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30006
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经两周康复训练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为(1.73±0.8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69)分(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脑卒中为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相关资料[1]显示,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达96.50%。脑卒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损伤之后,会严重破坏神经功能,并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又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为主。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极易造成食物在口腔运送至胃的过程中发生呛咳,并诱发诸多并发症,例如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不但会加重病情,还会增加患者各类不良情绪,阻碍康复进程[2]。故尽早防护吞咽障碍,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对照研究,纳入标准: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护理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发病超过2周;生命时间不足6个月者。将80例患者依照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7岁,均值(63.43±3.80)岁;疾病情况: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3-78岁,均值(44.10±3.41)岁;疾病情况:脑梗死30例、脑出血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针刺、简单功能锻炼指导等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具体如下:(1)基础训练:颈部活动:按照由上至下,由左向右的顺序向左转动,每日练习2~3次,每回练习10轮;侧方吞咽:指导患者练习左右侧头、头部旋转运动,同时开展吞咽动作;呼吸训练:使用鼻腔吸气,屏气1~2秒后,缩唇将气体慢慢吐出;咳嗽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一口气,用力将之咳出;舌部运动:指导患者张开口,左舌头伸缩运动、左右摇摆、舌头卷曲运动等;鼓腮运动:指导患者张口后闭上形成鼓腮,保持腮边鼓起状态,后将气体慢慢吐出;唇部运动,指导患者嘴唇撅起后向两边咧开,锻炼唇部肌肉灵动性。(2)直接训练:体位指导:体位需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而定,大部分在进食时取仰卧位30~60°体位,偏瘫患者坐起前需采用枕头或软物撑起,头部保持向前倾斜30°,身体重力向健侧倾斜30°,确保食物从健侧咽部进入食道,避免误吸现象发生;食物形态选择: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依据先易后难原则,选择黏性不高且易变形食物,例如蛋羹等,然后慢慢过渡至糊状食物,严禁食用辣椒或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入口量:每次吞咽把握好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初始可予以3~4ml,如何按照实际中间加量,等待前一口吞咽完毕后,再喂食下一口。(3)代偿性训练:侧方吞咽:叮嘱患者左右转头,有利于将梨状隐窝中残留食物顺利咽下;空吞吞咽:将事先冰冻好的湿棉棒沾上少许水,稍微刺激患者软腭、咽后壁,同时让患者发出“啊”音,并做空吞咽训练,此训练反复5~10次,每次执行2次,有利于刺激吞咽反射,去除在咽部的残留物;用力吞咽:叮嘱患者用力将舌向后移动,有助于将食物推近咽腔,有效增加口腔吞咽量,减小食物残留;点头样吞咽:颈部尽量前屈做点头样,并练习空咽动作;低头吞咽:颈部向前屈吞咽,扩大吞咽空间,有助于保护气道,拉开与气管入口位置得距离。(4)强化康复知识宣教:仔细为患者解释吞咽障碍具体护理方法,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吞咽障碍的认知,及时疏解患者心理问题,减少患者心理痛苦,坚持参与和完成早期康复训练。连续干预2周。
1.3观察指标
(1)吞咽功能评估:将日本洼田饮水实验作为参考依据,包括1~5级,其中1级表示在5秒内能1次将水咽下;2级表示需5秒以上分2次才能将水咽下,且无呛咳现象;3级表示可1次咽下,但存在呛咳的情况;4级需分超过2次咽下,且有呛咳的现象;5级咽水频繁,出现呛咳,且不能将水全部咽下。(2)康复效果评定:吞咽障碍消失且饮水试验评分低于2级表示显效;吞咽障碍改善明显且饮水实验结果大于3级但小于4级表示有效;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不明显且饮水试验结果超过4级表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经2周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比较(±s,分)
3讨论
吞咽指的是食物从口腔通过食道进入胃部的过程,该过程需口腔、咽喉、食管以及舌下神经共同协调完成。脑卒中后引起吞咽障碍主要是因为双侧大脑皮质受损后导致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易引起患者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甚至是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研究[3]表示,对该类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改善其预后,减少并发症,有效促进康复。
本课题分析中,予以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强化输入感觉,顺利吞咽食物,且确保该过程不会引发呛咳等不良事件出现。该训练方法注重改变食物性状,予以空吞咽等训练,并根据患者疾病程度予以科学合理的体位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误吸发生率,帮助患者顺利摄取足够的营养,改善机体状态,促进康复[4]。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患者恢复健康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此外,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提示,经一系列训练后患者吞咽运动肌肉协调性得到改善,吞咽功能获得明显恢复,该研究结果基本与既往文献[4]一致。
综上所述,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积极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困难现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晓华,林文玉,汪燕玲,等. 早期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4-756.
[2]李兰英. 综合康复护理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7):131-133.
[3]王志峰. 综合康复训练加吞咽言语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临床干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9):88-89.
[4]黎彩芬.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497-498.
论文作者:罗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患者论文; 障碍论文; 脑卒中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食物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