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毛四欢

毛四欢

长沙市望城区精神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先后,将本次研究中抽取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精神科就医的22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先行入院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后续入院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应用

引言

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不断提高,各种精神性疾病的发生也逐渐普遍化,这就使得医院精神科收治患者数量增加。而精神科所收治的患者多存在精神异常的现象,极可能有自杀自伤、伤害他人、毁坏财物等倾向,从而使得护理中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1]。也就是说在当前精神科工作中护理风险相对较大,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常规护理管理没有针对精神科所存在的特殊现象,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基于此,我院提出了护理风险管理方案。所谓护理风险管理是指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识别与明确,然后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在我院精神科护理中,用护理风险管理使之安全性提高,论证了其可靠性。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先后,将本次研究中抽取的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精神科就医的22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先行入院的11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34.28±5.42)岁,精神分裂56例、双向情感性精神疾病2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2例;后续入院的11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在20~68岁之间。平均年龄(34.29±5.16)岁,精神分裂55例、双向情感性精神疾病2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无严重的器质性缺损;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其主要内容为:(1)加强风险教育。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在培训阶段基本一致,没有针对科室的差异来进行分别教学。在这种状况下,护理人员进入精神科后,没有意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因此,科室应当组织对应的风险意识与能力培训。尤其是入职时间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3]。以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形式,让护理人员了解到精神科中存在的风险诱因以及其后果,并且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尤其是对医患纠纷类事件,必须要让护士进行对应的法律法规学习,从而最大程度的预防事件发生。(2)风险监测。采取三级护理质控管理方式,由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责护士需要每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以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对应的查询,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加强护理记录检查,必须要保证医师诊断与记录一致[4]。(3)创建风险预防与处理体系。多数精神病患者都会存在自残或者伤人、损坏周围财物等倾向,护理人员必须要对这类人员严加看管,建立对应的风险评估表格,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同时,创建应急预案。在风险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上报,且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研,其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面。

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通常来说,精神科收治的患者都无法对自己的意识进行良好的管理,这就使得很多意外的发生可能性较高。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均面对这一定的风险[5]。而在常规护理管理中,多是针对患者本身进行服务,缺少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预防。这就使得在既往工作中,患者与护理人员所发生的风险事件相对较高[6]。因此在护理管理中必须要加强护理风险的控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用护理风险管理,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法律意识的完善、风险监控力度加强、风险事件处理方案的创设等多个方面来着手护理风险的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管理而言的对照组,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化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宜翠.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效果探究[J/OL].中国卫生产业,2019(12):1-3[2019-06-05].

[2]姜佩芬.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应用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0):172+184.

[3]颜浩.精神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安全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6):287.

[4]朱艳玲,梁丽芬,余春燕,谢小惠.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7):115-117+149.

[5]陈美玲,苏圆圆.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2):118-119.

[6]雷丹.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25+2628.

论文作者:毛四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毛四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