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刘丹丹1,喻伯强2

益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41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处于康复期。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疗效评分与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关系、工作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比较,干预前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采取奖励机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相关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奖励机制;精神分裂康复期;应用效果

引言

在当前社会环境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使得一些精神性疾病的诱发率提高。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科疾病,其在发病后,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认知功能和思维情感异常,使之日常生活存在明显的缺失[1]。同时,这种疾病具有病程较长的特点,且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案,复发率较高。也就是说,患者需要长时间利用药物来对病情进行控制。但是,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其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或者受到疾病的影响,而出现较为强烈的负性情绪,限制治疗效果[2]。尤其是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其心理敏感性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会有所减弱,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加以引导。常规护理干预没有对该类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使之在护理措施上存在明显的缺失。基于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对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奖励机制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30~57岁,平均年龄(44.39±3.2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0.3)年;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9~58岁,平均年龄(44.72±3.6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0.4)年。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处于康复期[3];(2)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与医嘱制定用药计划,并且设置闹钟来进行提醒;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并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来制定康复方案,记录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做好基础的病房环境干预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奖励机制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为:(1)创设护理小组。根据科室的具体状况,选取护士和责任护士若干名,组成干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对于精神分裂症有较为系统的认知,护理知识丰富,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并评估其心理状态。(2)完善奖励机制的干预内容。护理人员需要根据与患者的相处状况,来对其日常生活进行评估,并且针对表现较为优异的患者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活动,以饮食、外出以及书籍等为主,鼓励患者家属陪伴患者进行户外活动,以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护理人员需要每日都与患者保持沟通,并且能够就病情进行探讨,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并且以语言或者行为来对患者进行鼓励,使之感受到治疗的有效性。

1.3 评价指标

采取我院自制的患者康复疗效评估量表,从生活能力、社交关系、工作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来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值越高则患者状况越好。

同时,就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关系、工作状况、生活习惯等方面比较,干预前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71%(67/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5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比较(,分)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临床相对典型的一种精神疾病,其诱发原因相对复杂,且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这就会使得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且日常生活和工作长期受限[4]。基于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奖励机制能够联系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使之心态得到调整,在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上提高[5]。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采取奖励机制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相关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志明.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609-1610.

[2]卢燕.奖励性护理措施对住院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康复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7,26(19):45-46.

[3]边丽丽.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10):83-84.

[4]李秀美,温海旅,唐柳岚,彭燕萍.奖励机制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复期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5):223-224.

[5]史艳芳,陈楚侨.精神分裂症谱系中的快感缺乏[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9):1430-1439.

论文作者:刘丹丹1,喻伯强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奖励机制在护理精神分裂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_刘丹丹1,喻伯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