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中的中国外交——周恩来一小时拟就的发言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发言稿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5年4月17日,新中国的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秀丽城市——万隆,出席有史以来首次由亚非独立国家自己举办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
周恩来发言时,会场的安静程度达到“如果掉一根针在地下都能听见”
4月18日上午,代表着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29个国家的340多名与会者陆续进入设在万隆独立宫的亚非会议会场。身着浅色中山装的周恩来神采奕奕地同陈毅、叶季壮、章汉夫等中国代表团成员一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会场。在同邻座的埃及总理纳赛尔等相互致意后,周恩来在中国的席位上就座,等候大会的开幕。
9时30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宣布亚非会议开幕,并致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被推举为会议主席,随即各国代表开始进行一般性发言。先后有22个国家的代表在18日和19日的会议上发言,其中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对殖民主义者的不满和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有些代表在发言中还对由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赞许。但是,会场中的不和谐因素也在酝酿,一些代表先是发表攻击共产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言论,而后又出现了指责中国“威胁”、“渗透”邻国的论调。这种当着中国代表团的面毫不客气的“坦率”顿使会场气氛紧张起来,大家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尚未上台“亮相”的中国代表团,特别是周恩来的身上。
面对这个局面,周恩来也陷入沉思之中。他认为,如果宣读早已准备好的那篇稿子,显然会缺乏针对性。于是,他决定将那篇讲话稿作为书面发言向大会散发,同时根据当时面临的新情况,针对几位发言者提出的问题,重新构思了一篇发言,通过事实真相来反驳对中国的攻击,同时避免会议走题。
中国代表团发言的时间是4月19日。当天上午,代表团的工作人员发现周恩来在自己的座位上边听会,边用铅笔在几张便笺纸上匆匆写着。据他的英文翻译浦寿昌介绍,周恩来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便起草了一个新的发言稿。中午休会时,他一面吃饭一面继续整理那份发言稿,并请工作人员一一记下,译成英文,这一切也仅仅只用了一个来小时,而这中间他还去拜会了前来与会的巴基斯坦总理阿里。
19日下午三时,中国代表在亚非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的时刻到了。周恩来和翻译浦寿昌一起走上挂满与会国国旗的主席台。周恩来在麦克风前站定,先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了一下气氛凝重的会场,然后,用温和中透着从容的语气开始了他的发言:
“主席,各位代表,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几句话刚说完,会议刚开始时的那种沉重气氛顿时被化解了,与会者专注地倾听着这位出语不凡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发表的出乎不少人意料的精彩演说。据在场的记者描述,当时会场的安静程度是“如果掉一根针在地下都能听见”。
接着,周恩来用说理的方式一一驳斥了对中国的攻击,通过事实介绍了中国的宗教政策和睦邻方针。他指出,虽然与会国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应多从自身的共同点出发考虑问题,求同存异、加强团结,本着反对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旨把会议开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达成协议的争论;会议应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最主要的;我们并不要求人们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这不应该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发言的最后,他铿锵有力地讲道:
“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他的话音刚刚落下,会场就爆发出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代表们似乎陷入了对周恩来讲话的深深回味之中,久久不愿停下来。还是职业头脑灵敏的记者们最先回到现实中来,他们纷纷夺门而出,争先恐后地将这条消息发往全世界。从此,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和其倡导者周恩来的名字就成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周恩来亲笔起草的那份补充发言稿作为新中国外交史的珍贵文献,在许多重大纪念活动中向世人展出,人们不仅可从中领略一代外交大师的博大胸襟和非凡气魄,还会深刻体会到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开拓者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无比艰辛。
会外,周恩来抓住一切机会交朋友、做工作
周恩来的这个发言,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与会国最终达成协议起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除了出席政治委员会的各种会议外,他还充分利用休会的间歇同各代表团广泛接触,介绍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他不断结交新朋友,努力为新中国的外交拓展更多的活动空间。
如同在会上的讲话一样,周恩来这期间的会外活动也在中国外交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就是通过同周恩来的接触真正认识了新中国,并坚定了同新中国发展关系的决心,有的还由此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代表泰国与会的那拉底亲王在十多年后还托人转达对周恩来的问候。而周恩来对这位老熟人也很惦念,就在1975年他重病期间还颤抖着手给那拉底亲王写了一段话:“现我两国,业已建交,双方同庆。相别20年闻殿下健康如昔,极慰。”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致书外国人士。
至于他和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的相识和交往则更令这位当时才33岁的青年王子永远难以忘怀。
4月20日,西哈努克亲王和柬埔寨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宋双等应邀来到中国代表团的驻地——一座属于苏加诺总统的私人别墅。周恩来在那里设了一桌丰盛的午宴来款待他们,从此开始了与西哈努克亲王延续了20多年的友谊。周恩来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元首就是西哈努克亲王。后来,西哈努克亲王曾这样评价他的这位朋友:像周恩来这样充满仁慈之心的伟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罕见的。
会议期间,周恩来另一个被称为“缓和世界紧张局势的重要一步”的行动是他关于中国政府愿同美国谈判的声明的发表。
当时,中美关系由于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而处于尖锐对立,在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受到广泛关注。4月23日下午,周恩来出席了有中国、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八国代表团团长参加的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会议。在会上,他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这69字声明的发表,被记者们称为“万隆会议期间最轰动的新闻”。与会的许多代表都认为这是一个缓和紧张局势的重要和平行动,纷纷予以高度评价。
25日,他又在同美国《民族》周刊记者交谈时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是美国干涉造成的。为了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形势,中国提议,中国和美国应该坐下来谈,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美方也不得不表示,不排除同中国进行谈判的可能。三个月后,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举行,而周恩来这个声明的发表,可以说是这个重要外交行动的“先声”。
会后,一位资深外交官对周恩来说“你赢得了每场战斗”
4月24日下午,亚非会议再次举行全体大会。在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大会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并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实际上是发展和引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晚上,亚非会议闭幕,周恩来在闭幕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个会议“相当地满足了亚非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为了庆贺会议的成功,与会各国代表团纷纷举行庆祝酒会,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成了他们争相邀请的对象。当晚,周恩来在一个小时之内连续出席了好几个代表团的酒会,当人们为他在活动中的外交风采所倾倒时,可能不会意识到他已经长时间没有休息了。
周恩来的睿智机敏和辛勤努力,使他成为在出席会议的各国政要中最受瞩目的一位,与会的各界人士和各国传媒,所持政治观点虽大不相同,却都异口同声地肯定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的成功。在大量的评论当中,黎巴嫩驻美大使查尔斯·马立克的一番话颇具代表性。那是在会议闭幕的第二天下午,马立克来到万隆塔曼沙里街十号拜会周恩来。他对周恩来说,总理先生,我想我可以说,这次会议上你赢得了每一场重要的战斗,在每一场你要参加或者你允许自己参加的重要战斗中,你都获了胜。虽然我们在好些问题上,有些是很重要的问题上有分歧,但却同你建立起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我们有机会看看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办事的,围绕你们的神秘性部分地消散了,你在会议上取得了成功,是比别人都大的成功,你用你那天表示愿意同美国谈判分歧的声明,使这一切卓越的表演达到最高峰。整个会议对你来说纯粹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