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类型建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建设,住宅建筑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规模也相应扩大,而且逐渐呈现高层化趋势。这些高层住宅建筑具有较高的社会功能,但是施工非常复杂,因此,必须运用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建筑结构带转换层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到高层住宅工程中。在这种结构施工中,必须要做好高大支模的施工工作,方可确保工程安全。
关键词:高层住宅;高大支模;施工
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工程,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21286平方米,净用地面积17735平方米,裙楼4层,其上一幢塔楼8层,整栋楼地上11层,高54.8米(女儿墙),50.8米(屋面),最大单跨跨度22米,单体总建筑面积29458平方米,其中,容积率建筑面积222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地下室共两层,部分为人防用房;基坑开挖深度12.6米~13.9米。较大的梁截面尺寸有600×1000、600×1200、600×1600等。板厚有100、120、250、400等,属于高支模范畴,其中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搭设跨度>18m及大梁集中线荷载>20k N/平方米(梁截面积大于0.8平方米),由专家进行论证,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2、高大支模概述
高大支模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住建部的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说明:①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②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需要专家论证”)。
住建部的建质[2009]254号文,《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中说明: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方可实施。
3、高支模模板体系安装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
3.1模板支架施工程序
板模板支架施工程序:根据建筑轴线在楼面弹出立杆的定位墨线→逐列逐排和逐层搭设钢管立杆并随搭随设剪刀撑、水平加固杆等→安装板模板纵托梁→安装板底木方→装板底模板→校正和调整底模高→接着装平板模板搁栅→装平板模→楼板钢筋绑扎安装→模板支撑系统验收→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设计要求后申请模板拆除→拆板模板→模板支架的杆件保养的调整→模板支架的作业循环。
3.2操作工艺
(1)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首先用经纬仪根据施工图测出每条轴线,然后用墨线弹出轴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到模板安装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标高。用墨线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
(2)安装前,先在楼板上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安装时,按照墨线准确放置底座,所有立柱支承在底座上。
(3)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
(5)楼板模板支撑架体的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跨(不大于4.5m),应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剪刀撑的两头应靠近钢支顶的顶部和底部,并应连接牢固。
(6)剪刀撑必须与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水平杆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用扣件与立杆连牢。
(7)连接钢管的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各横杆及钢管连接扣件必须处于锁紧状态,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40~65N?m,并不得小于40N?m。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长度不小于100mm。所有高支模立杆扣件必须全部检查扭矩,扭力必须达到40N?m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8)立杆顶部U型可调顶托与楞木之间的空隙要楔紧,可调底座和顶托螺栓伸出钢管顶部不宜超过2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顶托净宽宜选用170㎜的,以便满足双钢管搭接头处的使用要求。
3.3梁模板安装
(1)梁模板安装前,先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然后才钉柱头模板。
(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4m时,在梁底模板的跨中处要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2‰~3‰。施工时,起拱高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确定。
3.4楼板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先在柱子上弹出轴线。
(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通线调节支顶的高度,将主楞(主梁)拉平,架设次楞(次梁)。施工时,楼板模板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拱高度。
(3)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
(4)楼面模板铺完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支模顶架必须稳定、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
(5)根据墨线安装楼板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
3.5混凝土浇捣
(1)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始浇砼,浇筑砼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2)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沿施工段的长方向,从一端平行推进另一端。利用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的斜面,依次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浇筑方向来进行振捣,根据设置的板厚标志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
(3)梁混凝土浇筑:本工程转换层梁较大,梁高1500㎜以上的大梁混凝土宜分2段浇筑,每段约为梁高的一半,两段混凝土浇筑相隔时间在7天左右。大梁混凝土除分段浇筑外,每段混凝土还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约0.5m,以减少梁混凝土发热量,最后层混凝土与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5℃左右,混凝土浇筑后应尽快洒水进行养护,减少混凝土的温差效应。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6高支模监测措施
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本工程采取如下监测措施:
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连接扣件是否松动;架体的稳定性和垂直度是否可靠;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图纸情况,该部位每条大截面梁观测点应选择在受力最大位置,即该梁的跨中,每个沉降监测点布设不少于3个。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监测频率:在浇筑混泥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监测结果报告必须包括监测项目及允许值、报警值、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监测结果评述。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应采取应急或抢险措施。
3.7监理人员对高大模板控制要点
模板工程施工前,监督施工单位对施工班组进行高大模板施工施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检查钢管、扣件、剪刀撑、连墙件等材质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检查梁底木枋间距是否符合方案设计间距的要求,检查U形顶托伸出钢管长度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检查扣件是否拧紧,使用时各种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得小于40N?m。检查剪刀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连墙件是否与框架柱、剪力墙顶紧。浇筑砼时要求班组不分层分段施工,浇筑完成后监督施工单位及进时做好养护工作。并要求施工留置拆模砼试件,梁板混泥土强度达到100%时,才能拆除支撑架。
参考文献:
[1]江越胜;陈新年;李哲新;某大楼高大支模架方案简介[J];山西建筑;2010年14期
[2]刘文伍;唐恩宽;冯学林;高大模架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建筑施工;2012年02期
[3]彭鸿志;高大支模工程施工技术[J];广东建材;2010年04期
[4]饶成进;高支模施工技术例析[J];建筑;2012年21期
论文作者:颜兴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扣件论文; 剪刀论文; 钢管论文; 荷载论文; 楼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