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扶贫目标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福建省管阳镇唐阳村旅游规划为例论文_吴小波

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3

摘要: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在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及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扶贫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福建省管阳镇唐阳村为例,以扶贫为目的,依据乡村旅游规划基本原则,在对唐阳村乡村旅游资源重新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唐阳村旅游扶贫项目规划设计,即一心两带八节点的空间结构及分区旅游产品设计,并提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具体相关建议,即通过资源的精确研判,开发“畲味养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合理的规划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以政府的大力支持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以村民的共同参与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旅游规划;唐阳村

1.前言

贫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贫困的现象主要集中于乡村地区。为解决我国乡村贫困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1年12月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而后,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开展。如何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区域脱贫,如何将扶贫任务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如何在乡村旅游竞争不断恶劣的现实背景下实现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扶贫规划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规划能否为当地带来切实利益实现脱贫的关键。

唐阳村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管阳镇,所辖行政区域约7.52平方公里,是一个畲族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务农是村民主要的工作方式,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其中以白茶种植为主,水稻及其他农作物为辅,村民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唐阳村整体脱贫,让唐阳村村民获得更好的生活,是本项目的最核心的目的。

2.相关概念

2.1旅游扶贫概念

国内学术界对旅游扶贫有明确的定义,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旅游扶贫主要是通过旅游渠道,将先发地区的消费吸引到贫困地区,实现国民财富的转移和再分配,将财富通过旅游渠道从先富起来的人群转移到贫困人群,实现先富带后富[1]。同时,旅游扶贫具有投入少、回报率高、返贫率低的特点。

2.2乡村旅游的概念

目前乡村旅游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一般来说发展乡村旅游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在乡村地区开展旅游活动,二是以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核心吸引点发展乡村旅游。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村依托型(以农村聚落、农民生活为依托);农田依托型(以农田、苗圃、茶园、花园、果园、林园等为依托)以及农园依托型(以“三高”农业园为依托)[2]。

3.乡村旅游开发对扶贫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现代农村创新发展,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当下乡村旅游被视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其对扶贫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就业增收

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产业面广的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可以以点带面,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创造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的就业岗位。加上乡村旅游拥有 “本土性”的特点,其本身及延伸产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类型均保留了当地特性,村民对本土资源类型拥有一定认识,因而当地村民可以快速的学习工作所需技能、适应新的工作,从而实现本地就业的目的。另外,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将为村民提供创业机会,村民可依据自身条件,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如住宿、餐饮、土特产生产及售卖等,既丰富了当地旅游产品又实现了自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3.2完善配套设施,提供经济发展基础条件

大部分的贫困区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薄弱。薄弱的基础设施给生产和生活带来难题,如交通设施的落后、通讯设施不足导致信息瓶颈,难以获得市场、产品、技术等信息,阻碍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市场交易。而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道路、通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也将同步进行,这就为当地村民打开与外界沟通的大门,为生产发展提供硬件基础。

3.3提高居民素质,实现永久脱贫

旅游开发带来的不仅是游览的游客、新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外界的新观念与新思维。许多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除去交通不便等外部环境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低、综合素质偏低、对现代科技与市场了解少、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技能;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让当地村民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村民出于更好的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的目的,也会主动的了解外界观念,积极提高自身思想水平与劳动技能,而这将帮助村民获得与时俱进的生存能力,实现永久脱贫。

3.4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本身便是公认的“无烟产业”,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能对当地的环境资源形成保护,防止发展观念落后导致的破坏性开发,同时也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基于扶贫的乡村旅游规划原则与实践

要让乡村旅游真正发挥扶贫的作用,一方面要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旅游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努力发挥最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另一方面要考虑乡村旅游本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只有旅游产业本身具有相当的能级,才有可能撬动一系列的连锁发展。因此基于扶贫的乡村旅游规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图1 空间结构图

4.1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深化旅游产品开发

乡村旅游到现在已发展了二十余年,随着乡村旅游的遍地开花,过于粗糙的旅游产品、单一的产品类型,使得旅游产品的雷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绊脚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大,乡村旅游只有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形成特色旅游品牌,深入开发旅游产品,才有可能在旅游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在本项目的规划中,根据唐阳村优质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畲族文化资源条件,提出“寻味唐阳-畲养乡村”的品牌主题。以“畲味养生”为主导,规划一心两带八节点的空间结构(图1),策划“趣味儿”、“果味儿”、“土味儿”、“竹味儿”、“茶味儿”、“野味儿”、“寨味儿”、“节味儿”八种味道,八大产品类型,将当地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充分应用到旅游产品之中,打造独具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4.2释放资源价值,打造旅游体验空间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对“体验”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追求可参与的深度旅游。

