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海大医院 心内科 264200;2威海海大医院 超声科 264200
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血压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之间的具体联系。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非冠心病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详情与动态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昼/夜平均血压水平、24h平均血压水平、脉压指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其动态随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而发生正相关改变,且动态血压变化与动态均与冠心病心衰的发生呈正相关联系。结论:冠心病心衰可导致患者发生血压和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临床可基于此两项指标来进行冠心病心衰的有效防治。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动态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相关性
无论是哪一种心血管病,在发展至终末期后患者均会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可以说心力衰竭的病因非常繁多,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诱发心衰的最主要病因便是冠心病。冠心病患者通常伴有冠脉粥样硬化,同样由于冠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发生病变,患者的血压也会出现异常改变,因此临床可以从动态血压与动态入手,进行冠心病心衰的检测。本文试对动态、动态血压与冠心病心衰之间的联系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心衰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非冠心病心衰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①研究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67岁,平均(50.26±10.33)岁。②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66岁,平均(50.31±10.42)岁;临床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就年龄分布和性别构成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使用德国生产的无创型便携式血压监测仪,将血压仪袖带固定在患者左上臂处,为患者于昼夜各进行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检测。其中,白昼检测时间为早8:30至晚22:30;夜间检测时间为晚22:30至次日早8:30。白昼检测频率为每20分钟一次,夜间检测频率为每30分钟一次。为确保检测结果可靠,血压有效读数应处于如下范围:①SBP:40~150mmHg;②DBP:70~260mmHg;③脉压差:20~150mmHg。一旦检测结果不在以上范围内,则视血压检测结果无效,再使用检测仪进行重新检测,确保读数有效率在80%以上。
基于动态血压检查结果,计算动态,=1-24h动态/回归斜率,其中,回归原线并未经过原点。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其中包括24h平均、24h平均、白昼平均、白昼平均、夜间平均、夜间平均、脉压指数以及昼夜血压比值、。
(2)通过单因素回归法来分析与冠心病心衰患者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见表1,除昼夜血压比值之外,研究组在其余各项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
3 讨论
冠心病源于冠脉粥样硬化,而粥样硬化可以使血管失去弹性,在血管健康情况下随升高的将不再随之上升,反而有可能在上升时降低,可见冠心病可导致血压异常。而蔡战友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冠心病心衰病情的进展,患者动脉压将会不断下降,其血压水平要低于非心衰患者[1]。这与表1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的各血压水平相符,可见冠心病心衰与血压动态变化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心力衰竭作为冠心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罹患心衰的患者其心血管系统处于异常功能状态,其血压也将出现明显的波动,如血压在昼夜之间出现紊乱性的变化,而血压在昼夜之间出现反复性的节律紊乱,将会增加血管和心脏受到的损害,从而加快动脉硬化速度,并反作用于血压,使血压失去节律性[2]。可以说,源于与的动态变化,与冠心病心衰是一种间接的联系,可以间接反映出动脉硬化程度,临床可以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获取与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通过变量和定量之间的假设计算出,并借由冠心病心衰患者血压波动使上升这一特性来实现疾病的诊断与预后评估[3]。见表2,动态与冠心病心衰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为P<0.05,这证明与冠心病心衰之间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结语:
基于血压、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心力衰竭之间密切的联系,临床可以通过动态监控患者血压与动脉硬化指数来实现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蔡战友,茶春喜,罗仁.血压变异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2):1188-1190,1194.
[2]吴秸,陈鲁原,黎励文,等.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0,31(15):1978-1981.
[3]杨宇,梁梅冰,王俊贤,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2682-2684.
论文作者:宋军贤1,高翔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冠心病论文; 血压论文; 心衰论文; 患者论文; 动态论文; 动脉硬化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