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 IPC)应用在预防高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高龄伴心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95例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只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未应用IPC;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I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为16.7%,高于观察组的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31,P=0.393)。结论:应用IPC可有效降低高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DVT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07-01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IPC) to prevent th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elderly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95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eceived IPC treatment. The incident rates of DVT and its clinical symptom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incident rate of DVT in IPC group was 10.6%, which is lower than traditional medical group(16.7%), whil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0.731, P=0.393). Conclusions:IP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DVT in elderly people with heart failure.
本研究拟以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DVT为主要标准,评估IPC对于高龄心功能不全患者DVT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因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入住我院******科ICU病房的高龄患者。入选标准为:1)年龄大于75岁;2)因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住院;3) 入院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4)可耐受IPC治疗,5)签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1)病情危重,合并症较多,预期生存时间不足观察期的患者;2)双下肢有皮肤破溃或褥疮,不能耐受IPC治疗者;3)其它研究者认为不符合入选条件的情况。
满足条件的入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仅常规药物治疗组(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片100mg/日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日)。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肠片100mg/日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日)基础上IPC治疗组。间歇充气加压泵使用韩国Doctorlife2003V3机型,操作时选取合适的腿套套于患者的双下肢,开启间歇充气压力泵,先保持一个较低气压 (20mmHg),待患者适应后, 逐渐将压力调至45—60mmHg,加压15s,减压45s,每次持续时间2h,每天2次,直至患者转出ICU。注意压力腿套应从下肢足踝开始自下向上包绕,松紧以容纳1指为宜。使用过程中注意腿套松脱,并密切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研究计划入组患者100例,每组各50例。其中常规治疗组中2人因出现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而退出,共48人完成最终评估;IPC治疗组中3人因病情恶化,不能耐受IPC治疗而退出,共47人完成最终评估。因而共计入组95例。其中男61例,女34例,年龄在75-94岁之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1.1特征性临床症状评估:1)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双下肢肿胀。2)测量下肢周径,采用软尺分别测量双下肢膝下(胫骨结节下)15cm处的周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差值相比较。
1.1.2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双下肢检查,记录DVT例数。
1.2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__)?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DVT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对照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明确出现DVT的患者有8例,占16.7%;IPC治疗组中证实出现DVT的患者有5例,占10.6%,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增加1个0.1)。
2.2 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差:见表1。对照组为0.27±2.31cm,IPC治疗组则为-1.64±2.19cm,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出现的肺栓塞,引起患者病情迅速恶化乃至死亡。合理运用预防措施是其治疗及护理的关键。
常规预防DVT是主张患者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然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活动严重受限,尤其是高龄的患者,往往长期卧床,主动锻炼的可能性不大。间歇充气加压泵模拟了人体足底负重机制,可定向顺序的充气加压,使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促进组织水肿的吸收,减轻肢体肿胀,缓解疼痛;此外,加压泵是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反复循环推进,类似于下肢肌肉泵的作用,起到被动按摩和锻炼的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我们的研究证实,与仅应用药物治疗相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IPC,可明显减少下肢肿胀、DVT发生率。分析原因,考虑与入组病例均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时多伴有下肢肿胀,而下肢水肿本身就可能使静脉回流不畅,加重DVT的风险,而IPC有较好的缓解组织水肿的能力,这提示IPC对于高龄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双重治疗作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IPC联合药物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提示了药物联合机械预防DVT的重要性。此外,在首剂药物达到效果之前,往往存在12-24小时的预防真空期,而ICU患者则由于自身基础原因常使这一真空期延长。一些学者认为,通过早期IPC桥接治疗,可以充分弥补这一真空期,实现IPC的药物前替代,最大限度降低并发DVT的可能。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型化、智能化和个体化的IPC机型将不断推出,IPC也将作为药物后替代或家庭用预防长期卧床患者DVT的有力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作为机械预防的方法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开展IPC预防DVT安全有效,且经济实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不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并推广相应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亚星,朱彪,王群。间断充气加压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574-576
论文作者:殷容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多普勒论文; 高龄论文; 功能不全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