高。
结论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进行改革,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思维的发展、感受语言的魅力、有文化的深层理解,从而就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有语文核心素养的建立,促进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发展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具体的策略上可以从情感朗读、课外朗读和朗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以此使学生可以在朗读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建立良好的语文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英.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110.
[2]陆红梅.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7(22):107-108.
[3]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79.
论文作者:王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国教师》2020年1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