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论文_马文莲,王叶丽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 400042

【摘 要】目的:探讨规范化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社会效益。方法:我院心内科 2012 年 6 月至 2014 年 10 月住院急诊行 PCI 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 98 例。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组 48 例,对照组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关键环节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入院到行急诊PCI时间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应用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医疗和护理质量,增加社会效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护理路径;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70-0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跨学科的针对特定目标,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1]。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是结合临床路径设计的护理计划,按照制定好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是心内科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救治方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科实行了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12 年6月至 2014 年10月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8例,CNP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4.52±11.09) 岁,本科1例,大专3例,高中5例,初中13例,小学26例。非CNP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2.39±12.41)岁,本科2例,大专5例,高中7例,初中11例,小学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非CNP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责任护士在患者到达病房时进行入院介绍,基础和专科护理以及疾病、饮食、药物、活动等相关知识宣教、出院指导, 无时间限制。CNP组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根据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病协会及中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指南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1)到心内科0-10分钟。①入院护理评估。②测量生命体征。③静脉抽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等。④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完善PCI术前准备⑤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⑥遵医嘱应用抗凝、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药物。⑦监测心电变化,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⑧观察患者胸痛情况和对症处置后的变化及疼痛评分。⑨护理指导:介绍病房环境、制度 、科主任 、护士长等,保持情绪稳定。⑩评价护理指导的效果。(2)到达心内科11-30分钟。①制定护理计划、书写护理记录②观察皮试结果,指导患者饮食。③继续监测心电变化、遵医嘱进行用药护理④做好转运导管室行急诊PCI的准备。⑤观察胸痛及处置后的变化及疼痛评分⑥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变异。(3)到达心内科31-90分钟。①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②监测心电变化、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③吸氧④急诊PCI进行中,记录⑤术后监护治疗。⑥观察胸痛症状及疼痛评分。(4)住院日第一天。①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②卧床休息,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③给予心理护理。④PCI治疗后建立护理记录单。⑤观察术侧肢体肿胀情况和肢端血运情况及皮下血肿、瘀斑有无发生。⑥观察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和使用后有无出血及出血倾向。⑦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⑧观察患者睡眠情况。⑨指导患者疾病知识和药物治疗的知识,讲解药物名称和作用。⑩完善相关辅助检查。(5)住院日第二至六天。①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②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心电变化。③床上活动指导,协助患者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④间断氧气吸入⑤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⑥观察出血倾向。⑦观察患者睡眠情况。⑧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⑨观察患者胸闷、胸痛情况并评分。(6)住院第七至十三天。①测量生命体征。②健康指导,合理饮食,室内活动指导。③观察睡眠情况,并给予对症处理,④心理护理。⑤胸闷、胸痛情况和疼痛评分⑥有无并发症和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7)出院日①出院健康指导:饮食应低盐、低脂、忌饱餐;戒烟、戒酒忌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用药, 随身携带扩血管药物。②指导定期复查。③出院1周责任护士电话回访或家访④出院小结和科室联系卡交给患者。患者出院时将入选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并进行随访。

1.2.2 统计学方法 2 组患者出院前 1天由护士长向患者发放由本院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并对2 组患者的院前时间,发病至入院时间以及到行PCI手术的时间等环节时间进行比较,同时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所有数据以 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 ,采用 SPSS 17. 0 进行数据处理,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98例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治疗各环节时间比较, CNP 组入院到PCI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 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病,急性期住院死亡率过去一般30%左右,采用监护治疗后降至15%左右,住院90分钟内施行介入治疗降至4%左右[1]。尤其右室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比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的死亡率都要高的多[2],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缩短了患者冠状动脉开通的时间,提高了冠脉再通率,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具有个体化,对何时该做哪些检查、治疗、护理,病情达到何程度,何时出院等进行描述说明与记录。护士有条不紊的工作方式和充分的护患沟通,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轻患者的负担,患者入院后,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检查、治疗,加快了患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使医疗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使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得到提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15

[2] 叶任高,陆再英 心肌梗死[M]. 内科学,2005,5(6):296

论文作者:马文莲,王叶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影响论文_马文莲,王叶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