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用户在各类能源终端消费比例中,电能在逐年增加。降低能源消耗、走低碳环保道路是未来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电力部门要加快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对电力终端用户的科学规划、提升电力的有效利用效率,以达到节约资源消除、减少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本文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含义着手,针对如何进行电力需求侧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探讨
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含义
电力需求侧的管理又可以叫做电力需求方的管理,这是电力企业采取的一种以激发和鼓励为主要措施的运行方法,这种方法和用户共同协调来完成,为了是改变传统的用电结构,提高电力的使用效率,进而在电力的需求上逐步减少,最终实现电力服务的低成本化。由于该种方法是通过减少用电量来保障供电资源,所以也可以称为“负荷管理”,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排除供应方的资源利用外,把需求资源和需求的减少也作为是一种资源,可以在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方转变消费模式和用电结构,实现电力供需矛盾的解决。对于用电力用户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加强主要获得以下三大优势:一是可挖掘的潜力大。用电企业不论规模如何、使用电力时间的长短,在推行需求侧管理的过程中,都具有可供挖掘的潜力。通常的作法是实施用电避峰、减少直接或者间接的电能损耗等措施达到降低用电量的目的。二是收效大。用户可以实施用电方式的优化和采取各类节电措施,来减少电能的损耗,达到节约电费消耗的目的。三是作用大。用户通过实施用电需求侧管理可以极大地降低拉闸限电发生的机率,提高电网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采取需求侧管理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用户效益和电力公司效益的"三赢"。由于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整体工作发展较晚,在上世纪90 年代才开始起步实施,缘于以前提倡的节约用电和计划用电,经过多年的综合发展产生了多种电价和电力负荷管理制度。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一方面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发展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工作,建立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配套改革措施和运行机制。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措施
为了达到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到需求侧管理的改革中,可以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政策手段、激励手段和鼓励节能等手段,提高市场中各方的参与度,保障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的实施。
2.1技术手段
负荷量整形、提高终端电力的使用效率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两个主要的技术手段。负荷量整形的原理是改变用户传统的用电结构,削弱、转变电网负荷高峰期的电力使用量及提高负荷低谷期的用电量,改变电力消耗的时间分布,从而提升电力的负荷利用率,降低或者减少电力设施建设主的投资总量。电力企业可以利用合同约定的可变换负荷、蓄热蓄冷蓄电能技术实现负荷量整形措施。提高终端用户的电力利用率则是通过采用科学的节能技术及高效的电力设备来改变用户的消费模式,目的是降低用户电能的消耗量。当前,一般通过能源的余热回收、能源代用品、选用高效能设备、转变消费行为等方式来提高终端用户的电能利用效率。
2.2政策手段
政策手段就是政府和其相关部门,通过制订相关的法规,从制度上对电力消费市场进行规范化的治理,通过行政力量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减少污染的目的。由于这种手段具有强制执行性、政策指导性和政令的权威性,在提高用电市场的电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激励手段
激励手段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是发展电力节能市场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也是需求侧管理运营实施的重点,目的是通过激励用户自觉主动地改变传统的电力消费模式及用电方式,减少电能的消耗和电力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国内常采用借贷优惠鼓励政策、电价差异、节电工程招标等措施来降低用户对电力需求量。
2.4鼓励节能手段
鼓励节能手段是对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进行适度的引导,消除用户在认知上、效益上、技改上存在的问题,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的提高和主动响应能力。当前,主要通过普及节电知识、经验交流、宣传发动等措施来进行鼓励节能。
3.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政府要发挥在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建立健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各项制度,为发展提供好的实施环境。如果缺少制度上的有效制约,将会严重阻碍需求侧管理的顺利开展。政府应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一方面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活动中参与方的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对需求侧的管理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给予指导。其次,要多渠道筹集发展基金,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专用资金,消除管理实施中可能出现的资金障碍。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制度。最后,建立合理的电力定价体系,推广先进的节能设备的使用。电费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范围面大而且对用户来说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价格变动的程序复杂且实施难度较大。所以,电价的制订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用电力负荷结构等情况,制订能够充分反映电力供求关系的电价体系。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不足,拉闸限电情况常有发生。所以改善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和电力负荷情况已成为当务之急。
3.2落实电力企业的实施主体责任
要将电力负荷管理和能耗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纳入商业化运营管理是一种思路。电力企业在销售电力同时也要注重销售效率,形成有效的持续的节电管理。所以,电力企业要掌握用电负荷的变化情况,建立相应的调控手段,深入了解不同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此外,电力企业还应建立专门的电力需求侧管理部门,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电力公司要指导工业企业和其它用户进行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提高电力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推广有序用电工作,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对老化线路及时进行整治,对耗能较高的电气设备也应及时更新,降低电能在输送中的损耗。最后,要注重电网的科学规划,引入资源的综合规划,将需求侧资源管理纳入到电能电网规划中,在源头上做好能源的管理工作。
3.3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完善激励机制
要注重节能产品的开发、制造和推广工作。当前,价格主导着节能产品的推广。所以要利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专项资金对节能产品的用户给予一定的补贴,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节能产品的价格,节能产品的使用范围会扩大,会在社会大范围内的推广。此外,要支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实施,对节能成果进行适度的奖励和补贴。对错峰和避峰用电的用户给与相应的政策优惠。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和电力的发展,用户对电的需求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电网峰谷的差值也会增大。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所以应加大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建设,确保其稳定运行。
4.结束语
电力需求侧管理关系到政府部门、电力企业和用户等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在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需要我们广泛地借鉴国外电力管理上先进的经验,要在技术上、观念上、经济上和政策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制度上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文博.优化用电负荷,开拓电力市场--合肥供电公司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6).
[2]李春梅.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4(8).
[3]周小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J].科技资讯,2015(9).
论文作者:李冀,聂志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电力论文; 需求论文; 用户论文; 手段论文; 电能论文; 负荷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