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集中制论文,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新途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我们的传家宝。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时期,对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全面、正确地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研究新特点,探索新途径,努力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使之在新时期更富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是我们各级党委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最广泛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发扬民主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发扬民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和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出现,都必须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参与才能解决。因此,发扬民主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民主,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民主相比,范围更广,内容更多,形式更新,要求程度更高。因此,发扬民主是发展经济的内在要求。再次,经济生活的民主化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进程,而后者的进步又必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扬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结果。基于这样一种对民主重要性的深层次思考,我们从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意识入手,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决策和决策实施为核心,坚持以探索新途径为重点,积极探索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广泛发扬民主、凝聚群众智慧的形式和途径。

以活动为载体问计于民。发扬民主切忌搞形式主义,但也必须有适当的形式和一定的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几年来,我们围绕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调研、考察活动,作为发扬民主、问计于民的载体,进一步疏通了人民群众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的民主渠道。1990年市委换届之初,面对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思想滑坡,市委向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提出了重练联系群众基本功的要求,开展了“进万家、求万计、兴保谈心”活动。1993年8月,为解决宏观调控下制约全市发展的突出矛盾,以市级领导干部为主开展了“百厂调查”活动。我们筛选出30多个亟待解决的具体难题,分工包干,责任到人,有19名市级领导和10名综合经济部门领导干部,轻车筒从,深入到100多个企业和基层单位,并强调不在企业用餐、不强调写文章,重在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按照“搞活主体,完善载体,发展配套”的思路,促进了以企业改革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增强了企业的内在活力。到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大关。几年来,我们还建立和坚持了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群众家访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等,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倾听群众呼声,理顺群众情绪,寻求发展良策,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积极效果。

以“外脑”为纽带求教于土。加强与各界知识分子的密切联系,借助“外脑”丰富决策思维,是我们发扬民主的又一有效形式。凡有关全市的重大经济决策,都积极征询有关专家、学者、各界名流组成的顾问团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囊作用。近年来,广泛联系海内外科技教育界人士,在发展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定科技城等科技产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批准进区项目223个,破土动工20个,建成投产8个,去年总产值2亿多元。对人大、政协组织中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知名人士,我们既把他们作为联系各阶层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也注意充分发挥他们参谋、咨询、辅佐决策的“外脑”作用,定期向他们通报情况,重大决策前听取他们的意见,发挥各界知名人士的“外脑”作用,使决策更稳妥,更具有科学的基础。

以班子为主体集思于内。在班子内部充分发扬民主,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班子内部能不能充分发扬民主,也是直接影响班子团结的敏感问题。对此,我们坚持认真把握了三点:一是必须坚持会前通气协商。书记与副书记、常委之间建立了谈心交心制度,坚持常商量,早通气,在谈心通气中统一思想,把问题尽量解决在会前。对一些重大决策,更注意早发“安民告示”,会前充分酝酿协商,消除分歧,形成共识,避免了会上议而不决现象的发生。二是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较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常委会,集体充分讨论,集体作出决定,坚持避免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重大问题。重大问题不允许“先斩后奏”,各行其是,也不允许个人许愿。三是必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发扬民主最难、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对待、认真听取不同意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民主集中制,就要更加自觉地敢于和善于集中,提高在多谋基础上的善断艺术

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发扬民主是为了更有效地集中。现在,既有民主不够的问题,也有集中不够的问题,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敢集中、不善集中的问题更为突出、更加有害。决策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实施集中的目的和结果。相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领导决策的单一性、从属性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决策的风险性大大增强,实施集中的难度大大增强。一是决策依据的多变性。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决策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二是决策主体的自主性。地方党委摆脱了“计由上出,唯上是从”的从属地位,成为一级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在增强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决策的风险。优柔寡断会丧失机遇,盲目拍板则贻害无穷。这就更需要强调集中的重要性,提高集中的艺术。这就更需要强调增强胆略,增强风险意识,既多谋又善断,抢抓机遇,捕捉时机,努力做到敢于集中,善于集中。总结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充分发挥常委会在日常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一级地方党委的常委会,是在日常工作中行使全委会取权的领导核心,也是同级党、政、人大、政协几套班子的领导核心,这是执政党的地位赋予的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正如民主有明显的层次性一样,集中也有明显的层次性。我们既要正确处理常委会与全委会、党委与政府、党委与人大、党委与政协的关系,坚持分层决策的原则,不搞包办、代替,又要理直气壮地行使领导职权,充分发挥常委会在日常决策中的核心作用,避免分散、自由的多元化领导。除重大决策提交市委全委会讨论决策外,日常决策均由市委常委会作出。其它几套领导班子围绕全委会通过的全市性重大决策分工负责,进行日常工作的决策和领导,比较重大的问题必须提交常委会集体决策,并由常委会指导和监督这些决策的贯彻实施。我们坚持这样的分层决策为基础的常委核心决策,规范了各个同级决策主体的相互关系,维护了常委会的领导权威,保证了集中的统一性。

二是要正确处理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是实施集中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个人人尽知的基本常识,在实行操作中却往往出现一些偏颇,或者片面追求“一致通过”,迁就照顾少数,只要一两个人不同意就不敢集中,形成事实上的“多数服从少数”,或者简单否定少数,不认真听取和采纳少数人的意见,酿成不团结的根苗。对此,我们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方面,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特别是当重要事项必须立即决策而意见又不尽统一时,少数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多数,并积极执行集体决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否则议而不决,甚至久议不决,就会错过大发展的良机。另一方面,也必须尊重少数。不轻易否定少数意见,注意吸取其中的正确部分,完善集体决策,即使少数意见是错误的,只要不属于政治品质问题,在党内批评时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再一方面,绝不搞简单多数。在不同意见双方人数接近时,不搞简单多数强行通过。必须缓一缓,待调研、通气、谈心、协商之后再行表决,否则极易形成难以弥合的裂痕。几年来,我们注意加强了会前和会后的工作,在集中决策时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保证了及时决策和班子团结。

三是要积极探索党政同步运作的结合点。由于体制的原因,党政之间的职责分工往往难以准确界定,在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也往往难以保持同步运作,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注意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党政同步运作的结合点,实行了常委扩大会、全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几套班子联席会等形式,收到了积极效果。对关系全市政治、经济大局的重大举措,吸收政府、人大、政协等主要领导参加,召开常委扩大会或全委扩大会作出决定;对涉及其它市级班子主管工作的日常性决策,则一般都通过党政联席会或几大班子联席会作出决定。扩大会、联席会还都吸收主管部门领导参加。这样,既便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形成决策,又便于决策的贯彻实施,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强了决策的执行力度。

标签:;  ;  ;  ;  ;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途径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