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0月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患者舒适度,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良法优于传统法,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改良;效果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retention enema on the effect of ulcerative colitis.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60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from July 2015 to October 2017.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aditional retention enema method was used,and the improved retention enema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retention time of the liquid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rolonged significantly,the overflow of enema fluid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comfort degree of the patients was increase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lusion:the improved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ulcerative colitis.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retention ene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mprovement;effect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由不明原因的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复杂性失调,以缓解与恶化交替发作的消化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是治疗UC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且病变部位,插管深度及灌肠后的体位,也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针对以上问题,2015年7月~2017年10月我科对传统保留灌肠法进行了技术改进,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采用滴注式灌肠器,控制药液灌入速度、药液温度、插入深度及体位的改良,能有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对肛管黏膜损伤,避免药液外溢,延长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5年7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60例UC患者,其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例,年龄22~ 60岁,平均年龄43.58岁,病程2年~ 8年,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重型病例以及合并有严重疾病病例未纳入本次观察范围。观察组进行改良法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保留灌肠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病变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方法准备 住院期间对两组病例进行同质的治疗、心理护理与饮食护理。科内编制统一的保留灌肠法与改良保留灌肠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护士必须经该项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参与临床操作。
1.2.2 对照组操作方法
晚餐后2小时即晚7时左右,采用传统保留中药灌肠方法,用汤剂150ml对患者灌肠一次。
安置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肛管插入直肠10-15cm,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2】,灌肠液的温度在39~41℃之间灌入速度缓慢,以便药液保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拔管后,嘱病人保留1h以上
1.2.3 观察组操作方法
晚餐后2小时即晚7时左右,采用改良保留中药灌肠方法,用汤剂150ml对患者灌肠一次。
(1)灌肠器选择:选择滴注式灌肠器,带有调节阀,可控制灌肠速度,同时带有侧袋,可加热水调解温度;选择直径为6mm的软管冲洗头,减少对肠道黏膜的刺激。
(2)中药保留灌肠前准备。晚餐后2小时,让患者先解完大小便,行保留灌肠前用温开水进行常规清洁灌肠。清洁灌肠后1小时,再进行中药保留灌肠。
(3)采取灌肠液保温措施,使灌肠过程中,灌肠液一直保持适宜温度。首先用水温计测量灌肠液的温度,确定在39-41℃之间,由于采用滴注式灌肠,药液灌注时间一般需要半小时,灌肠液温度会随着室温逐渐降低,达不到标准温度要求,在灌肠过程中将灌肠器侧袋加注温度为39~41℃的温水,以保证灌肠液处于恒温状态。
(4)插管深度的改良,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插管深度。如病变部位在直肠,插管深度为12-15cm;如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横结肠或全结肠,插管深度应在25-30 cm,这样可避免药液直接进入直肠,从而延长保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药效。
(5)灌肠的速度不宜过快,以60-70滴/min为宜,否则过快时肛门处肿胀不适出现便意,对肠腔充盈过快,直肠压力增高引起排便反射。速度过慢,延长灌肠时间,增加患者的不适。
(6)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做出相应的体位调整。并且不断转换体位,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如果病变部位在直肠,可取抬高臀部10cm,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如果病变部位在乙状结肠,可取抬高臀部10cm,左侧卧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如果是全结肠加直肠病变则采取左侧卧位→俯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一般每隔5-10min按上述程序更换体位1次。
1.2.4 评价方法 记录治疗期间患者灌肠后药物保留时间及药物外溢情况,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进行结肠镜检查。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检黏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显效加有效视为总有效。
1.2.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比,观察组药液在患者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科学统计意义。
3 讨论
3.1 改良灌肠法在灌肠前,采取清洁灌肠方式清洁肠道,患者将肠腔内粪便排出,以增大药液与肠黏膜的接触面,使药液广泛接触到肠黏膜,充分吸收,以提高疗效,且避免粪便阻塞导管。
3.2 传统灌肠方法使用的肛管较粗,质地较硬,易造成直肠弯曲部黏膜损伤。改良灌肠法使用滴注式灌肠器,选择直径为6mm的软管冲洗头,在插管时刺激小,有利于减轻对直肠壁的机械减刺激【3】,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患者易于接受。
3.3 采取灌肠液保温措施,使灌肠过程中,灌肠液一直保持适宜温度(39~41℃),以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不易引起便意,利于药物保留,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4】。
3.4 传统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只能达到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且灌后的体位单一,是治疗有效率低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人的直肠长度为12-15cm,乙状结肠为40-45cm。改良后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应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累及部位而定【5】,使灌肠液能够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同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做出相应的体位调整,增加直肠与结肠间水平距离压力差,避免了药物直接流入直肠,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从而延长保留时间。并且不断转换体位,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达到药液最有效的吸收和利用。
3.5 使用滴注式灌肠,能一次性排尽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不适,又能严格控制滴注速度,患者在灌肠中无便意感,使滴入药液在在肠道内保留较长时间,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6】。
综上所述,改良保留灌肠法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增加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利于药物吸收,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贝正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6
[2]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5
[3]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46
[4]王红.不同温度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结肠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4,,1(21):39~40.
[5]刘辉.锡类散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2,,17(1):73.
[6]张凤清,方军.肠息肉摘除术后中药灌肠预防复发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00-201
论文作者:常志红,刘丽娜,罗春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灌肠论文; 药液论文; 直肠论文; 患者论文; 溃疡性论文; 药物论文; 体位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3期论文;