本项目在规划时尊重山地自然环境,将自然资源条件及乡村景观资源条件与旅游体验空间进行充分的融合(图2),在释放乡村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可体验式旅游空间。

图2 规划鸟瞰图

体验旅游从农业体验和文化体验两方面展开:

(1)农业为基,旅游叠加,释放农业资源的更大价值。

依托山水环境和白茶茶园,针对大众客群需求,以畲乡百茶文化、茶俗为核心吸引点,以“生态”、“畲味”、“清雅”为风情特色,畲乡茶生态采摘体验、茶食茶事民俗商业休闲、白茶养生度假等功能,打造茶文化主题低碳生态茶谷。

图3茶香部落透视图

图4 畲味美食街透视图

在设计时候,处于对场地、建筑功能、气候条件等综合考虑,采用了依山就势的架空设计,使得建筑与地形充分结合,室外空间采用挑台的处理方式营造出开阔的室外空间。建筑采用了山形的造型进行思考设计,同时融入当地传统材质进行处理,延续和再现当地地域特色(图3)。

(2)文化添彩,营造乡村街区主题情境空间

街区建筑将凤凰图腾、文字腰带、传统花格等畲族元素融入到建筑构架中,外墙以当地民居泥坯墙的土黄为主色调,展示畲乡的建筑文化,打造整体氛围。通过开展畲族文化节庆活动,实现从畲族文化到畲族文化旅游的价值释放,实现游客从单点文化观光到立体化文化体验的转变。打造成为主客共享、老少皆宜,民俗与现代共存的特色街区(图4)。

4.3农游结合,发展复合产业

乡村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来源于其本身所带来的收益,更重要是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依托农业优势,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结合,突破其单一的生产功能,由生态农业向休闲农业、健康农业的复合产业发展,形成农业+旅游业“双产融合”,是通过发展旅游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扩大产业内涵,提升产业的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在本项目的规划中以稻田、白茶、竹、杨梅、蓝莓等的种植为基础,在打造农业观光体验的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并将农产品开发为特色旅游商品,带动零售商业的发展。

4.4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乡村发展

完善的配套设施是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基础。

在唐杨村的旅游规划中对配套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提出改造与提升策略。在道路建设方面,对现有道路进行改造和景观提升、增加生态停车场、新建步道系统,共同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此外还对环卫设施、给水、污水、雨水、电力、电讯等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做到主客共享,提高乡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发展。

4.5加强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乡味”始终是其核心的吸引点。要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与“乡味”相关的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乡味”一方面体现在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另一方面体现在村民传承的民俗文化所展现的“乡情”。因此在规划乡村旅游时要需要遵循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原则。

在本项目的规划中,提出“空间再建”和“文化再育” 政策。一方面有机协调空间,空间分离发展与集约统筹发展相结合,做到旅游建设对环境的低冲击。另一方面适度开发畲族文化,策划以畲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促进村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4.6引导村民参与,建立培训制度

乡村旅游要达到扶贫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当地百姓参与到旅游产业之中,并从中获益。在与外来资本的博弈中,当地村民由于思想观念、劳动技能方面的落后,不具有竞争优势。为帮助村民从旅游开发中获益,实现脱贫,需要当地政府和开发企业共同建立针对当地村民的人才培训制度,真正获得脱贫能力,这样也才能保证乡村旅游的“乡味”。

在本项目中通过策划经营管理培训、旅游接待服务培训、使用技术培训等针对不同人群的培训,提高当地村干部和村民技术水平,实现大众参与旅游开发。并通过实施“一户一策”、优先就业等政策,成立固定助贫小组,做到精准扶贫。

5.总结

旅游扶贫有别于以往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帮扶,而是通过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构建产业链条、引导当地村民共同参与,实现村民的劳动致富、自主脱贫。这种“造血式”脱贫,让贫困乡村得以实现整体、持续的脱贫。合理的乡村旅游规划将帮助乡村旅游在未来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金早.实施旅游扶贫 助力全面小康[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511/t20151106_750941.shtml,2015.

[2] 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 旅游学刊, 2005, 20(3).

论文作者:吴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基于扶贫目标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福建省管阳镇唐阳村旅游规划为例论文_吴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